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8.85 5.9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贝多广//李焰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77040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870123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2016年10月25日,G20杭州峰会发布了《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8项原则和66条行动建议。一时间,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
作为近年来金融创新的热点,数字金融体现了金融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涵盖了传统金融的数字化、移动化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数字金融具备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在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贝多广、李焰主编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是一本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实践指南。本书涵盖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支付、小额信贷与权益投资、小额理财、小额保险、数字化征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创新。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专注学术研究,致力于探索普惠金融领域基础性、前沿性的理论问题;汇聚国内外相关各方,提供普惠金融领域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普惠金融能力建设与知识分享,推动普惠金融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
李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评委。曾担任商学院财务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聘教授。1986年以来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商学院担任教职,从事金融研究和教学。研究兴趣涉及多个经济学、金融学领域,包括货币理论、居民储蓄、公司财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企业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信用扩张效应》等专著,主持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近年来致力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研究推动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贝多广,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财政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先后任职于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金公司、摩根大通。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纽约联储银行担任客座研究员。学术著述甚丰,早年曾出版《宏观金融论》、《中国资金流动分析》等专著,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年开始专注普惠金融研究,发表相关演讲论述,最新论文“好金融与好社会:问题的提出和答案”发表于2015年第7期《金融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背景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念的兴起
  二、从“传统”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必然
  三、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二章  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公平前提下提升效率
  二、金融服务的改进、扩展和成本降低
  三、促进金融产业发展
  四、推动金融改革
第三章  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品种与服务商界定
  一、服务类别
  二、服务商类别
第四章  数字化支付体系
  一、支付体系的内涵与发展
  二、数字普惠金融与支付体系的依存与促进关系
  三、中国数字化支付体系实践
  四、中国数字化支付体系的典型特征
  五、中国数字化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六、中国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第五章  线上小微融资
  一、传统小额信贷业务的数字化
  二、P2P网络借贷与众筹
第六章  数字化小额理财
  一、微型理财
  二、传统银行
  三、基金公司
  四、通信运营商
  五、新型金融组织
  六、网贷平台
  七、数字化资产配置
第七章  小额保险的数字技术应用与发展
  一、保险产品销售和服务渠道数字化
  二、新兴数字化保险机构
  三、新型数字化保险产品创新
第八章  数字化信用评分
  一、市场格局
  二、数字技术的应用
  三、数字化信用评分呈现的特征
  四、未来发展趋势
第九章  风险挑战
  一、与数字交易平台相关的风险
  二、与数字技术相关的风险
  三、与代理相关的风险
第十章  消费者保护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的国际背景
  二、数字普惠金融框架下加强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
  三、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者保护带来的新挑战
  四、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的实施现状
  五、国际组织对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要求
  六、政策建议
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贝多广、李焰主编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一本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实践指南。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支付、小额信贷与权益投资、小额理财、小额保险、数字化征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创新等实践探索,同时提出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以及作为受益方的风险权益保护。为从业者以及普惠大众提供了一本实践指南。
普惠金融,改写传统金融服务业认识,惠及小微企业及低收入人群,让金融活动真正走近了普罗大众。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插上了翅膀。数字普惠金融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商业的可持续性,增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数字普惠金融,开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普惠金融新时代,助力实现社会与经济双重绩效目标。

精彩内容
 第二章数字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和产品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动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依托于数字技术及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实现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充分发挥了金融的触达能力,降低了金融门槛,使得在过去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得以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进而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公平前提下提升效率经济学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促进社会资源分配在效率和公平两者间的平衡。增进社会公平本身是普惠金融的立足点,而如何提升效率则成为其社会经济价值
的重要评估点。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提升的一种状态,通常用帕累托改进来描述。按此推论,金融效率就是指各经济活动主体所支配的金融资源(货币和货币资本)的配置状态。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要素,金融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
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
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即金融服务的大众化。相较于之前专属于精英阶层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则是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在过去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特殊、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POS(多功能终端)机、短信支付,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等模式的出现大大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更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普惠金融的效率。
按其经济活动主体的层次划分,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率可以分为微观组织效率、中观行业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率:微观组织效率是指数字技术应用对普惠金融的经营机构带来的效率提升,集中体现在产品服务改进和成本的降低;中观行业效率是指数字技术应用对金融业的促进;宏观经济效率则是指从社会全局层面来看,数字普惠发展对整个社会金融资源配置的提高。
二、金融服务的改进、扩展和成本降低(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普惠金融的业务体系数字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金融企业的服务能力。首先,金融企业依托海量用户数据,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特色和用户特色逐步并深度挖掘用户需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其次,金融企业利用移动互联技
术为用户提供“无时无刻”和“无所不在”的便捷金融服务;最后,数字技术的成熟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云计算、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金融产品时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以上这些变化在支付、融资(债务融资及股权融资)、理财、保险和信用评分领域
尤为突出。
1.支付业务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POS机支付、
短信支付、网络支付、移动终端支付等支付方式,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这些支付方式也得到普及。当前我国网民常用的支付方式包括预付卡支付、微信支付、
手机银行支付、POS机支付、网上银行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度越来越高,第三方支付和网银支付下沉到农村。
2.融资业务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贷业务的便利,催生出大量网络对等借贷交易平台(如拍拍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网商银行)。数字技术一方面增强了信贷业务的触达能力,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其风险甄别能力,因此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不断地在产品和服务上创新,为各类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匹配的信贷服务。此外,网络股权众筹也为中小微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同时也
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3.理财业务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降低了触达和管理成本,使得理财不再是高净值客户的专属,普通群众作为传统理财业务的“长尾客户”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理财服务。不仅新型金融机构推出大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微型理财产品,传统金融机构也积极推出面向中小客户群体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应对竞争冲击,使大众理财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P21-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