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要趁早:语文启蒙实践指南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0.24
6.2折
¥
4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王迪|责编:黄新萍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549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1722459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迪,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教学设计一等奖。对作文教学颇有研究,所辅导的学生累获“春蕾杯”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出版有教学随笔集《头五年:一路奔跑》《在北京四中学作文》,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获得广泛好评。
目录
推荐序
以爱陪伴,以书喂养 王林
第一章 学语文要趁早
为什么语文学习要趁早?
母语也需要学习
语文启蒙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第二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语文蒙师
父母功课一:多说话,说有质量的话
父母功课二: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父母功课三:不妨写写孩子的语言成长日记
父母功课四:绘本和语文产品的挑选
语文学习产品的挑选
第三章 语文启蒙关键词
作为整体存在的语文启蒙
语文启蒙关键词一:反反复复
语文启蒙关键词二:循序渐进
语文启蒙关键词三:情境学习
语文启蒙关键词四:长程学习
第四章 让孩子爱上阅读
身体·书架·地毯·灯光
给孩子读怎样的书:孩子们vs我的孩子
“孩子不爱读书了,怎么办?”
不必是朗读高手,最好有有趣的灵魂
怎样“问”,孩子才喜欢
第五章 教孩子学会阅读
读图,迈好阅读第一步
如何培养孩子的读图能力?
精读,通往阅读力
巧用绘本化解教育难题
文学事远,不妨早点播种
读好书的一“头”一“尾”
追求阅读的丰富
阅读进阶:组合阅读
第六章 分龄阅读指南
零岁婴儿“阅读”指南
1—3岁,韵文启蒙
4—6岁,自主阅读前奏
第七章 爱表达 会表达
关于“表达”的三个误区
会听,才会说
仿写,学习的开始
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玩转一个故事:猜读、扩写、续编
细节,从何处来?
故事大王养成记
第八章 我的语文实践手记
“14只老鼠”系列绘本
《快跑,云梯消防车》
《勇敢的艾琳》
荷花荷花几月开
精彩内容
以爱陪伴,以书喂养王林(儿童阅读教育专家)认识王迪老师好几年,缘悭一面。这次她的新书出版,邀我作序,不胜惶恐。我想,大概王迪觉得这是一本关于儿童的阅读教育与语文学习的书,和我近十几年来做的事情相关吧。
在我读来,王迪写这本书,和她的两个身份有很大关系,由此,她的写作目的也非常明确。
第一,她是一名语文名师。王迪在北京一所著名中学当了12年语文老师,她从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发现了很多问题:1.学生在初三毕业时的语文学业水平与其初一入学时的水平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小学阶段就固定了,少有在初中突围的案例;2.一旦小学没学好语文,中学也会出现进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3.阅读影响学生习作。600—800字的作文,有半数学生词汇量仅限于日常交际用语,书面用语凤毛麟角,句式缺乏变化。而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归因于小学甚至幼儿园的语文启蒙没做好,“正是这种感受促使我下定决心,撰写此书”。
第二,她是一位母亲。初为人母的喜悦,教育工作者的敏感,让她实践“以爱陪伴,以书喂养”的理念,记录下了宝贝希希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我读完本书后,不禁感叹:王迪真是一位实践陪伴教育的典范。她希望用自己的育儿经验告诉父母:不报各种培训班,也能通过阅读来达成教育目的。
近几年,关于儿童阅读的理论图书出版了不少,我一般归纳为:理论类、实践类、教案类。王迪的这本书大体可以归为实践类,但这实践的背后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我在阅读王迪书稿时,每每读到她提到一些理论书,常会心一笑:嗯,这本书“正”!例如,《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不平等的童年》《幸福的种子》《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融汇这些书的理念与观点,更为王迪在家庭阅读实践中提供了思想动力。
“知易行难”,儿童早期阅读很重要,很多父母都懂,但真正践行起来却鲜有人能坚持——哪怕每天坚持亲子阅读15分钟。王迪在这本书中向我们证明了:时间的问题是重要性的问题,只要你觉得阅读重要,就一定能挤出时间陪孩子阅读。在中学教书的王迪,一定也非常忙碌,但她能坚持数年陪孩子阅读,陪孩子成长,我想,这一方面来自她的理论积累,另一方面来自她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可喜变化。
