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精)/民盟智库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3.02
5.5折
¥
42
全新
仅1件
作者潘光旦
出版社群言
ISBN9787802565074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839489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潘光旦,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字仲昂,江苏宝山县人。1899年8月13日生于宝山县罗店镇,1967年6月10日逝世于北京。1913年至1922年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至1926年留学美国,攻读生物学,研习遗传学、优生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34年,先后在上海光华、复旦等大学任教。1934年至1952年间任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担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学系主任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1952年调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
目录
弁言
第一篇 自由导论
一 类型与自由(一九四四)
二 散漫、放纵与“自由”(一九四三)
三 说“文以载道”(一九四三)
四 自由、民主与教育(一九四四)
五 政治与教育(书评)(一九四四)
六 外人评论与我之自省(一九四四)
七 沉着与自由(一九四五)——英美人性格的一斑
第二篇 思想各论
八 论青年与社会思想(一九三九)
九 再论青年与社会思想(一九三九)
一○ 一个思想习惯的改正(一九四三)
一一 德苏妥协的思想与其它背景(一九三九)
一二 异哉所谓教师的思想问题(一九四○)
一三 刊物与潮流风尚(一九四二)
一四 悠忽的罪过(一九四三)
一五 所谓“历史的巨轮”(一九四三)
一六 标准时间及其它(一九四五)
一七 从一个考题说起(一九四四)
一八 说同乡会(一九三九)
第三篇 告语青年
一九 青年志虑的问题——与他教(一九四一)
二○ 青年志虑的问题——与自教(一九四一)
二一 三论青年志虑的问题(一九四一)
二二 学生自治与学生自治会(一九三九)
二三 学生参加政党问题(一九四○)
二四 说有为有守(一九四三)
二五 论知识青年从军(一九四四)
第四篇 教育刍议
二六 论品格教育(一九四○)
二七 说训教合一(一九四一)
二八 说工读兼营(一九四一)
二九 宣传不是教育(一九四○)
三○ 再论宣传不是教育(一九四○)
三一 读二十七年度统一招生报告(一九三九)
三二 教师节的两篇文告(一九三九)
三三 工业教育与工业人才(一九四三)
三四 谈中国的社会学(一九四二)
第五篇 民主理论的导演
三五 民主政治与先秦思想(一九四四)
三六 民主的先决理论(一九四五)
三七 个人、社会与民治(一九四四)
三八 民主政治与民族健康(一九四四)
三九 一种精神两般适用(一九四五)
四○ 多党政治与团结的学习(一九四五)
四一 隐遁新解(一九四四)
四二 说学人论政(一九四四)
四三 说为政不在多言(一九三九)
附录
一 论大学设训导长(一九三九)
二 青年节寄语(一九三九)
三 女青年会应有的一个展望(代作)(一九四四)
四 为征募清华服务社股本致清华大学校友书(一九四三)
内容摘要
这本《自由之路》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潘光旦先生在抗战八年中所写零星文字的一部分,涉及思想、文化、青年、教育、政治各个题目。
《自由之路》涉及思想、文化、青年、教育、政治各个题目,共43篇,以文章的性质部署为5大部分:一、《自由导论》;二、《思想各论.》;三、《告语青年》;四、《教育刍议》;五、《民主理论的导演》;其他比较次要的书稿列为《附录》。所选内容精审而又有代表性,由此可以一窥潘老的民主、自由理论。是极富代表性的作品。
精彩内容
中国人一向看重人的地位,西洋人在古希腊时代,在文艺复兴以后,也一再有过同样的趋势。所谓看重,又有两个不同而相关的看法:一是把人当做一切事物与价值的衡量或尺度;一是把人当做一切学问的主要对象。人之所以为人,如果不先考查清楚,则其所以为其它事物的尺度者,在效用上势必有限,所以说两个不同的看法是相关的。
