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屋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瓦屋村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8.11 5.6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谭建兰|责编:徐宪江

出版社重庆

ISBN9787229175238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720258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乡土韵味 时代风采

 

——《瓦屋村》序

 

 

 

在阅读长篇小说《瓦屋村》之前,便知道作者谭建兰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劳模、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老总,此前从未写过小说。可以想象,作为企业家,每天会有多少棘手的现实问题需要处理,但她居然还忙里偷闲更换脑筋营造虚构的小说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姑且不论作品的质地如何,单是这份文学情怀就让人感慨和感动。何况不惜熬更守夜去创作小说的背后,一定还有什么力量驱使着她,以至于不吐不快,欲罢不能。这自然引起了我探寻答案的兴趣。

 

一路读下来,《瓦屋村》给我的感受超出了预期,尤其是对热腾腾的生活气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及真实的乡村图景印象深刻。毋庸讳言,这部小说在写作技巧上略嫌稚拙,或许正因为如此,一种天然的淳朴和清新才更加沁人心脾。而在人物刻画、细节

 

和场景描写方面,又无疑彰显了作者具有一定的写作天赋和形象思维能力,不时让人眼前一亮,啧啧称奇。即便现在这样一个还不算成熟的文本,也足以让我们感觉到它的新意和价值,犹如一块璞玉,光芒隐隐闪射。

 

小说以渝东南一个山村——瓦屋村为主要叙事场景,讲述打工 妹刘冬麦返乡创业的故事,表现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艰难历程。小说一开篇便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的凋敝景象,村民人穷志短,精神萎靡,长于内斗,“望人穷”成为普遍现象。但随着精准脱贫的实施和产业的兴起,人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精神面貌也为之一变。作者在乡村摸爬滚打几十年,饱尝了产业发展的酸甜苦辣。她将自己的深切感受诉诸笔端,倾情书写山乡巨变,勾画乡亲们的精神轨迹,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来自现实生活,因在作者心灵深处酝酿和积淀多年,浸透了泪珠和汗水,一旦喷涌出来,情绪饱满,真切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在我看来,《瓦屋村》最值得称道的是塑造了刘冬麦这一当代农村女性形象。这个人物应时而生,烙上了这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她和丈夫南下打工,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在家乡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回乡成功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带领乡亲发展辣椒和脆李产业。她骨子里有着山里人的倔强,不怕吃苦,敢想敢干,性格泼辣。但事业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受过委屈,经历过失败,还遭遇了中年丧偶的惨痛,由此历练得更为坚毅成熟。她感情丰富,也有女人软弱的一面,不时暗自垂泪,背着人号啕大哭,有时甚至需要一杯白酒缓解焦虑和压力,丈夫的意外离世更使她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境况。然而她胸有大局,一身正气,敢于担当,有情有义,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基层干部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领头人。有人说这是一个励志的人物形象,而我觉得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在这个人物身上,凝聚着时代弄潮儿的鲜明特征,体现出自立自强、开拓创新、共同富裕的时代精神。她是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典型的“新人”形象。我不知道作者的经历与刘冬麦的故事相似度有多少, 不过感觉得到作者对人物的心理、行为和情感拿捏准确,描写到位,几乎没有概念化的痕迹。塑造出这样一个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作者最大的成功,是《瓦屋村》之所以具有文学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除了刘冬麦,《瓦屋村》里的其他人物也多有个性。作者熟悉她所描绘的生活和人物,善于观察和抓取最能表现性格特征的细节,在小说里三言两语便能勾画出人物的大致轮廓,并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渐丰润饱满。比如怕麻烦而不愿担当的老支书、知性务实的第一书记谭丽华、品性恶劣且好逸恶劳的向胜麦、因病致贫的刘成米,等等。或许这些人物都有生活原型,作者与之朝夕相处,一颦一笑均了然于胸,所以信手拈来,无不鲜活逼真。

 

至此,我们大约知晓了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内在动力,那便是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是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是丰富独特的个人经历。不难想象,作者自己和乡亲们的故事刻骨铭心,长期以来萦绕于怀,如鲠在喉,需要一个宣泄和爆发的出口。终于,作者找到了长篇小说这一形式作为倾诉的媒介,以此唤起回忆,抚慰心灵, 用文学的方式形象地总结和传播自己在产业发展中的得失感悟,回报生活的慷慨馈赠。于是,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瓦屋村》。毫无疑问,谭建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作品中许多细节描写

