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荟萃/西山文脉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7.18
5.4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吕红梅|责编:董维东|总主编:张宝秀//张景秋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50056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0805999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1、近代北京西山名流荟萃,这些历史名人与西山相互作用、共同进步,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历史。这些人,有被西山秀美风光吸引而来的,有从西山一带走出来的,有在西山工作的,还有身后栖息于西山的......他们丰富了西山文化的内涵。了解他们的故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山历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本书图文并茂,用朴实、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诸多近代西山名人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
2、难得的一本全面、专题介绍近代北京西山著名历史人物的读物;3、梁启超、徐志摩、蔡元培、王国维、老舍、熊希龄、鲁迅......他们与西山的故事,这本书都为你娓娓道来。
4、西山名流与西山文化乃至北京城的历史文化关联密切,了解西山名流,才能更好了解北京文化。
目录
主编寄语 / 001
绪 论 / 001
第一章近代文化名流的西山情缘 / 001
一 近代大师梁启超家族的西山之缘 / 003
(一)梁启超:清华大学导师,包容之始 / 004
(二)梁思成伉俪的西山建筑寻踪 / 007
(三)归葬西山,惠及后人 / 008
(四)徐志摩:北京的灵性,全在西山那一抹晚霞 / 011
二 西山苍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西山流芳 / 016
(一)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西山文化开创者 / 019
(二)胡适与西山:山风,吹不散心头的人影 / 025
(三)王国维:人生只似风前絮,化作清漪一缕魂 / 032
(四)陈寅恪: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 / 036
(五)朱自清: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 038
(六)冰心:一日的春光在西山 / 043
(七)吴宓:金钱名誉不足云,情落西山无处寻 / 045
(八)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 / 048
(九)顾颉刚:慧眼识京西妙峰山民俗 / 051
(十)梁实秋:清华大学8年,北京大学也有缘 / 056
(十一)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 057
(十二)吴晗:可怜一觉金陵梦,留得身前身后名 / 059
(十三)蒋梦麟:任职时间最长的北京大学校长 / 063
(十四)梅贻琦:尊师重教,民主治校 / 066
(十五)刘文典:西山香山寺看佛经挨打 / 069
(十六)闻一多:七子之歌,爱国心声 / 072
三 艺术大师们笔下的西山 / 077
(一)老舍:大悲寺外,西山的沙果甜 / 077
(二)程砚秋:蓄发耕耘在青龙桥 / 081
(三)张伯驹:雁影霜痕黄叶里,销也无金去也难 / 085
(四)蒋兆和:颐和园死里逃生,《流民图》留传后世 / 086
(五)穆儒丐:生于香山,《北京梦华录》载民国旧俗 / 091
(六)田树藩:旅行家眼中的西山 / 092
(七)荣剑尘:从健锐营走出来的“单弦大王” / 097
(八)丁玲:苦居香山,笔杆开路 / 098
(九)冯文炳:创作于香山的《莫须有先生传》 / 099
(十)鲁迅:三至碧云寺,来去皆匆匆 / 100
四 在西山留下诗文的名人们 / 101
第二章近代各界名流长眠西山 / 109
一 万花山上绕芳而葬 / 110
(一)梅兰芳:梅字刻石今犹在,大师芳华永留存 / 110
(二)马连良:须生泰斗,独树一帜 / 113
(三)言少朋:老生名家,言派第二代传人 / 115
(四)徐兰沅:六场通透,“胡琴圣手” / 115
(五)王少楼:京剧武生 / 117
(六)周和桐:胡传魁的扮演者 / 118
二 西山陵园内的名人墓 / 118
(一)万安公墓:万佑平安,魂归西山 / 118
(二)金山陵园:依山而建,落叶归根 / 127
(三)福田公墓:福田寺旁,果香相伴 / 130
三 在西山散落的名人墓 / 134
内容摘要
北京西山文化带内,文化资源丰富,集中展示了多元的中国文化;传承弘扬西山优秀历史文化,打造首都名片、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使命,更是时代担当。为更好地将西山文化带所蕴藏的深厚底蕴向世人展示,编撰出版“西山文脉”丛书适时,且意义重大。
古往今来,在西山活动的名人不计其数,而西山秀丽的风景,又使得很多生前没有在西山活动过的名人选择在去世后栖身于此,从而有了“京西多古墓”之说。当下,关于西山文化带开发,梳理文化带内曾经活动过的名人、没来过西山但死后葬身西山的名人以及名人遗存的其他史迹等内容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课题将范围限定在古代社会(清以前)和近代时期(1911-1949)在今西山文化带内活动过的人物及其遗留史迹,他们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历史影响延及至今。
