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84.52 5.7折 ¥ 1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易宪容//郑丽雅|责编:侯苗苗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58347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49元
货号31020078
上书时间2024-10-13
2.2 利率调整为什么会犹豫不决? ……………………………… 40
2.3 中国利率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 41
2.4 CPI与加息……………………………………………………… 44
2.5 中国“负利率”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46
2.6 民间信贷活跃与利率调整…………………………………… 49
2.7 利率市场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51
3 低利率政策是经济生活中*的风险……………………………… 56
3.1 国内银行利率处于极低的水平上…………………………… 56
3.2 国内CPI编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59
3.3 国内采用低利率政策导致利率改革滞后…………………… 62
3.4 低利率政策下的经济风险…………………………………… 67
4 央行加息对生活的影响……………………………………………… 72
4.1 央行加息来得太迟但仍然必要……………………………… 72
4.2 央行加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74
4.3 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76
4.4 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公开透明化…………………………… 79
5 低利率政策对我国经济成长的负效应分析………………………… 82
5.1 导言…………………………………………………………… 82
5.2 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导致经济低效率状态………………… 83
5.3 低利率政策导致了消费挤出效应…………………………… 85
5.4 低利率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 86
5.5 低利率政策影响了就业问题………………………………… 88
5.6 低利率政策导致产业升级缓慢……………………………… 89
5.7 低利率还产生财富转移效应………………………………… 90
第二编 货币政策
6 “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框架的理论研究……………………………… 95
6.2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质及所面临的困境……………………… 99
6.3 宏观审慎政策的内生性及监管套利………………………… 104
6.4 双支柱调控框架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107
6.5 小结…………………………………………………………… 111
7 紧缩货币政策对2008年中国经济影响…………………………… 113
7.1 中国货币政策转向…………………………………………… 113
7.2 中国金融市场资金泛滥……………………………………… 114
7.3 金融市场价格机制遭扭曲…………………………………… 115
7.4 宏观调控工具加强…………………………………………… 116
7.5 紧缩货币政策对楼市的影响………………………………… 117
7.6 2008年中国经济将受货币政策影响………………………… 118
8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会收紧吗? …………………………………… 120
8.1 中国信贷高速增长面临风险………………………………… 120
8.2 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121
8.3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调整……………………………………… 122
8.4 中国房地产价格全面上扬…………………………………… 124
8.5 资金流入和资产炒作………………………………………… 125
8.6 宜收紧个人按揭贷款政策…………………………………… 126
9 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走向…………………………………………… 127
9.1 2013年货币政策的总基调…………………………………… 127
9.2 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后的货币政策…………………………… 128
9.3 通过改革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131
9.4 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133
9.5 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货币政策稳健…………………………… 135
9.6 小结…………………………………………………………… 138
10 “去杠杆化”是央行当前货币政策主基调………………………… 139
10.1 央行降息并不意味当前货币政策的加杠杆……………… 139
10.2 央行突然降息的实质意义………………………………… 141
10.3 去杠杆化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143
10.4 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 147
第三编 金融风险防范
11 关于金融风险防控的重大理论问题……………………………… 153
11.1 防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重要性………………………… 153
11.2 金融市场风险的根源……………………………………… 155
11.3 现代社会对信用过度扩张具有强烈动机………………… 157
11.4 中国金融市场信用过度扩张的本质……………………… 162
12 关于有效防控中国金融风险的理论反思………………………… 168
12.1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是2017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168
12.2 金融危机爆发为何没有被预测到? ……………………… 169
12.3 信用过度扩张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 171
12.4 有效地防控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 174
13 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及未来改革方向…………………………… 176
13.2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 179
13.3 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182
13.4 中国民间信贷风险正在增加……………………………… 184
13.5 中国股市发展失衡………………………………………… 187
13.6 小结………………………………………………………… 190
第四编 银行改革及风险
1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政治经济分析……………………………… 193
14.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195
14.3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困境………………………………… 198
14.4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从范式入手…………………………… 202
15 加入WTO和国有银行体制改革…………………………………… 207
15.1 目前国有银行体制所面临的困境………………………… 207
15.2 国有银行体系改革的严重滞后…………………………… 208
15.3 国有银行贷款质量继续恶化……………………………… 209
15.4 加入WTO对国有银行的冲击……………………………… 211
16 银行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的有效性分析………………………… 215
16.1 中国投资过热源头是房地产……………………………… 215
16.2 房地产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217
16.3 有效遏制投资快速增长要有新思维……………………… 218
16.4 加息是否能够解决投资过热问题? ……………………… 219
17 国内银行业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223
17.1 国内银行业改革的进展…………………………………… 223
17.2 如何评估国内银行业改革新进展? ……………………… 226
17.3 建行在香港上市的机会与挑战…………………………… 231
