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惆怅:乡建实录与人文省思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7.99
3.7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正新|责编:孙真
出版社当代世界
ISBN9787509016817
出版时间202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635641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变成种子,种进乡村
我将自己“放虎归山”
从未有过病例的湘西小城
湘西山间的清风
初战受挫
村民家家借本书
我成了村主任助理
双减后,山村渐闻书香气
第二章 山乡巨变,产业方兴
驻村干部的愁与盼
厕所在排队,棺材开着会
种植大户的深山“直播梦”
三省交界处的村寨与方言
时代变迁中的山林命运
重点村的发展逻辑
酒杯里的政治与资本下的乡村
“雷击村”的村小裂变路
资源的伤与位置的痛
第三章 乡村教育,一池春水
父母的盼头
网络文化侵蚀下的童年
谁碰了孩子的餐桌
乡村孩子的野性走向何方
孩子的“小黑屋”
镜头下的感恩
玩具大爆炸后,“一块屏幕的故事”
一颗咖啡豆的乡村旅程
这个乡村图书馆长很独特
第四章 乡村治理,双向运动
一位老村支书的历史追问
轮番下乡的干部
大喇叭又响起来了!
紧张的迎检与闲适的乡村生活
村干部组团到政府加班
环境整治疲劳战
为了迎接检查
基层工作的压力与边界
第五章 文化振兴,何以可为
艺术团体送戏下乡
这一代农村人的心灵秘史
小乡村里的“集体欢腾”
我创造了山里的洗脑神曲
从乡村重返乡村
寡淡年味里的隐忧
农耕文明的“最后一代孩子”
书写这一代人的乡土文明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以乡村公益建设者的身份,深入湘西山区的一座侗族村庄,通过在山区留守儿童中推广公益阅读,参与乡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记录乡村变迁、观察基层治理,参与谋划产业发展。作者从一名社会学研究者的视角,分析了当下乡村振兴所
面临的挑战和具有的优势,并探寻改变乡村教育、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精彩内容
网络文化侵蚀下的童年11月的怀化市,阴雨绵绵,加之寒潮来袭,周日的清晨格外的冷。早上开门时,房间的门框和楼层的木地板摩擦着,吱吱作响。我担心吵到还在休息的阿叔阿姨,轻轻把门抬起关上,但还是不经意发出了声音。
后来,我询问少锋哥才知道,原来这里的木质楼板,每到雨天便会因为水分含量太高而膨胀起来,所以才会出现开门关门时门框与地板紧密摩擦的现象,而等天气干燥时,又会因为木板干燥收缩,而在门框与地板之间漏出缝隙。这种干湿差异,让侗家的楼房也显现出这种明显的变化。
尽管天气阴冷,两个小男孩还是早早地来到了图书馆,看着他们在认真地翻阅书籍,望着窗外疏疏落下的小雨,我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我特地从图书馆的角落里挑出了一本插图版的《山海经》,递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要从书里寻找九尾狐。这大概是来自对电视剧的印象。孩子们认真地翻着。只是大概看了十五分钟以后,两个三年级的小男孩便再也看不下去了,非要拉着我给他们出数学题。
我给孩子们出了一些数学题,只是希望他们能够静下来,在图书馆专注地做一些事情,但是我不能一直给他们出题,因为他们更缺的是阅读而不是做题。
我让两个孩子安静地坐下来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可是孩子们十分不乐意。其中一个孩子扭着身子,转过头来,极不情愿地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看书,我也
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另外一个瘦一点的男孩立马回应说:“读书就是为了做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两个孩子一起有节奏地喊了出来。在我还没有来得及追问他们俩时,两个孩子已经害羞地跑下楼去了。
两个三年级的小孩,认为读书的目的是成为打工人,而且能够抑扬顿挫地背诵出互联网丧文化之下对“打工人”调侃的段子。这件事情如同一记闷棍,打在我的心上。我猜想孩子们一定是经常看手机里的短视频,才对这些嘲讽和调侃的段子心心念念、记忆深刻。但是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对读书的意义是这样理解的,互联网上的某些思潮和流行文化如此深入地侵蚀到孩子们的心灵,让我惊愕。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对大人的世界、对流
行的文化,从来是一无所知,接收外部信息的窗口就是电视机,最让家长担忧的也不过是会看几集武侠连续剧和言情剧。但对读书的信仰,就像坚信每天脚下走的路一般,从来不会怀疑它会塌陷。当这个社会将辛勤奔波的人,从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调侃为打工人的时候,我实在不曾想到,这些话语会在二三年级的孩子心中留下痕迹,尽管我不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