书稿中最让我感动之处,是王迪为女儿希希记录的成长日记。希希读过的书,妈妈提的问题,孩子口头语言的变化,这种朴实无华的记录,就是用来做婴幼儿语言学习的研究,也是很有价值的。我还从书稿中强烈感受到:孩子不仅是天生的诗人,还是天生的哲学家。王迪的这份记录,将是给希希最好的礼物。以理念为基础,以实践为内容,凸显出这本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如何为孩子选择读物?如何进行亲子阅读?阅读中如何提问?如何促进阅读和表达的结合?分级阅读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新手父母想了解的各种语文启蒙的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忙碌的父母们,只需按图索骥,也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读完书稿,我掩卷长思:超越实用层面,王迪的这本书带给这个时代什么?换句话说,读者除了从这本书获得语文学习方法外,还能获得什么?王迪没说,但我想补充,那就是:在一个教育焦虑、“内卷”、“躺平”的时代,我们要用阅读教出内心充盈的孩子,以应对更加多变的世界——这,是另一种“喂饭之恩”。
是为序。
下文为内文书摘,有节选:母语也需要学习以母语为依托的阅读需要学经常有家长困惑地说:“我的孩子挺爱读书的,为什么语文成绩就是不好呢?”“挺爱读书”是个笼统的说法,在父母眼里,孩子翻动书页的背影就已经足以构成未来的幸福图景了。能不能再往下观察一步,思考一步?
——孩子读书的类型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不同文体、不同作者、
不同文化背景)?
——孩子读书是只关注情节,还是全方位思考(主题、人物、语言)?
——孩子读书后是否有反刍或者与他人交流的兴致和习惯?
——中学后,孩子持续阅读的时间能否超过1个小时?
——除了泛读,是否经常有亲子共读形式的精读?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是”,显然,孩子的“爱读书”是真爱。如是,则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即使真爱读书也还不够,如何阅读也需要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超级畅销恰从侧面证明了人们在这些年对阅读方法的重视。这是一本专门讲述阅读方法的书,初版于1940年,大幅修订于1972年,2004年引入中国并一跃成为畅销书,延续至今。在语文教学领域,全国统编教材已经将阅读方法正式纳入学习内容,比如:精读和跳读、圈点与批注、选择性阅读、摘抄和做笔记、纪实作品阅读、科普作品阅读、古典小说作品阅读等。
诚然,孩子的阅读要循序渐进,没必要在启蒙阶段就解决所有问题,父母从事语文教育相关工作的也一定是少数,他日必有语文老师、语文课作为学习阵地。如此陈说,只是希望对语文启蒙阶段的父母说一句来自未来的话:阅读真的是一项需要好好学习的事儿,不要因为它披着母语的外衣就忽略了它的难度。更何况,父母中也一定会有相当大的群体热爱阅读(比如正在翻阅此书的你),完全可以将自己的阅读经验一点点渗透给孩子。所谓阅读方法,正是日积月累天天操练而成,焉能靠一节语文课解决问题?又焉能等到中学上语文课时再去解决?
以母语为依托的写作需要学下面的情景也是时而遇到的——爸爸妈妈拿着孩子的作文试卷站在老师面前,抱歉地说:“老师您看,孩子的作文怎么办?”孩子就在那里低着头,做错了事又不知道怎么改的样子。
什么样的作文会让老师心头沉重,让父母抱歉,让孩子无措呢?
症状一:干瘪的,想不起来写什么。
诊断一:发生过的事、引起的情绪波澜都在一瞬间倏然而逝,感受力是浅显的、短暂的。从小日程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时间去发展感受力,也不习惯关注自己的感受;或者有感受,但很少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一起交流,感受力变得越来越薄弱。
症状二:不会表达——书面词汇量少、密度低;句式呆板,只会用“我”开头;有感受,却抓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写出了句子,又觉得句子缺少表情,无法表达情绪的精微之处。
诊断二:阅读时没有积累词汇和句式的习惯,语言储备仅限于日常口头交流。
症状三:从小学到中学只会一种写法,即按照时间顺序把事情讲一遍,象征、衬托、铺垫、伏笔、倒叙、双线结构等写作技法一概不会使用。
诊断三:读书只关注情节,看个热闹,不去学习行文的写作手法。
如果作文出现了以上三种状况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小学时作文分差不大,到了中学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可孩子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提高写作能力了。
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写作就是一件需要“计长远”的事。“作文写得好那都是天生的”这种论调,要么是把未来赌在运气上,要么只是因为没有看到背后的付出。
举最简单的例子,如何写好“风”?