 

惟妙惟肖,如“在鞋后跟擦鼻涕”等,非细心之人不会留意。同时,作者还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总结人生经验,有意无意间悟透了某种生命状态,表达出对生活的清醒认识,因而有了哲理意味。刘冬麦劝慰对生活绝望的向胜麦之妻就是一例,她说:“一个女人,前二十年妈老汉日子好过就好过,中间二十年夫妻和睦日子就好过,后头的日子是崽崽好过你才好过。”此外,作者熟悉民间语言,在作品中运用得当,直白生动,闪烁着朴素的民间智慧。比如形容因穷而内耗:“槽内无食猪拱猪。”再比如谈及市场销售: “只要行情好,抓把灰都能卖出钱。”正是这些原生态的生活细节和俚语,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充盈着一种活泼泼的山野之趣。

 

说到这里,不能不讨论一下《瓦屋村》的语言风格。这部小说是用原汁原味的渝东南方言讲述故事,突出了地方特色和语言韵味,当地人读来自然觉得亲切,也可以让外地人领略一下方言土语的别样意趣。

 

作为谭建兰的第一部小说,肯定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但不管如何,她对时代、对生活、对父老乡亲的一颗赤诚之心,在作品中激烈跳动,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感受到一种真情、一种激越、一种砥砺。作者笔下的瓦屋村,是当代中国西部乡村的缩影。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人物群像,映照着这个时代的瑰丽之光。可以说,

 

《瓦屋村》是一部记录了乡村历史变迁、反映了时代精神的长篇小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阅读。

 

是为序。

 

 

 

2022年10月于渝北照母山上林上景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作品。展现了渝东南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物质、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过程。瓦屋村民风彪悍,刘、向两大家族在前进的路上相互设置障碍,成为全县有名的落后村。在外打工的刘冬麦,通过组织村里大聚会、创新办法调动群众积极性、进行民主测评等一系列工作,赢得了老支书以及瓦屋村群众的认可。并在县委第一书记的支持下,发展致富产业,使有名的贫困村脱颖而出成为先进成为典型,与此同时人们的自豪感、凝聚力也逐渐增强,思想及精神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本书从脱贫攻坚的一角展现了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成就,是一部记录乡村历史变迁、讴歌时代精神的长篇小说,值得每个人去关注和阅读。



作者简介
谭建兰,土家族,重庆市石柱县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三届、四届、六届人大代表。石柱县辣椒行业协会、水果行业协会会长,石柱县作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目录
第 一 章 回乡 / 1 
第 二 章 上任 / 44 
第 三 章 传统 / 67 
第 四 章 精准 / 78 
第 五 章 脆李 / 123 
第 六 章 运作 / 147 
第 七 章 相聚 / 170 
第 八 章 春日 / 211 
第 九 章 失爱 / 249 
第 十 章 海椒 / 282 
第十一章 秋变 / 304 
第十二章 波折/ 348
第十三章首获 / 381
第十四章扬帆 / 432
第十五章困境 / 453
第十六章冬伤 / 482
第十七章荣誉 / 508
第十八章高光 / 536
第十九章荣极 / 557
第二十章腾飞 / 584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作品。展现了渝东南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物质、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过程。瓦屋村民风彪悍,刘、向两大家族在前进的路上相互设置障碍,成为全县有名的落后村。在外打工的刘冬麦,通过组织村里大聚会、创新办法调动群众积极性、进行民主测评等一系列工作,赢得了老支书以及瓦屋村群众的认可。并在县委第一书记的支持下,发展致富产业,使有名的贫困村脱颖而出成为先进成为典型,与此同时人们的自豪感、凝聚力也逐渐增强,思想及精神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本书从脱贫攻坚的一角展现了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成就,是一部记录乡村历史变迁、讴歌时代精神的长篇小说,值得每个人去关注和阅读。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1. 脱贫攻坚的故事堪比《山海情》的神奇之作。
2. 神秘传奇的巴盐古寨、两百年的家族恩怨,理想与现实间交织了一幅瑰丽的画卷。
3. 一部讲述土家族人百年沧桑的长幅史诗。
一部在严酷自然环境与现代文明挤压下顽强抗争的命运史。

