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作家研究(2016年卷)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4.15 5.8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03547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0592762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严文井
铁 凝 在严文井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001
高洪波 走在童话的路上 008
束沛德 我的引路人 012
崔道怡 给人温暖、诗意和美 014
金 波 诗意、哲思和游戏精神 016
林东海 小溪流的歌 018
竹 林 我的导师严文井 026
严欣久 从散文驶进童话的港湾 031
桫 椤 严文井小说再认识 038
张元珂 《山寺暮》的版本形态与版本价值 045

文 协
皇甫云霞 从未知何之的“‘文协’‘全家福’”谈起 050
宋 嵩 日记中的“作家战地访问团” 059
杨洪承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缘起及意义 066
苏 鹏 文学史视野中的“文协” 073
许建辉 “文协”“笔征”成果一瞥 079
刘进军 老舍先生与“文协” 086
张恨水
崔庆蕾 张恨水《啼笑因缘》的版本形态与传播效果 093
谢家顺 张恨水小说传播的隐性要素 100
苏 鹏 张恨水小说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 106
陈夫龙 张恨水的侠文化观 112
任相梅 国如用我何妨死? 119

胡 适
李 壮 诗人胡适的“愤怒”与“无聊” 126
刘东方 五四时期胡适的现代散文文体理论 131
刘大先 偶像的余晖 137
王清辉 胡适做小说考证的个人因素 142
张元珂 《尝试集》的版本谱系 147

柏 杨
窦金龙 个体的历史 丰富的记忆 153
崔庆蕾 柏杨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158
张清芳 柏杨小说的艺术成就 167
张元珂 《丑陋的中国人》的版本与接受 174
许建辉 话说“柏杨文库” 180

陈白尘
李 莉 陈白尘戏剧创作中民间资源之利用与
    时代精神之彰显 190
逯 艳 “黑色幽默”与“乌托邦” 197
陈 宁 一个清醒者的记录与追忆 203
宋 嵩 《宋景诗》及其衍生文本的创作 210
张 丹 漫说陈白尘致沙汀的一封信 216

胡 风
王大鹏 本土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文化“战士” 222
孙 谦 孤倔的坚守与超越 229
段永建 胡风“编辑”的三个向度 235
张立群 旧体诗词创作与胡风的心态 241
崔庆蕾 胡风《肉体残废了,心没有残废……》
    手稿 248
许建辉 胡风与姚雪垠的旧案一桩 253

郭澄清
         精心营造小说艺术王国 261
陈夫龙 《大刀记》的侠文化解读 272
房 伟 王 伟 《大刀记》的版本传播 278
杨守森 重读郭澄清 283
梁秋川 浩然与郭澄清 289

何其芳
马春光 论何其芳诗歌的时间想象 294
赵思运 何其芳奔赴延安的发生学探析 302
熊 辉 诗歌翻译:何其芳的
    替代性创作方式 308
崔庆蕾 何其芳诗集《夜歌》手稿、版本及其他 312
杨华丽 何其芳《还乡杂记》的三个版本 319

郑振铎
刘启涛 肝胆文章,一生皆为文学事 325
苏 鹏 纯朴率真的人文书写 332
尹培丽 “爱书成魔”的图书馆学家 339
王 雪 民间在前 文学在后 345
潘 颖 郑振铎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351

徐志摩
张云鹏 徐志摩的故乡情怀 357
张元珂 徐志摩著译版本琐谈 365
饶秋晔 徐志摩新诗的抒情传统 376
子 仪 情迷英伦 383
赵 依 徐志摩爱情诗与“卡农”之漫谈 393

李劼人
桑 媛 李劼人:中国现代作家的独特存在 397
周 文 李劼人与郭沫若笔下的袍哥形象散论 403
张元珂 李劼人著译版本琐谈三则 408
胡 嘉 李劼人致巴金信札两封 414
谢天开 李劼人与“少年中国学会”的丙班同学 418

后 记 431

内容摘要
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编的学术研究刊物《经典作家研究专刊》,实现与学术界的良性互动,更新新文学研究内容、方式与方法,面向社会大众普及新文学经典作家与作品,展现文学馆人风貌及学术体系对文学研究的贡献。专刊每月一期,每期研究一位经典作家或一个文学思潮、流派。现将专刊所发文章精选篇目以《现代作家研究》为名结集出版,方便大家阅读和珍藏。丛书以年份为卷次,每年一卷,此为2016年卷。

