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档案(用真相与实录还原法医科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5.45
6.0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奈杰尔·麦克雷里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3061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31129629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序 言 真凶疑云
第一章 验明正身:人体测量和指纹鉴定
第二章 法医弹道学:弹痕也会讲故事
第三章 验血:血型和血迹分析
第四章 微量物证:小证据,大作用
第五章 验尸:“解剖”死亡密码
第六章 投毒:毒药在左,解药在右
第七章 DNA 技术:验基因,揪真凶
内容摘要
人体测量、指纹鉴定、弹道学、血液分析、微量物证检测、验尸、毒药检测、DNA技术……如今,我们已经对这些法医鉴定的技术名词耳熟能详,在影视剧中抽丝剥茧推断犯人和作案手法,也成为观众们进行智力大比拼的乐趣所在。
BBC长寿热播剧《无声的证言》编剧奈杰尔·麦克雷里以法医学专业视角,解读国外真实大案,用科普的手法介绍弹道学、纤维分析法、基因指纹法等鉴定方法的发展历程。他为我们揭开了影视作品给法医学戴上的神秘面具,呈现出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法医世界。这令我们既惊叹于法医学的细致与巧妙,也见证了法医学对人性光明一面的坚守和实践:虽为久逝者,亦可言事。
主编推荐
1,看懂悬疑、罪案影视剧,猜手法、猜真凶,不被剧情牵着鼻子走,这一本书就够了!
2,专业的法医技术科普书,揭开法医神秘面纱
BBC长寿热播剧《无声的证言》编剧奈杰尔·麦克雷里的法医科普书。本书涉及法医学的所有重要领域——人体测量和指纹鉴定、法医弹道学、血型和血迹分析、微量物证检测、验尸、毒药检测、DNA技术,为我们呈现出每一个法医鉴定技术的独特性,呈现一个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完整法医世界。
3,大案要案实录分析,超强叙事能力,展示法医学对人性光明的坚守
本书对一系列真实大案要案进行专业解读,展现更有震撼力和大片既视感的技术手段,让我们惊叹于法医学的细致与巧妙,见证法医学对人性光明一面的坚守和实践。剧作的成功保证本书在专业性和故事性上有过硬的实力。
精彩内容
真凶疑云谋杀自有它的魔力。
——苏格兰犯罪学家威廉·拉夫海德(1870—1952)1983年11月21日的黎明,天气寒冷,寒风刺骨,天空灰暗阴沉。15岁的琳达·曼恩要去上学了,母亲叮嘱她穿得暖和点儿。于是,她在紧身裤外面加了一条斜纹粗布牛仔裤,还穿上了厚套衫、白袜子和黑色网球鞋。在离开家之前,她又披上了新买的女式防风厚上衣,还在衣兜里塞了一条保暖围巾。
琳达住在纳伯勒村,这是距离莱斯特市中心约6英里1的一个村庄,也是琳达的母亲凯瑟琳口中的“地地道道的英国村”。离婚后的凯瑟琳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城市里,但后来,她爱上了这个村庄,便和两个女儿——琳达和苏珊——在此安了家。1980年,她嫁给了退伍军人埃迪·伊斯特伍德,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琳达是一个黑头发、白皮肤的漂亮女孩儿。她性格开朗、活泼欢快、热情洋溢。她在学校的成绩很好,正在学习几门语言,并决心尽快周游世界。她对生活充满热忱。通常,这样一个小姑娘,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敌人吧。
那天放学后,琳达回家和继父匆匆用完餐便又离开了村子。她拜访了名叫凯伦·布莱克威尔的朋友,过了一会儿,又到名叫卡罗琳的朋友家里去取唱片,因为卡罗琳事先答应要借唱片给她。从凯伦家到卡罗琳家步行需要15分钟。卡罗琳家住在恩德比村,靠近一条僻静的小径,当地人称其为“黑道”。琳达经由“黑道”回家的时候,注意到有一个人站在离卡尔顿·海斯精神病院的大门不远的一个灯柱旁。
凌晨1点30分,琳达还没有回家。她的继父越来越担心,于是开车在村子里四处寻找。他访遍了当地人常去的地方,包括“黑道”,却毫无结果。他只好去布劳恩斯通警察局报案。警方记下了琳达的详细资料,但没有十分重视,因为她失踪的时间并不长。然后,埃迪·伊斯特伍德回家等消息。可他并不知道,当他在“黑道”上搜寻的时候,那可怕的一幕就在离他几步之遥的地方上演。
次日早晨,卡尔顿·海斯精神病院的一名护工在上班途中决定穿过“黑道”抄近路。就在他横穿小径的时候,发现树丛旁边的草地上躺着一个东西。乍一看,他还以为是半裸的人体模型,那躯干像大理石一样洁白僵硬。他走近时,才意识到那根本不是人体模型,而是一具少女的尸体。他发现了琳达·曼恩的尸体!
有人报了警,侦缉总警司大卫·贝克也到场了。1983年11月22日上午8点30分,警方正式介入调查这起命案。此案将成为法医学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说来也巧,在琳达不幸去世大约一年后,莱斯特大学开发出了对侦破此案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技术。顺便说一声,莱斯特大学距离纳伯勒村只有几英里。
亚历克·杰弗里斯博士(现在的亚历克爵士)曾经是牛津大学墨顿学院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后来他继续留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员。1977年,他又回到莱斯特大学。
1984年9月10日,杰弗里斯在对下属技术员的家庭进行DNA(脱氧核糖核酸)实验时,有了一项革命性的发现。他检查X射线胶片图像时碰巧注意到,家庭中不同成员的DNA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杰弗里斯很快意识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基因密码的独特性来识别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因“指纹”。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物质,比如头发、皮肤细胞或体液,都可以与其所有者相匹配。
警方发现琳达的尸体后,还派了一位病理学家亲临现场。他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死者的“阴毛上黏附着精斑”,这一点后来变得非常重要。琳达的继父确认了她的身份之后,警方进入了尸检程序。据证实,她遭到了强暴,罪犯早泄之后,再次实施强奸,持续时间很长,直到她死亡。法医用阴道拭子提取了阴道深处的精液证物。官方公布的琳达的死因是“被勒颈窒息而亡”。
法医对精斑中的磷酸葡糖变位酶(PGM)进行了血型检测,也进行了抗原检测,发现精液来自一个A型血分泌者——A型血的人从血液中分泌抗原到其他体液中,如精液或唾液。这里涉及的科学很复杂,对于我们而言,知道这个凶手是A型血分泌者(PGM1+基因型)就足够了。这是第一次突破,因为只有1/10的英国男性符合此描述特征。这一信息本身并不能完全确定凶手的身份,但也有用,因为它可以帮助警方排除嫌疑人,例如,埃迪·伊斯特伍德的清白就是这样被证实的(他从来就没有嫌疑,但在此类案件中,直系亲属总是需要接受检查)。然而,警方似乎离抓住罪犯还很遥远。线索接上又断,犯罪嫌疑人传唤了又释放。调查还在继续。
最终,琳达的尸体由家人接回,并于1984年2月2日被安葬在万圣会教堂。当年4月,调查此案的在职警官人数已从150人降至8人。重案调查室关闭了,到了夏天,调查工作彻底泡汤了。该调查曾经进行了150次抽血化验,但都无果而终。
时光荏苒,村里人对琳达·曼恩的记忆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确实有点模糊了。罪犯没有被绳之以法,这是事实,因此,人们对这起谋杀案一直保持警觉。但是,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命案,这也是事实。于是,1983年11月发生的惨案已渐渐变得缥缈悠远。然而,1986年7月发生的一桩惨案,又让一切峰回路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