无论中外,二三千年来,这两个看法的分量大有不齐,尺度的看法至少要占到十分之九,而学问对象的看法至多不到十分之一。在中国,一切客观的学问比较的不发达,这看法的分量事实上怕比十分之一还要低微,而尺度的看法也就远不止十分之九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道不远人,人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一类的话全都是尺度的说法;不过因为不知道这尺度本身究属是个什么,所能“神明”到的程度就大有疑问。在西洋,情形稍有不同,一面有尺度之论,一面也未尝没有一些学问对象之论,例如英国诗人波伯(Pope)就说过,“人的正当的研究是人”。到科学发达的最近一二百年里,关于人的研究也就不算太少,但是我们也得承认两点,一是人的研究在质量上远不及物的研究;二是人的研究事实上就是物的研究的一部分,是把人当做物的一种来研究的,是把人拆成若干物质的片段来研究的。因此,人究竟是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是很不了解,科学家至今还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未知数”,好比代数里的X或Y一样。
不过这并不是说,以前便完全不曾有过对于人的观察。即在中国,这种观察也是有的,并且这种观察
还至少可以归纳成两路:一是等级的一路,例如上智、下愚、与中才之分;二是类型的一路,例如狂狷与中行之分。这两路孔子都曾经提到过,等级的一路我们目前搁过不说,只说类型的一路,因为它和我们题目的关系比较密切。
人的类型不一,也可以有不止一种的分法。但狂
狷一类的分法似乎是最基本的一个,从孔子的时代到今日,我们对它并未能有多大的损益。类型的名称可能有些变动,但观察到的类型的实质始终是一回事,即在近代心理学与社会学比较发达以后,情形也还如
此。例如意国社会学家柏瑞笃(Pareto)喜欢把人分做进取与保守两类,进取一类叫做speculatori,保守一类叫做rentieri。前者不就近乎狂,而后者近乎狷么?又如奥国心理学家容格(Jung)把人分做内转、外转、与内外转不分明等三类。三类的西文名称是introverts,extroverts与ambiverts。内转近乎狷,外转近乎狂,而内外转不分明近乎中行。
这里有一小点不同,孔子认为中行的人最难得,而容格认为内外转不分明的人最多。这可能的是因为时地既大有不同,类型之分布也就很有差别;也可能容格的看法是一个客观事实的看法,根据频数的分布而言,中行是必然的数量最大的,而孔子的却是一个比较道德的看法,他把中行的人看作天生就能实行中庸之道的人,那自然是不可多得了。事隔二千五百年的两个看法,表面上虽有不同,事理上却并不冲突。
狷者一味内转,狂者一味外转,是很单纯清楚的。中行者内外转不分明,即时而内转,时而外转,不拘一
格,不求一致,便比较复杂,其间可能再别为两种:一是无所谓行为准则的,那就是容格所见;一是有比较严格的行为准则的,即每一次作内转或外转的反应时,必有其道德的理由,那就是孔子所见。
类型是天生的。类型是本性的一部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一句老话,近代研究遗传的人也
认为类型不容易因后天环境而改变,从比较自然主义的立场看,类型的存在有它的演化的价值,正复无须改变。生物界有所谓多形现象(polymorphism)的说法,类型的存在就是此种现象的一个表示,而人类在一
切生物之中便是最多形的,唯其多形,人类才最要讲求分工合作,才会有复杂的社会,才会有繁变的文明。
我们不妨就狂狷两个单纯的类型举个实例。近代的英国政府便可以说是建筑在这两个类型之上的。保守党人近乎狷的一类,自由党人近乎狂的一类。近年以来,自由党的地位被工党取代,表面上好像是换了一个党,换了一批人,实际上可以说并没有换,这两个类型的人更迭掌握政权,时而保守,时而进取,时而有所不为,时而大有作为;结果是近代英国政治,在一切文明国家之中,是最稳健的,稳时不失诸静止,不妨碍进步,健而不失诸过激,不妨碍和谐。英国政治,洵如拉斯基(Laski)教授在最近的一本著作《当代革命观感集》固里所论,尚大有改良的余地,但这是一个大体比较的说法,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二十余年间,荚国政治的保守性大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而自由党的力量不足以抵制这种趋势,于是工党便日渐抬头,加以取代;这次大战一旦结束,混合内阁的局面再转而为政党内阁的局面时,如果英国民族的活力无碍,我们逆料工党是可以获胜的。总之,人的类型自有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极大的效用,英国的政党政治便是最彰明较著的一例。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