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精)/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精)/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9.91 6.1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1325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30636487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是一部随笔集。书中,作家冯骥才书写了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投身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冯骥才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文学创作丰富多样,题材广泛,对当代文坛和语文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其绘画创作以兼取中西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长期致力民间文化研究,积极推动多项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

目录
自序:纵入漩涡
上篇  一步步走近漩涡(1990—2000)
  一、背着画轴奔往各地
  二、从迷楼到贺秘监祠
  三、“作家的情怀”
  四、甜蜜的1993和1994
  五、第一次文化行动
  六、敦煌是我的课堂
  七、抢救老街
  八、巴黎求学记
下篇  在漩涡里,一边陷落一边升腾(2001—2013)
  一、谁分我的生命蛋糕?
  二、把自己钉在文化的十字架上
  三、做行动的知识分子
  四、文化自救
  五、大山狭缝里的生活
  六、羌去何处?
  七、把所有武器都用起来
  八、抢救没有句号
  九、我已经成“非人”了
  十、重返后沟村
附文:
  文化责任感
  到民间去!
  思想与行动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沉默的脊梁
  十三年来,我们想了什么?
附录:冯骥才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
 《漩涡里》是冯骥才先生“记述人生五十年”《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本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他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到后来的主动投入,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

精彩内容
 一、背着画轴奔往各地我文学的车在“新时期”的大道上一路轰鸣地开下来,我已经把我这个时期(八十年代)的心灵历程写进前边的一本书——《激流中》了。
可是,进入了九十年代,好像一下子出了什么毛病。
虽然没有丢下手中的笔,我心里却没有了方向盘,多年来头一次感觉我的目标变得含混。我是个“读者感”很强的人,我忽然不知道怎么再与我的读者交谈了。原先那些“信心满满”的写作计划都失去了原动力。一片空茫之中略带一点恐慌。这时,我有了画画的念头。好像画画是我可以抓住的一个把手。我要离开文学?不知道。反正王蒙和刘心武也都已经埋头于“红学”了。张贤亮更是走火入魔下海经商了。他居然印了一张名片,上边写着“银川绿化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还花了两千块钱买了一个进口的真皮公文包,春风得意地夹在胳膊里,开会时请假去王府饭店与港商谈生意。那时我认识的不少作家、记者、教授都纷纷忙着下海。记得一次在北京开会,一位在一家主流媒体工作的笔杆挺强的记者来看我,他已经下海经商。
他笑着问我:“写作还有用吗?”我第一次听到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我也第一次不知怎么回答。
就这样,我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画画。
1990年我应邀在科隆大学演讲。有个德国学生问我:“冯骥才,听说你画画了,是不是写不下去,去画画了?
”我笑着说:“你的问题已经包含着答案,为什么还问我?”1990年春天,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作《我非画家》,我说:近日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事,并度过十五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剧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其困难?
我这段话只是为自己放下写作而画画找理由而已。
可是我写作前那段长长的绘画生涯是埋在暗淡的青年时代里的,没人知道;世人知我,皆缘自文学。何况整个八十年代我都给了文学,甚至没有动过画笔,谁也没见过我的画是什么模样。因此一些人听说我画画,都摇头说我“不务正业”。
倘若这只是在绘画里寻找一些心灵的慰藉,很快也就会过去。完全不曾料到的是,此次笔墨触到纸上,竟然生
出全然不同的景象。我习画从两宋入手,画画用的是地道的宋人笔法。特别是“刘李马夏”,中锋勾线,斧劈皴法,讲究技巧与功力,而且属于十分具象的山水——这些我在前边的书中都写过。这次不同了。笔墨落到纸上,一切竟然全变了,它不再是技术,好像变成一种语言,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出我的心境、情感、思绪与想象。是不是我作画的动机也与以前不同了?比如我心存愤懑就画出一丛大火,忽有激情便放笔于长风巨浪;若是一种忧郁或感伤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