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风化人:弘扬家国情怀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1.48
6.6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栾淳钰 等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5746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163048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栾淳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至今,围绕传统文化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思想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曾获“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天津大学“学生很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
目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7
第一章 家国情怀的概述
一、家国情怀的析辨与界定/10
二、家国情怀的特征与注脚/20
三、家国情怀的地位与作用/31
四、家国情怀的生成与转化/40
第二章 悠悠数千载 家国铸民魂:弘扬家国情怀的历史资源
一、剖析家国情怀的历史生成/48
二、认识家国情怀的传统体现/54
三、挖掘家国情怀的文化涵养/64
四、借鉴家国情怀的培养方法/83
第三章 漫漫求索路 探寻家国道:弘扬家国情怀的理论依据
一、家国情怀的中华文化理论探源/94
二、家国情怀的西方文化理论探析/105
三、家国情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117
四、家国情怀的共产党人理论阐释/127
第四章 现实的呼唤 时代的选择:弘扬家国情怀的现实境遇
一、弘扬家国情怀的时代意涵/140
二、弘扬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153
三、弘扬家国情怀的现实机遇/168
四、弘扬家国情怀的现实困境/180
第五章 力齐同心 家国育新人:弘扬家国情怀的对策路径
一、政府主导:高扬家国情怀教育主旋律/194
二、社会协同:畅通家国情怀教育主渠道/204
三、学校培养:坚守家国情怀教育主阵地/211
四、家庭熏陶:打牢家国情怀教育主根基/221
五、自我教育:锻造家国情怀教育主心骨/229
结语/240
参考资料/242
后记/247
内容摘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本书在对家国情怀进行基本界定和阐释之后,挖掘弘扬家国情怀的历史资源,探讨了弘扬家国情怀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弘扬家国情怀的现实境遇,最后基于历史资源、理论支撑和现实境遇,提出了弘扬家国情怀的对策,进而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凝聚现实力量。
精彩内容
一、家国情怀的析辨与界定“家国情怀”一词看上去有些抽象,但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伟大领袖等通过一言一行生动和形象地告诉我们何为家国情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次提到“家国情怀”,即“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家国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当然,要在全社会弘扬家国情怀,便需要明确什么是家国情怀,这就需要在析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去界定家国情怀。
(一)家国情怀的相似概念析辨1.家国同构。中华民族具有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家国同构一直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窗口,因为超长的农耕社会和封建制度,中国社会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而是以家甚至家族为单位组织起来的社会,家中有国、国中有家,在一个家的屋顶下却充满了政治”。家与国就像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国家的命运前程主导着家族或家庭的稳定发展,而家族或家庭的存在境况也映射着整个国家,乃至时代的风云变迁。
古人讲,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只有在家尽孝,才有可能为国尽忠。家国同构,实质上是家庭或家族与国家秩序的相对应,爱家和爱国由此有了高度的一致性。显然,家国情怀放置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等逻辑理路内进行价值设定,主张“先国后家、为国而家”,当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不可两得时,倡导舍“小家”为“大家”,也即是作为个体最大的“孝”和对国家的最大的“忠”的高度统一。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这是古代中国国家权力设计的基本模式,也是解答中国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力来源的答案。其主要表现为:家族等级制度与国家阶级关系相对应、家族管理机构与国家官僚机构相一致、家法与国法相对照,等等。正如英国法史学家梅因所说:“一切古代社会都自认为是来自一个原祖,并且除此以外,他们虽经努力,但仍无法想出他们所以会结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中的任何其他理由。”在中国社会组织中,轻个人而重家族,先家族而后国家,故中国社会亦以家族本位为其特色之一。因此,是家庭而不是个人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放大为国,父延伸为君,族权与政权相统一,家国实为一体。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家国同构的文化理念,这一观念反映在统治阶层、大众、士人等各个层面,就形成了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万民归心的统一情结、胸怀天下的担当意识以及成仁取义的奉献精神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家国情怀,成为深深影响后世并至今仍发挥作用的重要文化传统。家国同构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是一种保持家庭和谐和国家稳定的结构模式,使个人的家庭伦理和爱国情怀高度一致,而家国情怀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虽然家国情怀与家国同构并不在同一层面,但要真正形成家国同构的治理结构,也离不开家国情怀的支撑。
2.爱国情怀。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对她怀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从英文的词源语义来看,“country”“state”“nation”,逐渐深入“国”的构成要素。其不仅包括自然要素、社会要素,也包括政治要素;古汉字中,“国(國)”字的组成,有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元素,构成了国家的几个基本要素——土地、人口、国界、军队等,表达了中国古人造字时对“国”概念的认识。《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有伦质,有枢体。土地,本也;人民,干也;敌(他)国侔交,权也;政教顺成,伦质也;君臣和(悦),枢体也。”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真正的爱国是爱国土、爱国民、爱文化,直至爱国家的统一。
从“motherland”到“母亲之国”,对“母亲之国”的热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人之发肤与血肉,来自于父母,所以,我们一生都不会失掉的最亲密情感,就是血缘关系下的亲情。家,是我们的身体与灵魂的一生归依。而小家,又是置身于更大的“家”——国家之中: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就像爱亲人、爱家庭是一个人最自然不过的情感一样,热爱祖国,也当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怀。无论是在什么意义上来谈论这一问题,都不可否认,任何国家观都体现着创造者对自己国家的深厚感情,在这种感情背后,彰显的是创造者对自己长期生活的家园的情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从个人层面来讲,“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可见,爱国反映个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深厚情感,爱国情感是基于个人对祖国全面认同基础之上,而产生的肯定性心理倾向,作为情感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是自然流露的,是我们不以为是理由的爱国的理由。所谓爱国之心人皆有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中国成其为中国,正在于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生于斯、长于斯,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爱国也蕴含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振兴、复兴,担当历史责任的崇高觉悟。此外,习近平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可见,爱国还表现在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认同情感。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爱国,不仅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深厚情感和崇高觉悟,还是对国土、同胞、文化、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情怀是家国情怀的题中应有之义。
3.民族精神。民族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普遍现象。民族概念是反映民族这种普遍现象和民族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中,共同的地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必要条件,共同的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广泛与密切交往的手段。而共同的情感、文化等既使得人们在原始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了逐步脱离血缘关系的部族,又使得人们在共同的地域里形成比部族更广泛更稳定、不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民族,并反映了该民族共同的精神面貌。
黑格尔在他的名著《历史哲学》中,曾谈到地理环境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民族精神“进行表演的场地”,是“一种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各民族所居住的地方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在三面环陆、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农耕文明为主的经济状况和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等因素作用下,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积蕴于漫长的民族奋斗史,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文化标识,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诚然,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四个伟大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和科学提炼,传承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提供着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家国情怀蕴含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建构社会成员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弘扬家国情怀,要进一步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