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哲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4.44
4.5折
¥
9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 [英]让-保罗·马丁编著;王乃一等 译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 9787514620122
出版时间 2021-1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定价 98元
货号 31280622
上书时间 2024-10-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让-保罗·马丁(Jean-Paul Martinon),伦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视觉文化和哲学”(Visual Cultures and Philosophy)教授,并与伊尔·罗格夫(Irit Rogoff)共同创建金史密斯学院“策展/知识”(Curatorial / Knowledge)项目。著有《策展哲学》(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及《作为伦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目录 推荐序 001序 005前言 第一章送别(Send-Offs) 021策展性,来自空中飞人 029策展哲学论纲 037未来从何而来? 041扩展域 049 亲爱的艺术,谨启 第二章人类行为学(Praxeologies) 057策展人渡河:有生于无 063生成策展人 071精疲力竭的策展 077厄洛斯、瘟疫、嗅觉:策展性的三个寓言 第三章运动(Moves) 091当前任务:超越主权的桎梏 095简单的操作者 103策展性的三个短镜头 107我想成为我思想的见证 111背叛与策展性:为策展委员会提供的证词 第四章异端(Heresies) 119问题作用何在?微观政治与艺术教育 125力所能及 131剩余乐趣的政治 第五章重塑(Refigurations) 143现代艺术:理念与收藏的时空 149两种激发媒介:广播和展览 153陌生地域内:对地点关联性和策展性的引论 161非博物馆 第六章舞台(Stages) 169策展、戏剧和图式:走向感性舞台 175策展语境 183幕后与过程:揭示策展项目的空间装置 191这与我们无关 195后记 策展性 199撰稿人 207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策展哲学》是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系“策展/知识”项目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合集,创造性地提出“策展性”概念,书中的六个主题展现了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启发读者对策展进行解构性的思辨。本书在一种全新视角下探讨“如何思考策展”这一议题,展现了从逸事到理论、从个人到哲学等多个审视角度。不同维度的探讨使人们对策展产生了全新的思考。突然间,策展变成了一种活动,涉及所有人(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策展哲学》将当代哲学思想和理论带入对“策展性”的讨论之中,使人们能够超越对展览项目的简单描述,并对其进行反思。本书理论具有前瞻性,其理论框架对思考策展及其意义来说必不可少。 主编推荐 ◎《策展哲学》是艺术前沿领域不可错过的理论著作。 创造性地提出“策展性”概念。以引人深思的寓言文字开始,提供了一系列新任务、期望和可能性,以使当今的策展意义更加深刻。书中提到库拉捏人的寓言,是“策展性”这个词的神话起源;罗马人的故事中,“公共事务馆长”是早期策展人的故事。透过“博物馆热”的现象看本质。 ◎《策展哲学》为理解策展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概念和方法。 书中的六个主题展现了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启发读者对策展进行解构性的思辨。诸如,启发读者重新思考“未来如何到来”以及“为什么我们今天仍需要艺术”等这类问题。 ◎《策展哲学》是策展研究从哲学借智的范本。 将当代哲学思想和理论带入对“策展性”的讨论之中,使人们能够超越对展览项目的简单描述,并对其进行反思。“策展性”将成为表达未来的方式。探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策展活动质疑霸权主义结构,捍卫鲜为人知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生产。 ◎哲思,隐喻,《策展哲学》带来思维的乐趣。 激发策展人谨慎的好奇心。人们信赖的基础设施(博物馆、展览、学术、建筑等)是有效的遏制形式,需要通过转移知识、感知和想象,从这类中解放出来。与当代性互动,以创造新的出发点。策展人是愉快的“越狱者”。 ◎作者、译者都是科班出身,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作者让-保罗·马丁是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和哲学”教授,并与伊尔·罗格夫共同创建金史密斯学院“策展/知识”项目,著有《策展哲学》及《作为伦理的策展》。译者王乃一是策展人,MediumMedia联合创始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选人,英国中英文化协会两届学术奖金的获得者。 ◎系列丛书,敬请期待。 中国画报出版社“博物馆管理学丛书”之一。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策展理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 精彩内容 序我们希望谈论策展:关于它的潜力和视野。 我们希望谈论策展:关于它所基于的知识和它所生产的知识。 我们希望谈论策展:关于它的社交性、集体性和乐趣性。 我们希望谈论策展:关于其致力作为一种公共活动的形式,保证看、读、说、信息交换的进行。 我们希望谈论策展:因为它一直在寻找新颖的方法来以其他方式实例化我们的世界危机,寻找其他方法来应对当前的困境。 我们希望谈论策展: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在其协议中看到了一种可能,其他工作方式的可能性、关联和认知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谈论策展的愿望使我们建立了一个聚合空间,一个由实践导向的博士生课程,名为“策展/知识”(Curatorial/Knowledge)。许多年轻的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来参加讨论,并着手进行自己的研究。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和同事也参加了研讨会,讨论了他们的复杂性实践和思维过程。 从“策展/知识”项目伊始,就有人开玩笑地说:“我们的计划是停止人们的策展!”几周后,有人更加激烈地说:“所以我们同意这个项目不是关于成为更好的策展人吗?”事后看来,这些实际上是相当实质性的陈述。意识到策展行为、课程、驻留计划和奖项的激增,导致了大量展示行为,其中许多并未得到充分考虑。它们还认识到,所有这些策展行为并不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的,这可能使其从业者有勇气去抵抗需求,简单地为日益繁荣的景观和娱乐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刺激。 一直以来,我们希望以“挑衅者”(provocateurs)而不是“学者”的身份参与讨论——我们了解,历史和其他专业知识很容易转化为市场驱动景观的合法性,因此无法提供我们继续进行自我反思的思辨,认为该领域是否需要变得不仅仅是一系列专业协议。 除了这些以市场为导向的景观之外,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策展行为,这使人们怀疑在所有这些闪光之下真正发生了什么。这些活动具有多种形式:例如,我们已经经历了在该领域兴起的“教育转向”,弃置场所的(重新)复活以及现有机构的(重新)介入。我们还目睹了对谈话、交流、讨论和阅读的坚持,人们通常将活动本身理解为使事物可见、可知和相关的实质。 因此,我们讨论的关于“在这个领域工作意味着什么”是基于这相对的两极 之间进行的——差异日益突出的两极:一方面,迎合不断扩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在艺术和艺术教育领域内不断发展的激进主义精神。 最初,我们认识到区分“策展”(curating)和“策展性”(thecuratorial)的必要性。如果“策展”是与组织展览和其他展示方式有关的一系列专业实践,那么“策展性”的运作方式截然不同:它探索了整个策展过程之中所涉及的有意或无意之举,并将其视为知识的事件(aneventofknowledge)。因此,要想将“策展”与“策展性”区分开来,就意味着要强调从事件的策划到实际事件本身的转变:其创建、叙事和呈现。“策展”发生在一个应许(promise)之中;它制造了一个应许的时刻,即将来临的救赎。相比之下,“策展性”的存在是为了扰乱这一过程;它打破了这个阶段,却产生了叙事;这种叙事发生在话语发生的那一刻,在事件交流的那一刻,正如米克·巴尔(MiekeBal)曾经观察到的那样,“看,就是这样”。 因此,“策展性”是一种干扰、一种话语、一种叙事。在这种干扰下,作品不再是某种互斥的过程,不再是由某种内在的知识模式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欢呼,相反,它们参与了另一个过程——促使我们反思,鼓励以另一种方式思考或感知世界的过程。从对世界的反映到促使人们对世界进行另一种反思(不可避免地引发改变世界的方式),艺术作品反映了无数种牵涉世界的方式,不仅作为被动接受者,还作为一个永远与自身背离世界的主动参与者。这个世界总是脱离联合,不合时宜,但始终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我们不希望在二元对立的范式(如艺术与艺术历史,艺术实践与理论)中探讨“策展性”,因此我们引入“哲学性”(thephilosophical),并不是作为金科玉律或阐释一切的叙述,而是引入了一种略有差异的反思模式。这使得能够引入一种维持 一定主权的关键优势,而这脱离了日常需求的当务之急。转向“哲学性”的举动,并不是一种等级制的自负,也不是一种学科或实践相对于另一种学科或实践的特权。仅仅是因为意识到,通过将一些当代的哲学和理论思想带入“策展性”的讨论之中,我们打开了以某种方式进行反思的可能性,这超越了对策展实践和经验的简 单描述。鉴于策展领域不断向外扩展的趋势,以及其在视觉艺术和其他文化实践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在我们看来,现在势在必行的是发展一种超越专业语境的外在话语,并使其自身受到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道德驱动的思想挑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