精彩内容
自金朝的八大水院开始,西山一带的自然风光便增添了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名流雅士往返于此。他们或有幸出生于此,成名于此;或被西山的美景吸引前来,留下墨宝;或前来探寻西山的前代史迹,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或生前无暇来此,而选择身后长眠于西山的丛林山坳之中……总之,西山的人文气息因为这些文化名流的聚集而更加浓厚。在进行西山地区建设的今天,近代的文人雅士不失为一股夹在西山微风中的清流,为其带来了具有历史感的文化气息。
西山的美景在四季,春日山花烂漫,衬以北京的蓝天白云,让人尽知春之希望;夏日树木成荫,凉爽无比;秋日色彩绚丽,是北京色彩最丰富、最绚丽的地方;冬日,西山晴雪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更是胜过很多美景。西山的美景在民国时期尚未有太多人文介入的时候,应当比现在多了些野趣,更是民国文人名家纷纷向往之地,他们除了在此欣赏美景之外,之前遗留的人文景观也是他们探幽的重点。在欣赏美景、探寻历史之余,他们又在西山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为我们今日之追寻增加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景观和西山名流荟萃互为因果。
西山的人文内涵和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近代的文化名流,其中有一些人活跃在西山,为西山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有人还在西山选定了家族墓园,又为西山的丧葬文化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文化遗产,梁启超家族的西山墓园就比较具有代表性。梁启超任教于清华大学,工作在西山,其子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也任教于清华大学,而且还曾多次赴西山调研古建筑。
近代大师梁启超家族的西山之缘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之后他苦心钻研学问,进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梁启超不但自己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的子女也在近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事业中各有所成。梁启超一共生有9个孩子,分别是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令娴),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为李夫人(李蕙仙)所生,梁思永、梁
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为王夫人(王桂荃)所生。梁启超家族与西山有着不解之缘。这样一个著名的家族,不但在西山留有诸多足迹,而且还在香山脚下选择了一块地作为家族墓地,成为西山名人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梁启超:清华火学导师,包容之始梁启超进入清华大学之后,清华大学的“三巨头”“五星奎聚”都要算他一个,可见他当时在清华大学、北京及整个文化界的地位了。梁启超担任清华大学导师,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出谋划策,做出了很多贡献。
当时学界对清华国学院寄予厚望,因为这是清华学堂
开办国学研究院的第一年,对中国教育界来说是一个创举。鉴于当时的社会思想动态,在新旧思想交锋的形势下,国学研究院的基本观点是想利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学。“那时华北的学术界的确是很活跃的,不但是纯粹的近代科学,如生物学、地质学、医学等均有积极的研究工作表现,受人重视,就是以近代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为号召,也得到社会上热烈的支持。”梁启超正是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环境下进入国学院的,虽然生活上恰逢妻子病逝,但他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学院的事务中,他说:“研究院事属草创,开学前有种种布置……院事由我提倡,初次成立,我稍松懈,全局立散,我为自己信用计,为良心命令计,断不能舍此就彼,此事实上无可如何,实辜负盛意。
”在清华国学院任职期间,梁启超所参与的学术和教学活动繁多,这在他此间致亲友的信中时有反映:“校课甚忙——大半也是我自己找着忙……新编得讲义极繁难,费得脑力真不少。”“吾日来之忙,乃出情理外……但此乃研究院初办,百事须计画,又加以他事,故致如此耳。十日半个月后当逐渐清简,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每星期大抵须在城中两日,余日皆在清华。”(均见于《梁启超年谱长编》),忙得超出情理之外,可见梁启超对国学院事务的操劳程度之甚。1928年2月,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提出辞职,学校挽留之余,梁启超答应只做“通信导师”,其实他的内心非常不舍在清华大学的事业,但无奈身体不好,至6月就辞去了清华大学所有事务。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