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父母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7.55
3.9折
¥
69.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 (日) 成田奈绪子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72250170
出版时间 2022-12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定价 69.9元
货号 31627092
上书时间 2024-10-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成田奈绪子小儿科医生,医学博士,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日本文教大学教育学院特别教育专业教授,日本小儿科学会认定小儿科专家,脑发育科学家,“科学育儿轴心”工作坊创始人。毕业于神户大学医学部,1994年至1998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留学,历任日本独协医科大学越谷医院儿科助手、日本筑波大学基础医学系讲师,从事儿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 科学育儿轴心”工作坊中,对因孩子逃学等原因而对育儿失去信心的父母,以超越医学的方法提供有力支持。 目录 第1 章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001 什么是自我肯定感 003 如何培养出能在困境中说出“我能行”的孩子 010 自我肯定感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关 014 为什么日本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偏低 021 第2 章 培养自我肯定感要符合大脑发育规律 031 大脑发育三步走,自我肯定感自然会形成 033 培养自我肯定感,7 个要点要重视 048 第3 章 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怎么说是关键 071 Case 1:想让孩子早点睡觉,他却不肯入睡 073 Case 2:孩子不想吃饭 077 Case 3:孩子喜欢挑食 080 Case 4:孩子不想去幼儿园 084 Case 5:孩子对什么都本能地拒绝 087 Case 6:孩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吵闹 091 Case 7:孩子想要糖果或玩具时,得不到就死缠烂打 095 Case 8:孩子讨厌洗澡 099 Case 9: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一开始玩就停不下来 102 Case 10:孩子不喜欢做作业,学习不主动 106 Case 11:虽然是个男孩,却不怎么活泼,真让人担心 110 Case 12:孩子主动要求学习某项技能,后来却不肯坚持 114 Case 13:孩子心不够静,坐不住 117 Case 14: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120 Case 15:孩子总是丢三落四 123 Case 16:孩子性格羞怯,做事不够积极主动 127 Case 17:孩子的人际关系似乎有些问题 131 Case 18:孩子说不想上学了 135 Case 19:孩子不擅长运动,我担心他会因此自卑 138 Case 20:孩子逆反情绪严重,受到批评立马大发脾气 141 Case 21:孩子乱放东西,怎么提醒都不改 145 Case 22:孩子对什么都说“无所谓”,缺乏热情 148 Case 23:孩子没有主见,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152 Case 24:孩子说学校的学习没有意义 156 Case 25:孩子说谎 159 第4 章 你的自我肯定感高吗 165 你是否曾被担心、不安和恐惧笼罩 167 换挡,从消极走向积极 172 培养能让自己身心放松的兴趣与爱好 183 只需要改变说话的声调,孩子就会带给我们惊喜 184 译者后记 187 内容摘要 ?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不被爱? ?孩子做什么都没有干劲,父母怎么鼓励都没用? ?孩子对失败的容忍度低,一遇到困难就崩溃? 你发现孩子遇到难题,自己却不知该如何提供帮助吗?其实,扩展成长空间的关键,就在于提升、稳定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研究表明,大脑的成长和自我肯定感的发展息息相关。大脑就是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按照“生理之脑”“智慧之脑”“精神之脑”先后发育完成的。在0~9岁阶段,理解孩子的大脑发展过程,透过日常用心的引导,10岁之后,即便没有父母的帮助,孩子也能够“相信自己”“拥抱自己每一个部分”,遇到挫折也相信“总会有解决办法”。如果能够按照科学顺序育儿,即便不进行大量额外的教育,孩子也能成长为一个自我肯定感强的人。 那么,什么是自我肯定感?如何养出有自我肯定感的孩子?有哪些父母一定要做到的事?本书结合脑科学知识,给你科学的答案。 本书还附赠了25个棘手育儿场景,教你如何通过良好的日常沟通,让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自然生长。 请以此为乐,培养孩子的大脑和自我肯定感吧。孩子会因为这样的努力回报以惊喜,成长为正视自己、悦纳自己,逆境中也勇敢的人。 主编推荐 ●作者成田奈绪子是日本知名儿科医生、脑科学家,在儿童心智发育方面临床经验丰富。●遵循大脑发育的3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从源头解决孩子爱发脾气、坏习惯、逆反、社交困难、不爱学习等养育难题。●25个常见亲子对话场景,知道“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感。●湛庐文化出品。 精彩内容 第1章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什么是自我肯定感 如果有自我肯定感理解测试,你也许只能得总分的一半自我肯定感,通常被认为是人在社会中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大家应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我肯定感强吧? 但事实证明,当被问到“什么是自我肯定感”时,几乎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大多数人可能会这样回答:?非常喜欢自己,充满自信。 ?相信自我,勇于挑战未知的事物。