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4.42
4.5折
¥
76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英]毛姆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44581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6元
货号31650094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有名小说家、剧作家,著有《人性的枷锁》《刀锋》《寻欢作乐》《月亮和六便士》等长篇小说,以及十多部短篇集和散文。毛姆是有史以来蕞负盛名、读者蕞多的作家之一,马尔克斯、奥威尔钟爱的文学偶像,被誉为“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译者简介:自由译者、文学评论人。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撒丁岛》《寻找邓巴》《致愤青》《川流复始》(待出)等,著有文学评论集《在别人的句子里》。
目录
第一章 1
第二章 77
第三章 143
第四章 201
第五章 281
第六章 365
第七章 431
内容摘要
“我是地上之人,一身的尘土。某些与凡尘俗世更近的人物,我感觉能设身处地,进入他们内心。但这样罕有的灵魂,我没有办法替他设想,只能仰慕他的光辉。
“如其所愿,拉里被卷进了喧阗的人间熔炉。
“他太谦虚了,不会去做别人的榜样。但或许会有几个踌躇不定的灵魂被他吸引,像飞蛾被引向烛光,最后也拥有他那个煜煜生辉的信念:终极的满足只在精神生活中。”拉里·达雷尔将精神世界看得高于一切,穷尽所有追索终极答案。他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离经叛道,内里却是一个得到了充分发展的美国年轻人,在现实中敢于选择,在思想上有自由。在寻求精神启蒙和浪游的旅程中,拉里遇到了毛姆创造的蕞出色的一些人物——艾略特·坦普尔顿,旧欧洲的精神遗老,浮华世界中可笑的势利鬼,但慷慨和善良起来也让人不可思议;伊莎贝尔·布拉德利,拉里的未婚妻,她在爱情和财富之间的选择将影响她的一生……在二十世纪明亮与阴霾交织的时代,众人依照各自的秉性与价值活着,最后也在人世浮沉中各得其所。毛姆本人在故事中徘徊,观察笔下人物与命运的较量,将一个求道的故事完美地安放在扰攘的现实一旁。
主编推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曾说:“当人英勇地面对着世界的疯狂时,他那非凡的勇气中有一种美远胜于艺术之美。”
这个我们蕞世故的小说家,却孜孜不倦地为世界收藏那些罕有的、灯塔般的灵魂。《刀锋》的拉里·达雷尔是其中蕞撩人心魄的一个。
“《刀锋》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场景描摹到叙事调性,都堪称毛姆的巅峰之作。”(有名评论家、毛姆权威传记家赛琳娜·黑斯廷斯)。
青年翻译家、文学评论人、豆瓣9.0分高口碑译者陈以侃全新译本。资深“毛迷”力荐,布面精装典藏。
精彩内容
第一章1我之前任何一部小说,动笔时从来没有像这样疑虑重重。称之为小说,只因为想不到别的叫法。这里面没有多少故事要讲,结尾既无人离世,也不是一场婚礼。人一死,万事皆休,用来了结整个故事很有概括性;用结婚收尾也很妥当,见多识广的读者一听这种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就要皱眉头,其实大可不必。普通人总有这样一种自然反应,觉得一旦结了婚,剩下的事就没什么好讲了;这种反应很有道理。男人女人,不管之前如何跌宕起伏,既然终成眷属,生物意义上尽了自己的责任,兴趣自然就转移到了下一代人身上。但我没有给读者这样安心的终局。这本书,写的是我对某个男子的回忆,与他偶尔有面对面的接触,可每次都相隔很久,其间他经历了怎样的生活,我其实不太了解。若用想象去填补空缺,应该不至于太牵强,多少能让我的叙事前后连贯些,但我无意做这样的事。我只想把我自己确知的情况落于文字。
很多年前我写了一部小说,叫《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我拿了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保罗·高更当主角,其实我对他所知寥寥,但凭着小说家的特权,我根据那些讯息发明了一些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这本书里,我完全没有做类似的事情,没有凭空创造任何东西。有些人物,现实中还在世,为了不让他们尴尬,我自己造了些名字,也在别的地方花了不少心思,只为了让读者认不出他们。我写的那个男子不是名人,他也可能永远不会出名。等他的生命终于完结之时,或许他在世间踏过,也只像石子投入河中,不会在水面留下什么痕迹。那么我的这本书,要是真有人读的话,也只因为它自身有几分趣味而已。但他给自己选的生活方式,他性情中独有的坚韧和美好,影响或许会越来越深远,于是在他离世多年之后,后人会意识到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曾活在这世间。到了那时,或许大家会明了我在这本书里写的是谁,而那些想要了解一点他早年生活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他们想看的东西。我想,这本书纵然有明显的缺憾与不足,可对于要给我那位朋友作传的后来者,终究可以提供不少有用的材料。
