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84.89 7.2折 ¥ 118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水城|责编:程景楠|总主编:余太山//李锦绣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1872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31452337
上书时间2024-10-13
在中国史前文化中,彩陶是非常引入注目的一个因素。从1921年发现第一批彩陶算起,至今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个世纪了。在这期间发现的彩陶遗址不下千处,彩陶遗存之丰富与谱系之繁复,在世界上无出其右。且中国彩陶发生甚早,在老官台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时期便已露出端倪,其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000-前3000年即进入兴盛时期,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两湖地区的大溪文化、燕辽地区的红山文化、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乃至广东地区的咸头岭文化或大湾文化都有非常发达的彩陶。到公元前3000-前2600年左右,上述大部分地区的彩陶进入衰落时期,再往后就没有彩陶了。不过福建和台湾的彩陶在较晚时期出现后还延续了一个时期。而甘肃、青海彩陶的发达期相对滞后,在一个短短的衰落时期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复苏期,延续到东周时才逐渐消失。新疆彩陶出现和消失的时间都比甘肃、青海为晚。
中国史前彩陶如此丰富,而深入的整理研究并不很多,有必要组织人力有计划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鉴于此,所以当研究李水城的博士论文选题时,我特地提议他研究半山、马厂的彩陶,他欣然接受了,并且以他的能力所及做了最大努力。博士论文通过之后,他又做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使内容更加充实,学术水平更加提高,这便是本书产生的原委。当初之所以选择半山、马厂的彩陶进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我国所有彩陶文化遗存中,半山、马厂的资料最丰富、最集中,过去的研究也多少有些基础:二是李水城在甘肃做过多年工作,对半山、马厂彩陶的资料比较熟悉,研究起来不至于过分费力。现在看来,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半山、马厂彩陶最初是1923-1924年在甘肃和青海发现的,全部资料由巴尔姆格伦整理研究后发表了《半山及马厂随葬陶器》(《中国古生物志》丁种第三号第1册,1934年)一书。巴氏在该书中以甘肃宁定半山区边家沟大墓和青海民和马厂塬个别墓葬所出陶器为基础,对当时征集和收购的大量彩陶进行鉴别归类,进而从形制、花纹和制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两种彩陶的基本特征、它们的异同和相互关系,使人们对半山、马厂彩陶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比起当时一些学者的那种不着边际的比较研究,例如阿尔纳在其所著《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中国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2册,1925年)一书所做的那样,要扎实和有价值得多。但那本书出版到现在也已经过去60多年了,在这个时期发现的半山、马厂彩陶比以前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以前半山、马厂的彩陶全部出自墓葬,以至于发现者安特生还曾经以为这两种陶器是专门为死人随葬用的。而后来在甘肃兰州青岗岔等遗址的房屋中就出了不少半山式陶器,马厂式陶器出于居住遗址中的情况就更多了。即使出于墓葬的陶器,以前的资料极少是经过科学发掘的,失去了许多有用的信息;然而从50年代起,我国的考古工作者有计划地发掘了许多墓地,包括像青海柳湾等包含半山、马厂等多种文化遗存的大型墓地。这样就不只是获得了大量的器物,而且知道了器物在墓葬中的共存关系、某些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墓地中各墓葬的排列状况以及墓地与居住遗址的关系等重要资料。现在来研究半山、马厂的彩陶,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单纯用器物学的方法研究器物,而可以用地地道道的考古学方法来研究器物了。就半山、马厂两类遗存来说,现在不但可以进行比较确切的划分,而且可以对它们各自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期与分区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先行的马家窑一小坪子类型和后来兴起的齐家文化与四坝文化的关系,自然就有可能获得比较接近于实际的认识。再者,我国从60年代以来开展用碳十四方法测年的工作,陆续公布了上千个史前文化的绝对年代数据,包括半山、马厂的年代数据,加上大量文化遗址的发现,使我们有可能建构整个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明确各类文化遗存的历史地位及相互关系。所有这些进展,使得半山、马厂彩陶的研究有可能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欧亚备要》彩陶是人类历史早期以陶器为载体的艺术创造活动。陶器与彩绘花纹是一对统一体,二者互为依存,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本书全面回顾了半山、马厂彩陶研究的历史,并且以大量的篇幅考察了半山、马厂两类彩陶的器形、花纹,进行了详细的类型学分析,同时考察了器形与花纹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器形与花纹的组合在时空框架上的位置,从而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期。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欧亚备要》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西北地区半山—马厂文化(公元前4650—前4300年)的彩陶为研究对象,对母题和构图的分析较为详细,对某些元素的来源也进行了考察。对于彩陶产生与消亡的原因、彩陶器形与花纹的辩证关系以及彩陶花纹演变的一般规律等过去多有争论的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是值得一读的。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从陶器形态和花纹装饰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以新的视角探讨了陶器与花纹的演化速率及时空关系,提出了彩陶产生于黄土地带并与旱地农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彩陶花纹的演变具有共时与多元的规律性现象。本书可供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史、历史学、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和学生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