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完全接纳自我。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气馁,而是坚信“我能行”。 ?即便失败了,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 按以上几点衡量,拥有很强自我肯定感的人应该有很多。这些表现当然没什么原则性问题,因为,所谓的自我肯定感,的确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某人对“自我”充满“肯定”。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可以把自我肯定感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可)。 ?接纳自我(自我接纳)。 ?认为“我能行”(自我肯定)。 ?相信自己(自信心态)。 ?能自己做决定(自主意识)。 ?认为“我对某事(某人)有用”(自我价值)。 因此,像前面讲到的,如果某人具备“喜欢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我,勇于挑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气馁”“能够从困境中振作起来”这些能力,就认为其拥有自我肯定感,似乎并无不妥。 不过,很多成年人身为监护人,虽然口头上说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具备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但他们自己对此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偏差。严格来说,他们就属于只能在测试中得一半分的那类人。 那么,他们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自我肯定感非常重要? 没有人能不依靠他人独自完成自己的事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自我肯定感越强越好,是因为它是人们在社会上自立自强、获得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有很多,比如交际能力、自制力、忍耐力、创造力、想象力、共情能力、利他能力、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能力,等等。拥有了这些能力,实现自强自立,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这里有一个词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社会”。众所周知,社会是个体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所以毋庸置疑,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尽管有时候我们意识不到,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不依靠他人完成自己的事。仔细想来,人生活在社会上,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当然,的确有很多人看起来似乎完全是靠自己而活的,他们自己照顾自己,能独自处理好所有事情。他们觉得:“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我都很自立。”可能还会说:“我自己养活自己,自己做饭,自己解决所有的事。”但仔细想一下,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要实现他们这种生活状态,其实要借助很多他人的力量。 为了养活自己,他们必须身处能够提供工作机会的环境;虽说他们会做饭,但只要不是完全的自给自足,还是需要别人提供原材料。总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不依靠他人。 同样,我们在使用“自立”这个词来形容某人的自我肯定感时,也经常会在无意中忽略他者的存在。 “喜欢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我,勇于挑战”“能够从困境中振作起来”,这些都是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所必备的素质。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忽视了与他人协调共生的能力,也不能在生活中收获幸福。 作为自我肯定感的一部分,那种认为“我对某事(某人)有用”的自我价值感,的确需要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获得。 自我肯定感的真正含义一个人无论多么喜欢自己,无论有多么坚定不移的自信,如果在生活中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我们就不能说他的自我肯定感很强。 充满自信是好事,但如果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不能体谅他人,那他应该不是自我肯定感很强的人。 举个例子,某人特别讨厌吃豌豆,甚至认为世上就不应该存在这种食物,但在某次宴会上,主人却用亲手做的豌豆饭盛情招待他。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呢?是否可以毫无顾忌地说“我不吃豌豆”,然后在主人面前把豌豆全部挑出来呢?这样做显然不合适。恐怕他应该考虑一下主人的感受。 无论多么悦纳自己,如果遇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只能被称作“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表现,乍一看似乎自我肯定感很强,其实只是自以为是罢了。 如果用这种对自我肯定感一知半解的态度来教育子女,那最后培养出的,恐怕也只是自以为是的孩子。 很多人的观点是:孩子做得不够出色没关系,只要对自己的缺点有足够的认知就好,因为我们就是希望培养出善于接纳真正自我的孩子。其实,处于这种认知水平的父母,也是那些在测试中只能得到一半分的人,他们很难培养出具备真正自我肯定感的孩子。 具备真正自我肯定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会适时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以,虽说能够接纳自我、保持真实的自我非常重要,但我们也要避免培养出那种会毫无顾忌地把豌豆挑出来、自以为是的人。 如果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自我肯定感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想“我讨厌吃豌豆”的同时,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带着“主人是特意为我们做的豌豆”的想法尽量吃光,最后再说一句“真好吃”。 