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故(2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温故(22)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3.08 4.5折 29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瑞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17091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2300686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温故(22)》由刘瑞林主编:1.《温故》,中国的年轮——从今天,回望中国。自2004年创办以来,本辑特稿王鼎钧《文学江湖:我从胡适面前走过》回忆我们曾经的台湾岁月,秦宝雄《往事杂忆:与宋恩荣谈晏阳初先生》追溯世界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之父。
2.《温故》,我们的历史——民间视角,风行多年。本辑“记忆”、“人物”专栏收入了郑凯梅《身历朝战与越战:一位美军退役上校的讲述》,赵曰茂《张士珩与神尾光臣》,蔡登山《文廷式的革职与脱险》,岑燮钧《章太炎笑傲袁世凯》等。
3.《温故》,影像的记忆——探知历史真相,保持理性声音。精彩依旧,本辑“影像”专栏特别披露钟文典《国联防疫团在广西:法国穆克瑞博士的影像记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民族危难时刻来自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网易、搜狐、凤凰网等媒体联袂推荐。

目录
特稿
  文学江湖:我从胡适面前走过
  往事杂忆:与宋恩荣谈晏阳初先生
记忆
  身历朝战与越战:一位美军退役上校的讲述
  边缘生命
  我的求学生涯
  亡友马春晖
  曾经的军中精英老龚
影像
  国联防疫团在广西:法国穆克瑞博士的影像记录
人物
  张士珩与神尾光臣
  文廷式的革职与脱险
  章太炎笑傲袁世凯
  周作人与胡适:和而不同
  《吴宓日记》中的陈寅恪
文本
  天地一沙鸥:程曦与《燕园梦》杂剧琐议
  民国小学生、中学生作文选编

内容摘要
 《温故(22)》由刘瑞林主编,是一本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
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
;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温故(22)》“影像”专栏特别奉献钟文典《国联防疫团在广西:法国穆克瑞博士的影像记录》,32码精印老照片,论及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民族危难时刻来自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能够有幸重温这段鲜为人知的史实。

