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7.81
4.0折
¥
45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79135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902876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文化世家、学风谨严,名人剪影画骨描神言说近现代历史,叶兆言具有其他人无可比拟的优势。他出身文化世家,家学深厚,祖父叶圣陶是五四以后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与社会活动家,伯父叶至善为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编辑,父亲叶至诚是知名作家和编辑。受家学渊源泽被,他交游广泛,文学史上的文人逸趣、学者方家于他而言,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不是神秘莫测的人物。他们活跃在作者的生活圈子中,是祖父辈的故交挚友,是鲜活可亲的人物形象。
这正是叶兆言写历史名人与他人的区别,读来亲切如叙家常,无材料堆砌之感,名人剪影画骨描神,窥一斑而见全貌。写杨宪益,“杨宪益妹妹杨苡与我父亲很熟悉,妹夫赵瑞蕻是我的老师”;“上大学的时候,老爷子很少过问我的学问,有时候会冷不丁来一句:‘会昌的课怎么样?’”,说的是程千帆先生;“伯父是开明书店的老人,他开导我,文学书籍向来不赚钱,巴金和茅盾名气很大,代表作都在开明出版,然而也只是赚个吆喝”。等等,诸如此类。
文人趣味,下笔千言,详尽梳理近现代错综复杂人物关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怀旧是人生难免的一种情绪,陈年旧事说过去就过去。叶兆言喜读旧书,更善从书中发掘陈年旧事,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千言,作者以“旧”式文人趣味,爬梳史料,深挖细查近现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对世家文化精髓与人文精神倡扬进行了切中肯綮的析理。
湖南曾国藩家族和浙江俞家的联姻,亲上加亲,牵出一系列民国时期的名人,蔚为大观:考古专家曾昭燏是曾国藩弟弟曾国潢的后代,现代化学界权威曾昭抡是曾昭燏的哥哥,《许国璋英语》第五、六册主编俞大絪是曾国藩的曾外孙女,陈寅恪的母亲俞明诗是俞大絪的嫡亲姑妈,俞大絪的哥哥俞大维又娶了陈寅恪的妹妹陈新午,俞大维和俞大絪的妹妹俞大綵又嫁给了傅斯年。而中央大学的一批文化名人吴梅、黄侃、汪东、胡小石、汪辟疆等,他们追求自由和自我的精神正是现代大学精神最初的缘起之一。
旁枝斜逸,神妙勾连,绘就近现代历史文化地图叶兆言好历史,尤其喜欢关注历史中的政治、军事、文化人物。本书承接《陈旧人物》体例,继续说谈自晚清以来的名人逸闻、陈年旧事,包括近五十位民国名人。编排上暗藏玄机,旁枝斜逸,错综复杂,可分为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商务印书馆、黄埔军校等,圈子之间又有交集。
这些民国名人,是时代剧变中的天之骄子,是赫赫有名的社会领袖和文坛元老,是生不逢时的军事奇才。本书中,作者将他们神妙勾连,绘就了一幅错综交杂的近现代历史文化地图:诗坛领袖陈三立、书法大家李瑞清、蔡元培和英年早逝的画家女儿蔡威廉以及丈夫林文铮和好友林风眠;湖南曾家与浙江俞家联姻造就的一批蔚为大观的名人;南京大学奠基人、校长罗家伦,两个著名党棍朱家骅和陈立夫及炒股发迹的陈果夫,效忠的陈布雷,长寿的马寅初;“庚子赔款”二期的三杰:有学问的胡适、语言天才赵元任、浙大校长竺可桢;竺可桢妹夫、文人陈源,有才的朱东润,富二代徐志摩和杨宪益,南大中文系才子吴梅、黄侃、沈祖棻、程千帆、王伯沆等;商务印书馆的几位出版大家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将军首领。每个人物既是独立的篇章,又环环相扣,多维相关,绘筑一幅令人可堪回味的近现代历史文化地图。
目录
001 陈三立?虎子无犬父
006 李瑞清?一代非著名书法大师
011 蔡元培?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016 蔡威廉?艺术家活得长很重要
