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 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 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吃糖的理由(上瘾疾病与糖的故事)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1.75 5.4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加里·陶布斯|译者:李奕博

出版社机械工业

ISBN9787111613084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0419455

上书时间2024-10-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导 言 为什么得糖尿病 / 001
从少见变为流行病 / 003
数据中的爆发 / 006
“空热量”和祸乱之源 / 010
对糖的调查 / 014
糖的重要角色 / 017
我的几点声明 / 019
第1章 药物还是食物 / 025
归类为药物? / 026
嗜糖的本能 / 032
第2章 第一个一万年 / 039
制糖业和奴隶制 / 044
靠“白色黄金”发家致富 / 047
飞入寻常百姓家 / 050
第3章 烟草与糖的联姻 / 057
烟草的进化史 / 059
甜蜜的“联姻” / 061
第4章 一个特殊的恶魔 / 064
糖类消费的战后反弹 / 068
改头换面的谷物早餐 / 071
第5章 早期的(错误的)科学 / 076
现代营养学的“代沟” / 077
可追溯到17世纪的讨论 / 081
增强体能的“药物” / 084
艾伦医生的探索 / 087
被过度重视的权威 / 090
第6章 持续发放的红包 / 097
能量平衡理论 / 101
反驳“食欲假说” / 105
送给制糖业的礼物 / 111
第7章 大公司 / 113
逐渐扩大的蛀牙问题 / 117
狙击糖精和甜味剂 / 121
第8章 为糖辩护 / 133
糖业协会的保卫战 / 135
脂肪和心脏病 / 137
科恩和坎贝尔的研究 / 141
精炼白糖的推波助澜 / 145
研究者们的学术之争 / 150
SCOGS的尚方宝剑 / 162
持续的公关战役 / 166
被忽略的FDA警告 / 168
第9章 他们不知道的事 / 171
被舍弃的新发现 / 176
影响公众看法的事件 / 181
无法进行的长期实验 / 189
第10章 因果关系(上) / 194
被疾病淹没的皮马人 / 195
糖尿病蔓延的因素 / 201
第11章 因果关系(下) / 208
单因素还是多因素? / 214
回顾西方化疾病 / 218
研究新方向:肠道菌群 / 245
更简单的解释 / 248
后 记 糖,多少才算少 / 250
致 谢 / 258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畅销书《我们为什么会发胖》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一个开创性的、使人大开眼界的观点:糖是新世纪的烟草,在强大游说集团的支持下,盘踞在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生病。
在美国人中,糖尿病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肥胖已经达到了流行病的比例。糖是这一切的根源,也是其他与健康相关问题的根源。作者用他标志性的既科学又直白的语言风格,深入到美国用糖的历史中:糖的使用非常广泛,而且具有成瘾性,像烟草一样。他解释了什么研究表明我们对糖上瘾,清晰地表明了反对糖的观点,纠正了对糖与减重的关系的错误理解,并为个人与社会提供了做出更多关于糖的明智决定的视角。

精彩内容
 第1章药物还是食物1923年的兰达夫,糖果店是生活的重心。糖果对我们来说,就像酒鬼的酒吧和神父的教堂。少了它,生活也会黯然失色……糖是我们的生活之光。
——罗阿尔德·达尔(RoaldDahl),《男孩:童年物语》(Boy:TalesofChildhood),1984想象蜜或糖在舌尖绽放的美味,那种冲击、震撼、迷幻般的感觉。我儿子第一次吃糖时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了这种体验:他一岁的生日蛋糕上覆着
糖霜,我仍记得艾萨克激动的神情和贪吃的样子。
不过是初次接触,他已深陷其中。那种被美味吸引的样子,仿佛进入幻象,忘记身在何方。他坐在我的腿上,含着满嘴的蛋糕一脸惊奇地看着我,像是要说:“不吃不知道,吃糖多美妙!”——米歇尔·波伦(MichaelPollan),《植物的欲望》(BotanyofDesire),2001有没有可能达尔和波伦说对了,糖的美味会让人迷失?这是否暗示着一种可能,糖可以使人上瘾?假设有一种药,不用注射、无须吸入、口服即可,既能补充能量,又可安神镇静。我们把它混入食
物和饮料,哺育婴儿。婴儿吃得不亦乐乎,从此终身不弃。
这种药虽然长期服用有副作用,但是短期不彰显。人既不会吃完了胡言乱语、脚步蹒跚,也没有头重脚轻、突然晕倒,更不会心悸和呼吸窘迫。儿童吃了,脾气会像游乐场里的过山车般上上下下。
吃的时候兴高采烈,几小时后却各种小情绪。没有药能像它一样,让孩子们如此开心。它能解除疲劳,舒缓情绪,减轻痛苦,提高注意力且简单有效。
唯一的问题是,必须定期补充,一旦切断补给,孩子们会渴求更多,无法满足。
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些,不要吵闹;为了让孩子缓解疼痛,分散注意力,用不了多久,药会变成奖励:比赛胜利、奖励成绩。接下来,奖励会变成情感的象征,传递爱和祝福:家人团圆、朋友聚会、
假期休闲、庆祝节日。既然得之尽兴,怎好败兴而归?既然好吃不贵,何妨多点药,少些饭,全家共享,其乐融融。
人类学家茜德尼·明茨(SidneyW.Mintz)对糖的评价是:“近似刀枪不入,免疫道德攻击。”即使如本书般从营养学角度对糖进行批评,也会被指责为剥夺人们的幸福。
归类为药物?
如果把糖比作药,放在孩子们身上,人们又会怎么想呢?我也有孩子,他们都还小,如果糖和甜品如药物般被严格控制,我相信管教他们也会变得容易很多,而非如今这般讨价还价、费力伤神。即使那些最拥护糖、竭力为之辩护的人士,在孩子的问题上也很谨慎。曾把糖描述为“浮生的半分欢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