精彩内容
 我从胡适面前走过我对胡适没有研究,我见过胡适,崇拜过胡适,学习过胡适,思考过胡适。
胡适1949年离开中国大陆,他去了美国。1952年11月,他由美国回台湾讲学,1954年2月,他回台湾参加“国民大会”,1958年4月,他回台北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1年2月去世。由1952到1962年,这十年间他对台湾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台湾报纸对他的一言一动都当做重要新闻,台湾读者闭上眼睛,都随时可以看见他的一张笑脸。
写作的人提起胡适,首先想到文学。胡适在台湾最重要的影响不在文学,在政治思想,他的精神、时间几乎都拿来宣扬民主自由。今天回想起来,胡先生对台湾文艺的发展好像不大关心……50年代台湾兴起反共文学,他没说话。
他是主张创作自由的,他去世前,现代文学已经初展,争议已经出现,他也
没什么表示。他开创中国的白话新诗,他在台湾也不谈诗。
胡先生的“忍”功了得,以他在新文学运动中的地位、以他竟能排除众声喧哗的诱惑,抵抗新闻记者的挖掘。
回想起来,胡先生鼓吹言论自由,不遗余力,文艺表现的自由就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可是他从未这样说过,那时候,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总觉得他越来越跟文学不相干。1952年,胡适第一次回到台湾,这是大新闻,很多人自动到飞机场欢迎他。我当时在广播公司工作,也跟着采访记者赶到松山机场,还参加了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那时都说他回来担任政府的职务,也
有人说他要组织政党,新闻界对这两件事兴趣很大,他用太极拳应付过去。
终于有人问他对文艺运动的看法,他很认真地说,“文艺运动要由大作家领导”。这是他第一次谈到文艺,只有三言两语,那时我是个文艺青年,心里很纳闷,政府正在搞“反共文艺”,大作家正是被领导的对象,我不懂他是什
么意思。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他的看法是文学史的看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从他的角度看,台湾文艺运动的领导人恐怕要数张爱玲了。
1958年,台北的“中国文艺协会”开大会,邀请胡适演讲,胡先生讲《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演讲有现场录音,事后又记录成文字,有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政府对文艺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我们的文艺作家应该完全感
觉到海阔天空,完全自由,我们的体裁,我们的作风,我们用的材料,种种都是自由的,我们只有完全自由这一个方向。”“人的文学,不是非人的文学,要
有人气,要有点儿人味,因为人是个人。”这番话倒没引起任何争议,不过也没有发生多大影响。我倒是暗中纳闷,当年左翼作家打造意识形态,帮助中共发展,结果如此如此,他是怎样看待那一段历史的呢?
在《人的文学》演讲之前,他在文协有一次讲话……他引用外国通讯社的报道,女作家丁玲跪在文协的地板上擦地板。跪字吐音很重,声音也拉长,同时两只手做出擦地板的姿势,表情很悲怆。他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我听过他很多演讲,只有这一次看见他这样“柔情”。我想起他在北大授课的时候,走下讲台,亲手关上教室的一扇窗子,以免窗下的女同学着凉。
当时我也想到,作家擦地板乃是小事一桩,举此一例说明人没有尊严,他也太轻视劳动服务了,那些逼人投水上吊的花样为什么不说呢?
在《人的文学》演讲之后,胡适有一次讲话,说起当年他提倡文学改良,陈独秀把“改良”换成“革命”。他提到文学有生老病死,文言是死文学,白话是活文学。都是老生常谈,可是胡先生不管说多少遍,大家还是爱听,这是他的魅力,我没见过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那次演讲,他特别提到他们对新文学创作“提倡有心,实行无力”,鲁迅和周作人创作有成就,他称赞了两句。
那时台湾无人敢公开说出鲁迅的名字,而且鲁迅当年骂人也没饶了他,他“外举不避仇”,我感受到他的风范。
1959年,“中国广播公司”播出《红楼梦》,我跟胡先生有近距离的接触。
播送《红楼梦》是曾虚白的构想,他做过“中国广播公司”代总经理,他在任的时候,“中国广播公司”条件不足,“拿不动”这个节目。1959年时机成熟,节目部主任邱楠着手实行,曾虚白虽然离开了“中广”,答应担任这个节目的顾问,全力支持。曾虚白的老太爷就是曾朴,《孽海花》的作者。曾先生和胡适熟识,他打电话给胡先生,请他担任这个节目的顾问,然后节目部主任邱楠带着我拜访胡适,那时“中广”还没推行“制作人制度”,开办新节目先由编审组作业,再送到导播组,我是承办编审。
胡适答应担任顾问,也同意邱主任提出的顾问名单:曾虚白、李辰冬(文学教授)、李宗侗(清史专家),他提议增聘史学教授吴相湘。“中广”在胡先生的主持下开了三次顾问会议,“胡适气氛”名不虚传,满室如沐春风。胡先生很热心,他在台湾很少实际参加文艺活动,这也许是唯一的一次。
第一次会议首先谈到《红楼梦》的版本,胡先生决定选用“程乙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伟元刻印、高鹗修改过的本子,台北世界书局买得到,它的好处是语言比较浅显通俗,用听觉接受困难比较少。然后讨论应该原本照播还是加以删节?胡院长显示了他的科学训练、理性主义,他认为警幻仙子、
太虚幻境可删,女娲补天、顽石转世必删,宝玉失玉和尚送玉也没有播出的必要,倒是色情“诲淫”的部分,他轻轻放过了。我在旁担任纪录,暗中非常惊讶,他甚至说,《红楼梦》有很多琐碎冗长的记述都可以删掉,只选有情节的章节
播出。
会后立即到世界书局买书,我和导播崔小萍女士都得埋头苦读。然后我向邱主任请示,我问是否可以把《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删掉?那时“性”是广播中的大忌,唯恐教坏了年轻人,他说可以。我问是否把大观园对对联、行酒令、作五言排律删掉?那时文言也是广播中的一忌,因为听不明白,他说可以。至于胡先生指出的“迷信”呢,邱主任说不能删。如
果不删,我担心胡先生不高兴,他再说一遍“不能删”。
第二次顾问会议,我提出作业报告,胡听了一时没有反应,我心中很有歉意。邱问大家:有没有不该删、删错了的地方?大家默然,胡先生看了我一
眼,很客气地说:“删掉的都是该删的!删掉的都是该删的!”言外之意,还有没删掉的也该删。一阵温暖涌上我的心头,他明白作业程序,我是个箭靶子,他不难为我。邱主任有准备,他说节目部按照胡先生的指示,选取《红楼梦》的精彩情节,另编二十个广播剧,总算把场面应付过去。会后消息公布,我接到高阳的电话,他那时正在热衷跟《红楼梦》有关的事,很想分担“二十个广播剧”的编剧。其实邱主任只是虚晃一枪,并未打算实行。
即使如此,朋友们对我胆敢到《红楼梦》头上动土还是一再讽刺,他们指着我说:“你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编辑。”编审组还有一个计划,请各位顾问对听众发表广播演说,各人以不同的角度谈谈这部小说,其中有一个题目是“红楼梦的艺术价值”,预定由李辰冬教授担任。胡院长看到这个题目忽然提高了嗓门儿,他说《红楼梦》哪有艺术价值!他的理由是《红楼梦》没有Plot,他说他住院检查身体健康的时候,朋友送他一本《基度山恩仇记》,这本小说有Plot,好看,那才有艺术价值。据说这是胡博士一贯的见解,可是我不知道,那天听见了,更是惊诧莫名。《红楼
梦》没有艺术价值?没有Plot?字典上说Plot是“情节”,《红楼梦》没有“情节”?我再查别的字典,终于在梁实秋编的字典中查到Plot既是情节又是结构,还是“阴谋”。我后来知道Plot是西洋传来的东西,中国没有Plots,但是有章法布局,那就是中国的结构,《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都没有Plot,但是都有结构,两者“不同”,但是不等于好坏。唉,这好像要批判胡适了,罪过!罪过!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