17.4 国内银行控制与管理风险的能力………………………… 235
17.5 从海南金融生态看国内银行的困境……………………… 238
18 2009年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与风险……………………………… 244
18.2 超常规的银行信贷进展…………………………………… 249
18.3 1月信贷增长的特征………………………………………… 254
18.4 国内银行信贷快速增长机理……………………………… 259
18.5 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 264
19 中国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可持续吗? …………………………… 270
19.2 上半年银行信贷市场基本形势…………………………… 271
19.3 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面临的风险………………………… 275
19.4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 277
20 民间信贷泛滥将加剧金融体系风险……………………………… 282
20.1 当前国内民间信贷泛滥的情况…………………………… 282
20.2 当前国内民间信贷泛滥的根源…………………………… 283
20.3 当前国内民间信贷泛滥…………………………………… 287
20.4 化解国内民间信贷风险的对策…………………………… 288
21 消费信贷,信用约束与经济增长………………………………… 290
21.1 消费信贷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90
21.2 消费与消费信贷的基础理论研究………………………… 292
21.3 消费与消费信贷的经验性研究…………………………… 293
21.4 国内消费信贷未来研究方向……………………………… 301
22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306
22.1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306
22.2 让金融回归到常识………………………………………… 307
22.3 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311
22.4 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特殊性……………………………… 315
22.5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突破口…………………………… 317
22.6 小结………………………………………………………… 322
23 目前国内金融改革的热点问题…………………………………… 323
23.1 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 323
23.2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化解的前提…………………………… 325
23.3 国内利率市场化*排序………………………………… 328
23.4 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 330
24 金融市场制度改革与反思………………………………………… 332
24.1 中国金融改革面对的困境………………………………… 332
24.2 美日韩金融制度改革之经验……………………………… 335
24.3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障碍………………………………… 343
24.4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对策………………………………… 346
第五编 股市改革
25 当前A股暴涨暴跌的原因?政府救市及退出救市的路径……… 353
25.1 导言………………………………………………………… 353
25.2 中国A股暴涨暴跌的原因………………………………… 354
25.3 中国政府全面救股市的影响及问题……………………… 359
25.4 中国政府退出救市的方式与路径………………………… 364
25.5 结语………………………………………………………… 369
26 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未来发展对策……………… 370
26.1 导言:2015年中国股市是如何异常波动的? …………… 370
26.2 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直接原因…………………… 372
26.3 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的制度根源…………………… 376
26.4 政府对信用的隐性担保造成了股市严重的内在缺陷…… 378
26.5 结论………………………………………………………… 380
27 市场化信用: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
——基于一般性的金融分析……………………………………… 383
27.1 导言:2015年中国股市为何会乱象丛生? ……………… 383
27.2 金融市场的实质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 387
27.3 中国为何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 390
27.4 当前中国缺乏现代股市发展所需要的信用基础………… 392
28 解读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九条意见………………………………… 394
28.1 如何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 394
28.2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发展之基石? ………………………… 395
28.3 证券发行制度的改革如何完善? ………………………… 397
28.4 如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 399
28.5 资本市场的中介机制如何发展? ………………………… 401
参考文献………………………………………………………………… 404__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有多少种融资方式就有多少种市场利率。所以,有效的利率形成机制是金融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金融市场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来,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起有效利率形成机制,既要对一般性市场法则有所理解,也要清楚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初始条件,并把两者融合起来,才能够找到一条适应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路。本书以此为基点,对现代利率理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初始条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及路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解释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及市场化改革的理论框架,并以这个理论框架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基准利率基础、利率形成机制、利率运行机制、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商业银行及资本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进行全面讨论和分析。这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易宪容,现任职务为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和青岛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制度经济学、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国际金融、房地产金融理论、金融科技等。著有《现代合约经济学导论》《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现代金融理论前沿》《行为金融学》等30多本著作;译著有《经济解释》《佃农理论》《现代合约理论》等。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海内外财经媒体发表经济评论1万多篇;主持和参与多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金融管理局、亚洲开发银行、香港大学等多项重大研究课题;曾获中国社科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曾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EMBA导师。
郑丽雅,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