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9.22
4.3折
¥
45
全新
库存83件
作者李雪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63284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687623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由李雪著。早期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内化成我们的性格,决定了命运。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轮回童年的幸或者不幸。童年经历如木马程序一般写进每个人的潜意识,精准控制着人生轮回。打破轮回从看见自己和孩子开始。
当“我”足够清晰,“我爱你”才可能真实有力。借由一本书穿越回自己的童年,也看到孩子的当下,用最丰盛的爱款待儿时的自己和身边的孩子,抚慰那个从不曾离开自己的、躲在阴影里的小孩。接纳并完善自己,教育是一种传递,当自己杯满之后,孩子自然会顺着对的方向一路蔓延。
尹建莉说“因为李雪的存在,我感到不那么孤独”;张德芬说李雪是“敢向自己开刀的人,撼动人心”;武志红说“在我和李雪的共同读者中,很多人更喜欢李雪”;读者说“五体通泰,初尝自由”,所谓盛誉不过如此。
精打细磨足足一年,封面由具有童真性情的水墨画家林曦绘制,插画由灵性天成的著名漫画家阮筠庭亲自操刀,这一条走向童年和内心的路要多美有多美。愿我们及孩子都沉密神采,元气淋漓。
作者简介
李雪:专业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创办“初心心理”,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作为心理学专家,李雪的独特之处在于“去脸谱化”,把专业知识性感地表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她勇于袒露自己,用轻盈而深刻、温暖而尖锐的文字,向读者彰显真相。读她的文字,你会痛,也会上瘾,因为真相是如此残忍而迷人。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引子
01 觉察:遇见内在的婴儿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孩子夜哭,因为需要你
睡眠训练,给孩子的一生涂上灰暗底色
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退行,内在疗愈的种子在发芽
02 态度: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不干扰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律
限制是伪造的爱
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
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
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匮乏爱
不期望改变
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03 关系: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不评判,只确认感受
拒绝不等于伤害
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的干预会
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
父母无需完美,但需诚实
04 内在:会痛的不是爱
没有界限,只因缺乏爱的能力
孩子不必为父母的错买单
可以不原谅父母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温和而坚定地“反控制”
家庭秩序不可错位
在生命早期,偏执的种子就已种下
轮回之痛止于觉知
05 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真正的富养是内心丰盛流动
认为自己值得,财富就会追随你
所有关于成功的信念都制约你成功
内容摘要
《当我遇见一个人(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是一本关注母婴关系的书。母婴关系就像人生的背景色,孩子越小,与抚育者的关系对其一生的影响越重大。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关系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等,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无论意识上多希望孩子不再受苦,但潜意识总在制造相同的陷阱。这本书讲述如何为孩子的一生奠定温暖扎实的人格基础。这个基础就像定海神针,无论外界的风浪有多大,都能稳住中心,化解度过。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教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每个人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从自己内在的痛苦模式中解脱。我们透过对母婴关系的理解,来觉察自己的现状,从而对自己和孩子多一分允许,少一分评判和要求。
精彩内容
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婴儿在出生的头两个月里处于“正常自闭期”。这个阶段的婴儿对外界的反应很少,基本上只有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婴儿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母亲。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婴儿的这种“全能自恋”,即“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母亲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关注与回应。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如果母亲自身得到的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灵的感应能力往往就会偏弱,尤其是当头脑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
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
这就是所谓的“主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产生了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想要毁
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人格障碍心理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婴儿的“全能自恋”,让他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居然得不到及时回应”。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但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婴儿的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崩塌,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确实会有效,但其效应建立在婴儿对母亲及时回应自己感到绝望的基础上。一个生命带着
极大的爱和信任降临,离开与自己一体的温暖子宫,如果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体验到的都是绝望的滋味,那么他一
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3~6岁之间的心理创伤可以通过领悟分析来疗愈,而绝望的母婴关系通常需要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理咨询,来温暖生命最初的孤独。这些坑人的育婴法正在批量地为心理医生制造着潜在客户。
如果婴儿在生命之初对获得母亲及时回应感到绝望,他未来的人生容易走向两个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对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难以向别人表达需要,比如老好人、
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种是无法忍受欲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经常歇斯底里、没有界限地索取。
“强迫一个婴儿在没有父母呼吸声、没有母亲味道的地方睡觉,是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为由对孩子施加的冷暴力。父母过早地让孩子一个人睡,并不能使他独立,反而会让他产生被遗弃的恐惧感和对亲人的依赖感。”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告诫年轻的父母们,“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独立。”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