我自然知道书里的对话不是逐字逐句的记录稿,那些场合中,谁和谁说了什么,我从来没有做过笔记,但我记性尚可,这些对话虽然是我重写的,我还是相信,它们忠实呈现了当时那些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在刚才,我说我没有凭空创造任何东西;现在要略微修正一下。自从希罗多德开始,历史学家就有这样的自由,可以把言谈放入人物的口中,我这里也是如此,很多话是我没有听到,也不可能听到的。我这样做的缘由也跟历史学家一样,有些场面,若只是叙述,总少了几分鲜活和逼真。我想要大家读我的书,而尽力把故事写得好读些,应该不算什么过错。聪明的读者一看便知,哪些地方是我用了上述手法拟作的,他若是认为这不足取,自然也是读者的自由。
开写这部小说时,还有一个理由让我颇有顾虑,那就是里面要处理的大多是美国人。了解一个人本就极为不易,我一向有个观点,除了自己的同胞,我们是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人的。男男女女都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学步的公寓或农场、孩童时玩的游戏、老人家的迷信说法、吃的食物、上的学堂、关注的运动、记诵的诗人,还有他们信仰的神。所有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人,而这些东西,你靠道听途说是懂不了的,你只有实实在在地经历过它们,才能懂得。你得是他们,才能懂得他们。而你只能通过观察去了解一个外国人,要在纸面上让他们有血有肉是很难的。即使目光如炬、心思细腻如亨利·詹姆斯,他写的英国人,也从来没有一个从骨子里让人感觉是完完全全的英国人,而他可是在英格兰住了四十年。拿我自己来说,除了某几个短篇小说,我一般只写我自己的同胞,而之所以在短篇里没有完全恪守这一准则,那是因为短篇小说可以更简明扼要地写人。你给读者一些粗略的讯息,他们能自己填补细节。读者或许要问,既然把保罗·高更都改成了英国人,这本书为何就不能改呢?回答很简单:没法改。他们若不是美国人,就不会是他们这样了。我也没有那样的幻觉,自以为把他们写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自己,他们只是一双英国眼睛里看出的美国人而已。我也没有刻意复制美国人说话的特色。英国作家做这种事,总是乱七八糟的,就像美国作家要呈现英格兰那个岛上的英语,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很难绕过俚语这个大陷阱。亨利·詹姆斯写英国故事,不停讲着英国俗话,但英国人又几乎从来不是这么讲的,他想让文字有种口语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只是让英国读者一怔,微微有些出戏而已。
媒体评论
“在给予读者真正地道的文学乐趣这个层面——享受文字、氛围与精湛技巧带来的愉悦——很少有作家能比毛姆做得更好。”——尼古拉斯·莎士比亚
“[毛姆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个天才。”——西奥多·德莱塞
“我们这一代的作家,如果足够诚实的话,很难假装对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漠不关心……他总在那里。”——戈尔·维达尔
“毛姆始终把自己坚实地放在故事场景之中:一个世故练达、温文尔雅的旁观者与记录者,带着那种在俱乐部或宴会上擅长讲故事的高手所拥有的直接明了。”——安东尼·伯吉斯
“[毛姆]极其罕见的讲故事的天赋……几乎等同于想象力本身。”——《星期日泰晤士报》
“毛姆仍然是一位完美的巨匠……[他的写作]如此紧凑,如此简洁,如此扣人心弦,写作技巧如此高超,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周六文学评论》
“好在我们有能够懂得文学语言之微妙和喜剧之微妙的新锐译者,某种程度上,毛姆也得以在汉语中焕然一新。”——张定浩(诗人、文学评论家)
“他[陈以侃]真是毛姆的译者。我也读过好多毛姆的译本,他的翻译明显地在主观意图上都在追随毛姆的写作风格,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小宝(作家、评论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