精彩内容
在严文井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铁 凝纪念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编辑出版家严文井先生诞辰100周年,共同缅怀严文井先生对中国文学事业做出的贡献,这是对严文井先生的文学贡献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
严文井先生191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教师家庭。1935年春到北平图书馆当馆员,从那时起开始用“严文井”这个名字发表作品,并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山寺暮》。七七事变后,严文井离开北平回到武昌,又辗转到达西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投身中华民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1938年5月,他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至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文艺小组从事创作,后调任鲁艺文学系任教,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在教学之余始终坚持写作,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同胡子伯伯》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1942年5月,严文井先生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自觉以讲话精神指导他的工作与创作。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到达东北任《东北日报》副总编,并积极深入东北农村,反映土地改革,写出了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繁重的新闻工作之余,他仍始终坚持文学创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创作了著名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
1951年春,严文井先生调入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后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代理秘书长,1952年参与了中国作家协会的筹备工作,先后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作家出版社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于此,严文井先生在多个文化岗位上,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的工作,直至1983年卸任。
不管严文井先生在哪个岗位,做何种工作,都有一个主线,这个主线,就是切实踏实地为文学贡献,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严文井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也是丰富的一生,充实的一生。
首先,严文井先生是一位文学大家,其创作成果斐然,广受读者喜爱。严文井先生的创作有着丰富的学识素养作基奠,更有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为深厚根底。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大自然,爱幻想,爱读书。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童年并不快乐,却没有消磨掉他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他曾表示过因为有童话相伴,那些世界著名的童话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番美好,他要把这份对美的认识、对光明的向往,带给未来的孩子们。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愿意倾尽所有心力,而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创作之初,严文井即敏锐地觉察到为儿童写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鲁迅先生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唤醒大众后,接下来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教教孩子”,要让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具备时代所要求于他们的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丰富的思想和知识,要他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然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抵达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所理解、所接受?小时候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曾经为严文井童年的心灵带来多少慰藉,儿时的阅读体验使严文井相信童话在架设通往孩童心灵世界的桥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这种神圣的使命感使严文井先生开始了中国新童话的写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严文井先生以“中国的未来在要求我们加倍工作”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关注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创作了《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小溪流的歌》《南风的话》《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等在中国新童话寓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优秀作品,获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和欢迎。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严文井青春焕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写作,创作了一批反映新时代风貌的童话和寓言,《南风的话》《歌孩》《浮云》《“歪脑袋”木头桩》《春夏秋冬》《不泄气的猫姑娘》《沼泽里的故事》等,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新时期培育新一代贡献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严文井童话寓言集》,198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其中不仅收入了他的代表作,也收录了他多年来关于童话寓言创作、儿童文学创作与发展的理论文章。这部合集展示了严文井40多年来在儿童文学方面,特别是童话寓言上的写作成果和心得,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
在严文井先生心中,为儿童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他总是从时代的高度、大局的要求来构思,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大气而高远的气象。他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高尚的品格,作品中那些积极的、儿童式的幻想,不仅符合儿童的特点和情趣,而且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富有深刻的思想含义。对待孩子,他主张平等、尊重。他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学习他们的语言方式,了解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找到与他们对话的路径。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感到自在而快乐。他认为童话是天然地存在于儿童心中的。“童话作者不写,童话却仍然要产生,而且天天产生,处处产生。”他把“四岁或五岁孩子对着玩具的自言自语”“到了动物园里,又是那么一堆‘鸟言兽语’”等看作“未完成的童话”或是“童话的萌芽”,“由于孩子们的需要,世界上已经产生了,正在产生着,而且还是继续产生许多这样的童话”。作家要做的,就是“抓住我们时代的特点,我们孩子的特点,新的生活带来新的主题,写出新的童话来”。由此,作为一个作家,他非常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重视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创造。他把童话看作“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诗体”。他要把人生哲理、高尚的品格等教育意义用儿童喜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还要注入美的素质,让阅读成为美的享受。
他的《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正是在这样一种创作理念下产生的优秀作品。这部发表于1957年的中篇童话,一面世即获得广泛赞誉,先后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呢?因为这部作品把教育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统一起来。作品构思新奇大胆,以有趣、易懂又印象深刻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时间的宝贵。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读这篇童话时的感受。调皮的唐小西爱玩儿,没有时间观念几乎是孩子们共有的通病。小时候不觉得时间的宝贵,只觉得大人们总是在催促我们。这篇童话没有像平时大人们教育我们一样,说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顺应我们的心思,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不会被时间催着赶着的世界。但“下一次开船”港总是在等“下一次”,结果就是船不动,水不流,花不开,什么事也做不了。我们终于明白,没有了时间,也就没有了所有的事物。所以有些事情需要抓紧去做,不要总是拖拖拉拉地等着“下一次”。作家告诉我们只有当“下一次”变成了“这一次”时,“下一次开船”港才能变成有趣的“故事港”。一切从“这次”做起。这样一个寓教于乐的故事,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孩子怎么可能产生抵触心理?严文井先生就是这样将他寄希望于孩子应具有的品质通过美好的艺术形式的表达而顺利地为孩子们所理解和接受。
严文井先生不仅创作童话,还写了许多创作心得与理论。他的《泛论童话》《童话漫谈》等文章对童话的本质和特征、童话的创作规律和发展规律,童话的美育和教育作用,以及童话的欣赏和批评等都做了系统的论述,至今读来,我们仍为其精到的见解而折服。像严文井先生这样,既有创作实践,又能从实践中找到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的作家是不多的,为我们的文学创作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