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6宋之新文化)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2.62
6.0折
¥
54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日)佐伯富编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2713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31152879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由东洋史专家编写,在日本多次出版,经年畅销不衰。书中涵盖的知识庞杂广泛,涉及的内容全面丰富,是讲述五代两宋时期历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佐伯富,1910年生,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专业,京都大学教授。著有《中国盐政史研究》《周青铜器与玉》《法隆寺》《中国佛教美术》等。
译者简介
陈健成,1984年生,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硕士,东京大学博士课程肄业,现为同校研究员。主攻近世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外尚有翻译日英学术、书籍十余种。
目录
序
第一章 民族的更新
第二章 统一的曙光
第三章 社会的重构
第四章 征服王朝的出现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西夏的兴起
第六章 近世新文化的形成
第七章 新体制的愿景
第八章 党派纷争
第九章 质朴民族金的入侵
第十章 战抑和
第十一章 南宋的末路
第十二章 宋文化与日本
第十三章 禅宗在日本的传播
第十四章 宋代文化的特色
关系年表
解 说
出版后记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虽题为“宋之新文化”,但为了历史叙述的连贯性,对五代时期的历史亦用了不多的篇幅进行介绍。主要内容为五代两宋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两宋的政治经济情况、两宋的对外交往及文化特色等,其核心观点认为宋时兴起的士大夫阶层及其“新”文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精彩内容
第一章民族的更新边地民族迁居内地在东亚,南北民族之间的对抗可以说是宿命。在北方寒冷的草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的游牧民族,其生活受到自然环境的威胁,于是转向在南方从事农耕的汉族寻求生活物资。他们并不靠交易来获取物资,而是靠攻掠来维持生活。在秋收结束之后,游牧民族就开始攻击中原。中原人在国境修建了长城,铺开防御线进行防守,但游牧民族习惯乘骑,在攻掠时来去如风,防备他们并不容易。于是,中原人又安排比较汉化的游牧民族在国境上,以防备北方民族。北方民族渐渐来到中国内地。自东汉末年,由于统一国家的瓦解导致国防松懈,边地民族开始进入内地建立国家,南北朝时华北的混乱由此而来。而到隋唐天下一统之后,边地民族移居内地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与中国社会的变动,即兵制的变化,有很深的关系。
唐玄宗时府兵制崩溃,而募兵制代之。比起在中央政府,这在地方的节度使之间更为盛行。节度使制度由玄宗之前的睿宗时代开始,而在玄宗时大为盛行,其后节度使跋扈起来,形成地方割据之势。他们为扩张自己的势力而扩充军备,努力取得精锐的军队,于是注意到边地民族的部队。边地民族惯于乘马而精骑射,并且生活朴素。这种人易于驾驭,也有作为理想军人的素质。于是实际为军阀的节度使争相罗致边地民族部队。突
厥、回纥、党项各族作为募兵,纷纷进入边境,而各民族之叛乱随时有发生。玄宗开元九年(721年),胡人康待宾率突厥降户与党项谋乱,众号七万。被平定后,玄宗将降户五万人迁至河南的许、汝、邓、唐等州。这样,边地民族就不仅生活在边境,还深入到了中原。
边地民族深入中原,必然会影响中原人的风俗。例如在设镇于河南蔡州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为朝廷所灭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因宋英宗之诏而编成,能用作政治参考的史书,叙述由战国初到五代末的历史)对其地方风俗有这样的记载:“虽居中土,其风俗犷戾过于夷貊。”这样的地方,正是迁移突厥降户的地方。
因为突厥移民,中原本来的风气,一变而为粗野。此事意义重大,从根本动摇了固化的中世社会。这为已经老化、缺乏自身革新动力的中世社会,带来活泼的新风,带来民族的更新。充满活力的中国近世社会,即由此而生。
安禄山之乱节度使本来是为了防御边地民族入侵而在边境设立的,为此节度使常召募很多边地民族作为募兵。这些边地民族长期生活在中原,通晓汉语、惯于汉族习俗,有不少被拔擢为军中首领。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柳城(辽宁朝阳)的杂胡,本为平卢节度使张守珪的部下,以狡黠事人,通过贿赂,在宫廷中也博得了声誉。
天宝元年(742年),他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后兼范阳、河东节度使,掌管兵马、财政、民政,权力大增。
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想去运用它。安禄山见唐朝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