首先,要积累相应的感受。春天的风什么样?吹到人脸上什么感觉?风与阳光、与雨水应和在一起什么样?风中的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微小的举止是区别于无风时的,表情什么样?春风吹过的花草树木什么样?夏天好不容易吹来的一阵风什么样?冬天夹着雪来的风什么样?你心情好时对风的感觉什么样?你心绪糟糕时对风又有什么感觉?旅行时,你从北方下了飞机感受到第一缕南方的风是什么样的?……写作的前提一定是感受的打开。不是所有人都是感受型人格,没关系,阅读要做的就是用作家的心、画家的眼带着你去看你看不到的、忽略的东西。
其次,要积累词汇、句式、修辞和写作手法。
绘本《风来喽,咻咻咻》可以积累若干写风的拟声词:咻——、咻咻咻、呼溜溜溜、轰隆……绘本《风喜欢和我玩》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在自己的想象中与风玩耍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风的多种情境。
a.有时候风变得很强壮,他吹倒大树,推倒篱笆。我害怕了,跑进屋里,把门锁上。风在我背后追着,号叫着,想要从钥匙眼儿里钻进来,我告诉他:“不许进来!”想从钥匙眼儿里进来,这个感受捕捉得多好!
b.但是又有那么一天,风累极了。“风啊,”我轻声低语,“风啊,你在哪儿?”“嘘——嘘——嘘——嘘——”风回答着,他吹起一片落叶,告诉我他在那儿。我挨着他躺下来,我们俩一起在柳树下,进入了梦乡。
作家就是告诉我们“风在哪儿”的人。被阅读启发过的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会不一样,再写风,他也许会在所有人都只感到蒸笼一样的闷热中,第一个感受到风的存在。
c.当叶子从树上落下,我喜欢把树叶扫成一堆。但风很快也来了,他要显示自己不需要扫帚也能扫落叶。
看这两处,作者对风的“性格”捕捉得多到位。读过这样的书,再去看风,才有可能看到风背后的故事。
绘本《勇敢的艾琳》讲的是小女孩艾琳冒着风雪把公爵夫人的晚礼服准时送到的故事。书里把风描述成敌人,表现艾琳与它对抗时的勇敢。
a.“回家去!”风尖叫着,“艾琳——回家——去——”“我才不回家呢!”她高声叫道,“我不回家,你这讨厌的风!”“回——家——去。”风声更尖锐了。“回——家——去,”它尖叫道,“不然……”有那么几秒钟,艾琳想,她是不是应该听从风的警告?不!礼服一定要给公爵夫人送去。
大部分学生写风,最多能用素描一样的手法描绘风中人的状态;但如果好好读过这篇文章,就可以把风写活,营造戏剧感,有力地表现主人公的勇敢。
b.风要把盒子从她手中抢走,它猛击、裹挟、摇晃、抓挠着盒子。
这一串与风对抗的动词多漂亮,多准确!
c.艾琳突然踩到一个坑,摔倒在地,扭伤了脚。她认为这全是风的过错。“别吹了!”她骂道,“你坏事做尽。你把一切都毁了!一切!”风吞没了她的声音。
借由与风的交锋,艾琳说出了内心的愤恨。一个人送礼盒,多难写的独角戏,作者史塔克(对了!就是怪物史莱克之父)却借由与风的对手戏把过程写得如此精彩。
没有经由好好的学习,我们怎能奢望孩子写出好的文章来呢?