精彩内容
 第一章回乡凄厉的唢呐声飘荡在瓦屋村的上空,刘冬麦仿佛看到八十五岁的表舅爷的魂也
在天空飘着,那双睥睨的斗鸡眼,两个眼球交换着一个转上去一个转下来。天上飘着雪花,擦黑的天色蒙蒙的,只听得雪米的嚓嚓声,却看不到雪。
奶子、爷都去了另一个世界,刘冬麦在瓦屋村已经没有直系亲人。此次回来办理土地确权手续,刚好碰到表舅爷也找他奶子、爷去了。
表舅爷只有一个独子,但小的两口子福寿不长,先他们而去,老两口将孙子、
孙女养大成人,因此表舅爷的养老送终都由孙子向胜麦操办。
刘冬麦心里其实很不喜欢表舅爷,但是按照瓦屋村的规矩还得要去,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点儿亲戚关系。
在瓦屋村有这么一个规矩,谁家有红白喜事或者有大的难处,大家该帮忙的帮忙,该帮钱的帮钱,而且都是真
心去帮助,这是瓦屋村的传统美德。
刘冬麦斜眼盯着飘在天上的表舅爷的魂灵,她从小就不怕他,打小就和他过不去,犟拐拐对犟拐拐,如此“斗”了三十年。刘冬麦边走边想:不要以为您飘在了天上我就原谅您。
刘冬麦和表舅爷的仇是在她十岁时结下的,起因是那年表舅爷屋头杀猪,刘冬麦想去吃肉,筷子一插到碗里,表舅爷就把肉碗端走换个位置,再一插他又端走换个位置,一晚上愣是没有吃到一坨肉。刘冬麦从此积恨难消,就编顺口溜:“表舅爷爷猪脑壳,煮不耙和棍棍戳,屋头杀猪肉肉臭,养鸡养鸭养不活。”不仅自己唱还组织小朋友一起唱,一时间竟流行起来,更有的排着
整齐的队伍,用脚跺着节奏和着韵律唱着耍,甚至隔壁
村也跟着唱起来。其实大家只是好耍,觉得顺口,更多的也不晓得其中意思。但表舅爷和刘冬麦都明白缘由,所以他每次遇到刘冬麦就拿起背打杵想打她,并恶狠狠地喊她“儿马婆”,却不好意思去刘冬麦奶子、爷那里扯黑耳巴子。后来刘冬麦奶子、爷晓得这事后,更心疼各自崽崽在别人屋头受了委屈,也任刘冬麦编排他。没有责怪,刘冬麦的胆儿就更肥。奇怪的是刘冬麦和表舅爷的孙女儿关系又是特别好的,只要有得吃的、穿的,或者得到一本连环画,都要拿去与她分享。刘冬麦就是这样的脾性,要好就如同穿一
条裤子,不好就对着干,要
对着干就要怼赢。就连老师都说刘冬麦又犟又精怪,个性强、爱憎分明。
刘冬麦边走边想:编顺口溜只是和表舅爷耍闹,并不是真的记他的仇。一想起那些顺口溜她就笑起来,突
然一不小心摔进了芭茅草笼
笼头里,手心生痛,双手交叉摸一下,湿漉漉的,应该是手掌被割破了。她歪咧着
嘴巴“嘘、嘘”地站起来,狠狠地跺了几脚芭茅草,愁眉苦脸地坐在土坎上。
瓦屋村黑茫茫的一片,看不清周围的一切,但是刘冬麦晓得那是枯槁的芭茅草。芭茅草丛里是东倒西歪的破旧的瓦盖屋,她屋头的房子就东倒西歪在中间,成了危房,这次回来只能住在幺姨婆屋头。
她想起小时候那成片的庄稼地,曾经热闹的大院子变成这个样子。想起奶子、
爷在世时,屋头姊妹间打打闹闹的烟火气,仿佛看到了屋头房子上长长的被风吹得歪来倒去的炊烟。想起躺在芭茅草丛中的土坡里面的奶子、爷,刘冬麦胸口一闷、
鼻子一酸,突然就想哭,加上手疼,趁四下无人便大哭起来。
一柱晃悠悠的光照过来时,刘冬麦晓得她完蛋了,肯定被当成哭丧的了。“呀
,是冬麦表妹嘎,勒么有孝心呀,哭得恁个伤心嘎,你表舅爷真没有白心疼你嘎。
”昨咋呼呼的粗嗓门炸得刘冬麦耳朵嗡嗡响,是圆滚滚的表舅爷的孙媳香兰嫂子和院子的萝卜妹。她们过来搀
扶着刘冬麦到表舅爷的灵前,让刘冬麦坐在小板凳上去表达哀思。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