实现“对己”与“对人”的协调统一,才是满分的自我肯定感 具备真正自我肯定感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并能与他人互帮互助,创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舒适的关系。也就是说,能够把“对己”与“对人”协调统一的人,才真正具有可以打满分的自我肯定感。 在进行自我肯定感的实际测试时,除了“能否完全接纳自我”“请说一下对于自我实现的态度”“生活中是否有充实感”这类明确针对自身的问题,还一定配套有“能否信任他人”“能够积极与他人交往吗”“请说一下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这些与他人有关的问题。 也就是说,正确认知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本身也是自我肯定感的组成部分。希望提高孩子自我肯定感的父母,请一定不要忽略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要使孩子逐步形成高度的自我肯定感,培养他们主动关注他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越来越相信自己被周围的人所需要、对社会有意义,就说明他的自我肯定感在不断提高。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过度专注于对孩子“自我”的培养,一心想培养出悦纳自己的孩子,却往往忽略了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与他人交往,这是不可取的。 请牢记:在悦纳自己的同时,又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自我肯定感养成的关键。 如何培养出能在困境中说出“我能行”的孩子自我肯定感是使人从困境中振作起来的力量源泉很多人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悦纳自己,充满自信。他们会说:“希望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气馁,无论失败多少次,都有力量勇敢地振作起来,继续挑战。”这里所说的“力量”,用专业术语来表述就是“恢复力”。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具备较强的“恢复力”是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够得心应手的重要保证。 人生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充满快乐,相反,任何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碰到困难与挫折,甚至会崩溃。此时,如果不能主动想办法克服,不仅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甚至还可能被困难击倒、一蹶不振。即便不至于如此严重,也可能令人长时间郁郁寡欢,丧失活力。 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诀窍就是,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高度的自我肯定感,因为人的恢复力与之密切相关。 以“我能行”的心态来克服困难与挫折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肯定感很低,自然就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无法确信能否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跨越逆境。也就是说,为了培养孩子的恢复力,首先要使其具备无论何种境况下都不气馁、相信“我能行”的能力。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但在孩子6岁之前培养其自然地说出“我能行”以及“没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从小就拥有对自己说“我能行”“没问题”的能力,那么,以后他们情绪低落、遭遇失败,甚至陷入大的困境时,也能自我安慰——“失败而已,又不会死”“这次不行,下次一定想办法做好”“没问题的,下次一定能行”。如此这般,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一个恢复力很强的人。 相信自己肯定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同样重要 这里需要注意,重新振作并非只能依靠自我。有些困难我们可能自己无法解决,这时就该向他人求助。我们称这种寻求帮助的能力为“社交能力”,它也是一个人恢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具备“即使失败也能重新振作起来的能力”,拥有“在陷入困境时,一定会有人来帮助”的信念也是不可或缺的。 至此,形成自我肯定感的另一半,也就是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提高恢复力方面的重要性就逐步显现出来了。 自信而又信任他人的孩子在遇到有一定困难甚至棘手的事情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没问题,总会解决的”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 同时,因为他们信任他人,在遇到无法完全依靠自身能力解决的问题时,也会积极借助周边的力量。 并且,因为他们深信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就不会过度不安,以致情绪崩溃。即便问题最终无法解决,他们也不会勃然大怒,更不会怪罪或攻击他人。 情绪稳定的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无论是自我肯定感还是恢复力,都是在与他人的良好互动中不断螺旋式上升的,人们需要具备类似“我能行”的思维模式。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自我肯定感和恢复力的形成并不能一蹴而就,因为人的思维模式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程度不同,其特点也不同。 所以,要想培养出自我肯定感和恢复力都很强的孩子,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段大脑的发育程度并以科学的方式应对,是十分重要的。 