作为整体存在的语文启蒙先来分享一本畅销书《全世界都想上的课:传奇教师桥本武的奇迹教室》。
什么样的课堪称“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呢?初中三年,桥本武先生的母语课堂只带领学生深入研读一本小说《银汤匙》,却为滩校获得“东京大学录取率日本第一”的荣誉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NHK电视台在概括桥本武先生的教学理念时用了三个惊世骇俗的字眼:“绕远”“跑题”“走岔道”。小说中出现放风筝的情节,就让学生做风筝,放风筝;出现如今难得一见的杂果子,就找来让学生尝一尝、品一品;出现《百人一首》中的诗歌,就在班里办《百人一首》抢牌赛。
小说中出现“丑红牛”,桥本武便会由“丑”字说开去:从古代中国的天干地支,讲到表示年历方位与时刻的正确方法,讲到“时入丑三,草木入眠”的真正含义,讲到预测人生运势的特殊功用,再深入到中国的五行思想、二十四节气中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一沙一世界,一字一乾坤。从每一个细小的切口出发,都能来上一场宇宙大冒险,好像掉进了一个又一个兔子洞。每一场旅行都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向他们昭示着世界之博大,知识之浩渺,学习之快乐。
有了这样强大的学习力,学不好,才是怪事。
再来谈谈近几年被教育界经常提起的PBL。PBL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这样几种说法:它是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项目式学习),Phenomenon-BasedLearning(现象学习),Place-BasedLearning(实地学习),也是People-BasedLearning(基于人的学习),等等。总体来讲,PBL学习法有三个特点:基于人的特点与需求;讲究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打破学科边界,以项目、主题为单元组织学习内容。目前,在人均教育资源充足的私立学校、国际学校,PBL学习模式开展得如火如荼。
无论是桥本武的“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还是时下风靡的PBL教学,世界上所有好的教育都包含整体性的特征。不仅因为人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更在于真实的生活是不可切割的整体。我不希望语文启蒙在泛学科、跨学科的学习中变得边界模糊,失去主体性,但也的确感到它的不可拆解性。
为了表述方便,我将自己的语文启蒙观提炼为四个关键词:反反复复、循序渐进、情境学习、长程学习。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力图按照不同的侧重点去举例子,却常常发现四者如此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反复中必定包含着渐进,长程学习中往往包含反复、渐进、情境塑造。即使手艺最高超的庖丁也难以把它们拆解开,因为这四者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我的实践手记”中,几乎每个案例都包含这四个关键词。
另外,语文启蒙的整体性还体现在阅读输入与表达输出的整体性。过去的十年是亲子阅读广受重视的十年,这个领域已被众多学者、作者、出版人、阅读推广者反复耕耘过。作为语文工作者,我特别想提出表达输出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力?一要读书,有充分的输入;二要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表达;三要单独练习表达。关于这一点我会专辟一章来探讨。
最后,还想说的是:不要觉得PBL和“丑红牛”是多么高深的教学法。其实,每一对平凡的父母都天然拥有这项生活赐予的智慧。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不觉地带着孩子“跑题”“绕远”“走岔道”呢!有时是兴之所至,有时可以稍加设计。
比如,我和孩子爸爸最近刚刚购买了“水果护照”,打算带领孩子在城市中采摘四季水果。观察、触摸、品尝,感受自然变迁,这些都是感受力、想象力、思考力的发展,更何况,在活动中,有多少锻炼表达的机会啊!
如果可以做点功课,家庭的PBL学习会更加高效,更加丰富。因为大人也不是万事通,也需要学习。离家不远新建成一座小公园,植被丰富,我决定带领孩子在这里进行二十四节气定点观测。活动开始前,做了点功课。
找到两个现成例子:一是“天后”的例子。为了让女儿李嫣了解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王菲和李亚鹏都会一起陪女儿在十三陵水库测量水温和空气湿度,有时候带着帐篷,晚上在山顶观察星星,一年24次,风雨无阻坚持了7年。二是语文特级教师邓虹。邓虹老师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她带领学生用一年的时间观察二十四节气中校园的变化,并将此次师生互动经历写成一本书《跟着农历走一年》。也看了一些书:比如给大人看的《光阴——中国人的节气》《节气的呢喃与喊叫》,给孩子看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工具准备方面:购买了植物标本制作和收藏工具。在这个整体性活动中,语文启蒙在哪里?对四季变迁的细致体会,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学习,将自己的观察、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等等,这些就都是语文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