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家长应该这么当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1.39
3.8折
¥
2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毕新|责编:张菲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07015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31576922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生命本身是一个常数,而生活中却充满了变数。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而人们的追求是无限的。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有赖于“代代重启”,新一代人既要继承吸收前人的文化,也要有创新发展,所以也总是有些“不听话”。这就决定了教育和养育孩子既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不能回避的课题。
本书从经济学、统计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角度,尝试对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同养育行为背后的机制和教育现象给予解释说明,特别是对于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情绪、压力和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不能给读者直接输入内力,也不能作为问题解决的操作指南,只希望能够给有缘的读者贡献一些心法,帮助他们释放一些焦虑,获得平静。正如书中所言“你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作者简介
毕新,20世纪70年代末生人,常被认作80后。大学时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毕业后一天也没用过。硕士时主动规划,赴英国学习计算机科学,以IT行业开始职业生涯。工作多年后按照自己的真正兴趣读了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从事管理工作,之前站过讲台多年,也曾醉心于研究,特别关注数字网络时代科技对于人们学习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不惑之年更喜读书,涉猎广泛,特别是各国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曾到访20多个国家。
目录
第一章 你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教育是非常个性化的
教育也是经济学现象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养育
考大学是家长的主要焦虑源
改变从自我做起
学校里没有“如何做父母”的课程
做家长是需要不断参悟和修持的
“无招胜有招”,但先从“有招”开始
第二章 教育现象背后的心理学
允许,还是禁止
理念、方法和理论
不要将教育手段和教育本身相混淆
教育的“内卷”现象
一篇微信推文引发的争议
是什么造成了争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专断、放任、权威和忽视型父母
第三章 教育现象背后的经济学
如何看待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家庭模式的变化
“冰箱父母”“直升机父母”及“父母”
家长教养方式背后的经济学动机
第四章 统计学与教育期望设定
“小天使”时期:一切都那么完美
小学:突如其来的学业压力
父母角色的调整
两个既有认知的改变
均值回归
调整自己的教育期望
第五章 教育中的本和末
为了什么而读书
学习是什么味道的
需求,也是动机
石匠的故事
三个强盗的故事
由内而外的思维方式
黄金圈法则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 爱与关注
做园丁,还是做木匠
静待花开,但不是撒手不管
无条件的深深的爱
兴趣、信心和能力的培养
假如通过时光旅行回到童年
不要让学校的压力在家里扎下根
第七章 家长要做好情绪管理
认识压力
压力的脑机制
你的陪伴是支持还是压力
解决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内容摘要
生命本身是一个常数,而生活中却充满了变数。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而人们的追求是无限的。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有赖于“代代重启”,新一代人既要继承吸收前人的文化,也要有创新发展,所以也
总是有些“不听话”。这就决定了教育和养育孩子既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每个有孩子的家庭不能回避的课题。
本书从经济学、统计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角度,尝试对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同养育行为背后的机制和教育现象给予解释说明,特别是对于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情绪、压力和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不能给读者直接输入内力,也不能作为问题解决的操作指南,只希望能够给有缘的读者贡献一些心法,帮助他们释放一些焦虑,获得平静。正如
书中所言“你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精彩内容
先从身边的两个小故事开始吧!
这是我听到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全民居家隔离期间,在苏州有一家三口,孩子放寒假的时候先回到了武汉老家,而父母因为要
等到春节放假才能动身,所
以被临近春节的疫情耽搁并滞留在苏州。就这样,在武汉老家,孩子和家里的一众亲戚生活在一起。结果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中,全家人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个孩子身上。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生活的、学习的,都被家里人无微不至地“关怀”着
和“关注”着。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受下这个孩子的压力。
第二个小故事是从朋友圈看来的。有一天,一位朋友突然在微信上很幽默地宣布放弃自己之前对于家里大娃弹钢琴的经验总结,因为他现在认为大娃之所以钢琴弹得好简直就是命中注定,而自己家里的二娃已经放弃钢琴了。当然,朋友这么说是由于他本身就常有的幽默的语言风格,而二娃也有很厉害的其他特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来说明所谓“培养”和“教育”的有效性。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培养方式,同样的家庭环境,两个孩子在同样的乐器学习中可以有那么大的不同。
谈及教育,我们往往把目光投射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整个教育生态的主体,是教育理念的被实施者,是学习成绩的体现者。家长和老师尝试各种办法,试图让这颗“卫星”进入我们所设计的轨道中。我们所希望的,就是通过我们不断地讲道理,不断地教育,让孩子的行为按照我们预设的方向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