自我肯定感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关“思维模式”及“心情”均源自大脑前面我们谈到,只要拥有“我能行”“没问题”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自我肯定感和恢复力一定不会差。而要形成这种思维模式,就不能不关注它与大脑的关系。 那么,思维模式到底是什么呢?事实上,它源于大脑活动。关于思维模式的解释或定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因喜欢或讨厌而做出不同表情,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行动,理解对方的心情,表现出温柔、体贴的态度等,这些我们称为“思维模式”或“心情”的东西,都产生于大脑活动。 作为儿科医生和脑科学研究者,我经常谈到一个观点:育儿即育脑。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大脑的发育持续而健全,他自然会成长为自我肯定感很强的人。不管是在多愁善感的青春期,还是步入社会后的成年期,他都会充满自信,同时也信赖他人。 大脑发育健全,孩子就能够在生活中主动思考、正确行动,并不需要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导。即便父母疏于教导,他们也很少会误入歧途。 那么,如何让大脑持续健康地发育呢?其实,育脑是有诀窍的——只要顺着大脑发育的顺序培养即可,因为大脑的生长、发育及不断健全,是分阶段完成的。 如果顺序被打乱,或者某个阶段被忽略,大脑就会发育不足,最终影响到人的思维模式。 自我肯定感的形成也是如此,需要按照大脑的发育过程,把以自我成长为核心的基础发育阶段,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高级发育阶段区分开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的大脑组织中与自我肯定感关系最密切的部位是额头附近被称为脑前额叶的区域。人的脑前额叶在10岁之后才能发育成熟,是大脑中最后发育完成的区域。 10岁之前,如果大脑的其他部位发育良好,就能为脑前额叶的发育成熟打好基础。 大脑是一个类似两层楼建筑的结构如果我们由下至上地观察大脑结构(见图1-1),会发现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旧脑(下层部分)和新脑(上层部分)。 前面我们谈过,要遵照大脑的发育顺序来培养孩子,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使旧脑得到良好的发育。 新脑在发育过程中会尽量把旧脑完全覆盖。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两层的建筑,那么包括地基在内的一层及以下的部分就是旧脑,二层部分则属于新脑。 生命之初,大脑的发育就开始了,首先发育的是旧脑,然后才是新脑,这个顺序一定不会错。这就像盖房子:只有先牢牢建好地基和一层,才能建二层,最后完成连接各层的楼梯和电灯线路等,这时房子才算盖好了。 从脑的结构来看,旧脑由脑边缘系统、下丘脑和脑干组成,控制人类自主神经作用下的睡眠、饮食、呼吸等基本生命机能。另外,愤怒、恐惧等源自人类本能的生理性情感也由此处产生。换言之,维持生命体存续所不可或缺的活动,都由旧脑负责。旧脑也是所有动物都拥有的大脑结构。 与此相对应,新脑是被称作“新皮质”的部分,控制着人类的语言表达、知识习得和全身运动,类似手指尖等微小部位的活动也包括在内。我们日常生活中学习、说外语、运动、弹钢琴等活动的实现,均与新脑的机能相关。 与自我肯定感相关的脑前额叶也是新脑的一部分,它掌管着情感、思考、判断、理解等人类所独有的高级思维活动。 父母的首要目标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称实现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旧脑部分为“生理之脑”,称控制着知识、语言、情感、思考部分的新脑为“智慧之脑”,同时也称控制着人类反应、类似连接一层与二层的楼梯以及电灯线路部分的大脑回路为“精神之脑”。 大脑是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按照生理之脑、智慧之脑、精神之脑的顺序,分三个阶段先后发育成熟的。所以,父母首先应该做的,是在孩子0~5岁这个年龄段,认真帮他们顺利度过生理之脑的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科学饮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5个部分:?晚上8点之前上床睡觉。 ?太阳升起的时候起床。 ?饿了就好好吃饭。 ?通过适度运动,锻炼神经的反应能力,保持身体健康。 ?提高身体自主调节功能,以适应冷热寒暑等气温与环境变化。 当然,除了以上的目标,为了让孩子拥有“我是被认可的”“我是被关心和爱护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拥抱等身体接触,以及“我好喜欢你啊”“你很重要”这样的言语交流也非常重要。 孩子从父母那儿得到的绝对安全感,有利于他们形成“我喜欢自己”“我能行”这类思维模式,对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至关重要。 不过,按照大脑的发育顺序,安全感的养成应该放在第二阶段,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体魄。 生理之脑的发育完成是自我肯定感的起点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其实很简单,只有两点:一是在5岁之前,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二是在此基础上,用心养育孩子。还是用建房子来打比方,人的身体相当于地基,只要地基打扎实了,房子就不容易倒塌。 可惜,现在有很多人打乱了顺序,他们还没等地基完工就开始建第二层,如无论做什么都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过早开始知识教育,等等。 我当然不是说这些教育本身不好,但是,如果打乱了顺序,把这些放在第一位的话,就相当于在地基和一层还很脆弱的情况下建第二层,那建成的房子自然不会牢固。 如果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工作,不能在生理之脑支配下保持良好的节奏,智慧之脑与精神之脑也就无法得到良好的发育。 但是,如果能够按照科学顺序,按部就班地促进大脑的发育,即便不进行大量的额外教育,大脑也会顺利发育成熟。其结果就是,10岁以后,在脑前额叶进入发育关键期的阶段,即便没有父母的帮助,孩子也能够成长为聪明且自我肯定感强的人。 关于如何配合大脑的发育顺序来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我们会在第2章展开详细讨论。在本章,请大家一定要牢记:生理之脑发育完成,才应该是培养自我肯定感的真正起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