• 重访妮萨/明德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访妮萨/明德书系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9.26 4.3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玛乔丽·肖斯塔克|译者:邱金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234311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696222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玛乔丽·肖斯塔,美国女人类学家。自1963年起,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李和IrvenDeVore等人对博茨瓦纳西北部多比(Dobe)地区的昆—桑人开始了一项长期的调研计划。1969年,该项计划已近尾声,结婚不久的肖斯塔与她的研究生丈夫参加该计划的研究同往多比地区,丈夫研究母婴关系和婴幼儿身心成长,而肖斯塔则关注妇女生活史。肖斯塔是妮萨生活故事的访问者、记录者、转译者和整理呈现者。
邱金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澳大利亚研究方向。现任出版社英文编辑,并译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第五卷》《可爱设计+》《幻想角色动态造型与解剖》《马东民》等图书。

目录
一、非洲
二、多比村的声音
三、精神之旅
四、妮萨在里面
五、礼物和酬劳
六、去丛林里
七、夜里的狮子
八、村庄印象
九、妮萨记得
十、深度降灵舞
十一、过去和现在
十二、士兵和间谍
十三、治疗师妮萨
十四、最后的告别
后记
致谢

内容摘要
 《重访妮萨》讲述的主要是作者玛乔丽·肖斯塔克重返非洲再次寻访原始部落昆族尤其是其中一位名为妮萨的女子时的旅行经历、感受和对当年田野经历的对比回想。当时作者身患乳腺癌,她试图故地重游,进行一次“精神之旅”“心灵之旅”。作者和包括妮萨在内的一群昆人,进行了一次狩猎采集的旅程,途中开展了多次当地传统的降灵治疗仪式和舞蹈,作者对青春、健康和友谊的渴求跃然纸上。不过,《妮萨》中所展示的那种和谐关系出现了裂痕,使肖斯塔克进而反思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权力、经济及对双方关系的定位和期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但人类普同性中的某些品质毕竟有能力超越体质、种族、文化等的差异性,肖斯塔克也由此在她的阿非利加(Africa)中感知到一种“天命”。

精彩内容
 一、非洲我和一群昆族女人坐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她们身材娇小,我坐在她们旁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不习惯盘腿而坐,我不断扭动着身子。天空中的半轮月亮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下,星星出来了。耳畔边回荡着治愈之舞的旋律。女人们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歌。拍手的节奏复杂,歌声时有时无,起伏重叠。
她们把头歪向一侧,想让声音在耳边多停留一会儿,以便能听清自己的歌声。她们盘腿而坐,膝盖和双腿拢成一个松垮的圆圈。不经意间,圈圈相连,就这样身体和歌声融为一体。
在人群中央有一堆燃烧的篝火,火焰随着人群的活动时而跳跃,时而奄奄一息。男人们和几近成年的大男孩们在女人围成的大圆圈之外跳舞。他们修长的上半身几乎与黑夜融为一体,难以辨别。伴随着舞步,男人们赤脚跺在凉凉的沙地上,发出砰砰的响声,给歌声添加了新的旋律。他们的每一脚都跺得那么沉重有力,脚后跟在沙土地上留下一个个深深的圆坑。
他们渐渐把我们围起来,保护着我们,让我们远离世俗,远离未知的危险。
昆人说他们祖先的灵魂也在这里,他们是被舞蹈和歌声吸引来的。他们就坐在远处黑漆漆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来捣乱的。一位治疗师对着祖先的灵魂大声叫喊着,警告他们不要过来惹麻烦,不要来害人。治疗师在盘腿而坐的女人中间迂回穿梭着,他把手放在病人和其他人身上,为她们治病祛疾。女人们伸出手扶住他颤抖的身体和双腿,当他靠近火堆时,她们又伸手护住他的脚以免被炭火烫到。
我因为拍了太久,手有些乏了,便停了下来。我把手放在盘在一起的大腿上休息,释放跟着她们不停地拍手所积聚的压力。昆人传统歌曲的旋律在我耳边回荡,听起来既熟悉又舒缓。伴随着这旋律和治愈之舞,我的思绪飞出这个有着一小片一小片传统茅草屋以及一些相对现代的泥屋的小村庄,飞出这几个共用着一口水井的村落,来到了安宁静谧、广垠无袤的喀
拉哈里沙漠。有一架飞机从这片黑暗神秘的沙地上空飞过,飞机上的人丝毫觉察不到下面的沙土地舞台正上演着激烈的人生戏剧。
歌声暂时停了下来,周围传来闲谈声,远处拴在驴身上的铃铛也叮当作响。声音随风而来,我的思绪又被带回到现实中。人们又慢慢跳起了治愈之舞,他们的歌声和舞蹈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一阵强烈的幸福安宁感也随之而来,在历经漫长而又艰辛的旅途后,我终于得以放松下来。
1989年6月,我离开亚特兰大的家,在博茨瓦纳西北部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喀拉哈里沙漠的最北边待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曾经两次来到这个地方生活和工作,但这一次来,已经是14年后了。
我第一次来昆桑部落,或者说布须曼部落是在1969年。那个时候虽然昆桑人或布须曼人部分时间还在进行狩猎活动,但是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发生
了变化。他们尝试并效仿他们讲班图语的邻居——赫雷罗人和茨瓦纳人的游牧和农业生活方式。
那一次我在这里待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学习昆桑部落的语言。昆语里有很多塞音、闪音、喉塞音、紧气式元音以及不同的音调等。我当时所掌握的语言足够我完成对昆桑妇女个人生活的研究。我的研究采用了访谈和生活经历讲述相结合的模式,研究话题涉及她们的孩童时代、婚姻、性生活、友谊和梦想。她们讲完之后,我会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进一步深究她们的经历和感受。
在我所采访的8位昆族妇女中有一位显得与众不同。与其他7位相比,她更开放,更愿意和我讲述她的私生活。她当时50岁左右,在言语表达方面极具天赋。在第一次的田野调查中,我们进行了15次访谈。
1975年,我第二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又进行了6次访谈。在这21次访谈中我和她的对话录音长达25个小时。
她知道我想写关于她的事情,为了保护她的隐私,我们两个商量着选用了“妮萨,,这个化名。我翻译并编辑整理了我和妮萨的访谈录音,198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妮萨:一名昆族女人的生活与心声》一书,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了妮萨的生
活。
我上次来昆桑部落已经是14年前的事了。如今,我又一次踏上了来这里的路,只是这次来的时候内心有一种特别的紧迫感。妮萨如今已经68岁了,她的年龄已经远远超出了昆人55岁的平均寿命。我自己年纪轻轻,却也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一年前我被诊断出了乳腺癌。虽然我活下来的概率还算高,而且很多乳腺癌患者最后也活了下来,但一想到最终有很多人因为这个病而不治身亡,我还是有些胆战心惊。我的未来被这个死亡阴影深深地包裹着,每一天我都在饱受这个残忍事实的摧残,现实也因此而变得不可捉摸。
P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