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11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6.88
6.4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邓文初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377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371655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目录
导读 邓文初
第一篇 鼎革之际的角力
1911:中国大变局
晚清政治改革:逻辑与困境
辛亥革命何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
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
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
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被误读的晚清改革
民初国会存废之争与民国政制走向
第二篇 新世纪的宣言
近代民权政治的起源
民国初年政治结构和文化初探
“梁启之问”
民初有关共和制度的争论
政治浪漫主义与中国早期议会民主
略论中国革命的法兰西风格
《新世纪》——“破坏者”的登场
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兴起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
清末的民族主义
第三篇 不安定的底层
“群众心理”的兴起
成都的街头政治
秘密会党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的新发展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
会党与辛亥革命前夜之广东社会政治
辛亥革命与游民社会
内容摘要
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一直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封建帝制,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中国又进入了长时期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除了造成清政府的灭亡以外,却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如何厘清辛亥革命的全貌?
本书是对辛亥革命的一个完整梳理。本书邀请近代史学者邓文初编选了著名学者如杨天石、马勇、桑兵等关于辛亥革命的著名阐述近40篇文章,从方方面面讲述了使读者从一本书即可清楚准确的了解辛亥全貌。本书虽是文章合集,但有自己独特的编排体例,即有对史事的考辨历史的复原,又有思想的阐释,更有人物的评传,并且所选文章均可读性很强,适合一般读者以一书而知历史全貌。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新世纪的宣言、可商榷的共和、大革命的文法、不安定的底层。又大到小,又整体到局部。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辛亥革命到底是多么深刻的改变了中国。
精彩内容
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国人的奇耻大辱。通过这场战争,原先对清廷抱有希望的孙中山最先觉悟,认为依靠满洲人无法将中国引领到近代化的正确轨道上,中国要想步人世界民族之林,要想与东西洋各国并驾齐驱,必须恢复汉民族国家,仿照西方成功经验,建立一个共和民主国家。孙中山不仅这样想,而且这样做,他在产生这个认识的当年,发起成立兴中会,以“推翻满清,走向共和”相号召。
此后17年,不论形势怎样变化,不论革命遇到怎样的困难,孙中山都坚守理想,勇于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确实无愧于近代中国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的称号。
满洲贵族统治集团或许能力有限,智慧有限,但在当年“家天下”的政治理念中,天下国家就是人家爱新觉罗家族和那几个老哥们儿的,他们当然会希望自己的天下国家变得越来越好,前提当然是这个天下国家还在他们手里。所以当孙中山指责清廷昏聩无能不足以带领中国继续前行时,清廷终于开
启艰难变革:由维新改新政。
尽管出现义和团这样一系列突发事件干扰,但实事求是地说,清廷至1903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作的改革已经不少了。中国的政治架构正在改变,地方自治开始了,近代意义上的经济体制开始建构了。
民族资本在那时也获得了充分发展,以至可以在铁
路这样基础建设项目上与外国资本相竞争了。
至于文化教育方面,伴随着新教育体制的建立,科举制度已成明日黄花,青年学子差不多都知道这是一条最不靠谱的路,新时代需要新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出洋留学,这才能学点真本事。
至于司法行政的改革,中国按照《辛丑条约》的约定,重组了中央权力机构,废除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组建了外务部。
在传统中国,行政主导的权力架构包揽一切,司法执法都是行政官的本职工作。新政改革参照东西洋各国模式,重建独立的分层司法系统,司法独立于行政,不仅使行政官摆脱了司法纠缠,而且为维持
社会公正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专业化极大提升了社会向心力。
清廷主导的改革在顺利推进,但这场政治变革的方向在这个时候也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政治改革目标究竟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体制,还是构建一个具有分权性质的君主立宪体制,这两个思路都有参照,前者就是俄国沙皇的改革经验,而后者则有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样本。两个模式各有利弊,前者有利于运用国家垄断的方式调动国家资源,后者有利于权力分享减少决策及执行中的失误。
两个模式很难说谁对谁错,关键是哪个更有用更有效。朝廷比较倾向于沙俄模式;民间及刚刚成长的士绅阶层则倾向于日本模式,毕竟可以分享权力。
朝野的争论并没有充分展开,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给了中国一个明白答案。在日本人面前,庞大的沙俄几乎不堪一击,好像没有怎样还手就被打败了。日本用不到10年的时间相继打败中国和沙俄两个庞大帝国,这不能不给中俄两国带来极大震动。失败的俄国在1905年爆发了革命,诱发沙俄进行政治改革。俄国的改革又深刻影响了亚洲,这被列宁誉为“亚洲的觉醒”。
其实,亚洲的觉醒可以看作是中国的觉醒。这个觉醒分作两个方面:一
是分布在全世界的中国政治流亡者很快汇集至东京联合组建中国同盟会,各个“山头”几乎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发誓推翻清廷,重建中国政治制度,将中国引向现代国家;二是俄国人的政治变革给清廷以极大触动,清廷没有怎样犹豫就决定接受内外大臣建议,派遣王公大臣皇亲国戚出洋考察各国宪政,为中国寻找一条政治新路。
革命与改良在新的起点开始赛跑,这个时候究竟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
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