021 林文铮?高开低走的悲剧人生
026 林风眠?画者的浪漫与凄凉
031 曾昭燏?曾国藩家族里的考古学姑娘
036 曾昭抡?学成数理化,也只走好了半片天下
041 俞大絪?你想象不到的显赫家世
046 俞大维?天才横溢,触手成春
051 傅斯年?学术界的曹操
056 罗家伦?当官第三,学问第二,最好的大学校长材料
061 朱家骅?曾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066 陈立夫?官场沉浮,不如去新泽西当陶渊明
071 陈果夫?分到了蒋家王朝的原始股
076 陈布雷?生为蒋之人,死为蒋之鬼
081 马寅初?其实他和鲁迅一样,都是学地矿的
086 胡?适?别看学位,看学问
090 赵元任?两颗假牙成就语言天才
095 竺可桢?为何宋人不知梅
100 陈西滢?鲁迅最痛恨的人
105 朱东润?天下尽欺老实人
110 徐志摩?毕生行径均是诗
115 杨宪益?最令人称道的富二代
120 吴?梅?喧嚣乱世继清音
125 黄?侃?书生意气是狂狷
132 汪?东?革命、当官、学问、书画都不误
137 胡小石?“不务正业”的国学大师
142 汪辟疆?给别人排名,自己却被忘了
147 陈中凡?文人的“三书”和“三不”
152 沈祖棻?斜阳里的春愁
157 程千帆?“捡到”的镇系之宝
162 王伯沆?活在民国的六朝人物
167 柳诒徵?旧式文人标本
172 张元济?拒签孙中山,劝降蒋介石
177 陆费逵?用教材押注革命目录
182 章锡琛?堂堂开明人,俯仰两无愧
187 王云五?从商务印书馆管到国家财政部
192 林语堂?原来写书可以这么赚钱
197 周越然?最有钱的淫书收藏家
202 林汉达?从教材抄袭者到“青年贩子”
207 桂永清?黄埔一期也平庸
212 杜聿明?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217 胡宗南?老一点怎么了
附记 1 黄埔的底色
附记 2 黄埔学生的年龄问题
229 孙立人?在缅甸活埋日本战俘?
234 林?虎?走对了前九十九步
239 陈绍宽 在一九二八年提出航母计划的人
内容摘要
从毕生行径均是诗的徐志摩,到书生意气是狂狷的黄侃,从曾俞联姻的显赫家族,到中央大学的文化名家,时代风云激荡,政治波诡云谲,这些历史人杰在岁月的涤荡中命运飘摇。
本书承接《陈旧人物》体例,继续说谈自晚清以来的名人逸闻、陈年旧事,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千言,作者笔力老到稳健,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旁枝斜逸却又收放自如,描画出一份用文字涂写的现代历史文化地图。
精彩内容
徐志摩网络有个最大好处,可以轻松地看到许多千奇百怪。譬如粉丝过分热心,搜集制作了名人名言,我注意到有一个“徐志摩那些黯然心动的话”,一条又一条,一边读,心里一边嘀咕。这难道真是徐志摩说过的话?有些肯定是,有些肯定不是。再读下面跟帖,有人说那是电视剧上说的,看了顿时无语。 徐志摩是个讨女孩子喜欢的家伙,文科女生为之怦然心动,自在情理之中。当年大学毕业,互相赠别,女生一手娟字,最适合用来题写徐志摩诗句,“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读研时去徐志摩老家,先看老宅子,所谓老宅,其实是一栋洋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县城,非常扎眼,记得是一家银行,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看不出它与徐志摩有任何关系。
后来去了徐志摩的墓,师妹很内向,很腼腆,执意要在墓碑前留下一个倩影。关于这墓,有一种传说,说徐的脑袋是金子做的,当年飞机失事,情形很惨,家里为了全尸,安了个金头颅。这传说到了“文革”中,便成了掘墓理由,因此我们见到的已是新修的,看上去很简陋,既杂乱,又荒凉。后来据说又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两个汉白玉书型雕塑,成为一个小景点。 有关徐志摩话题很多,先说他的诗文,这问题始终让人困惑。作为前辈,他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他的文字究竟妙在何处。也许每个人读书趣味不同,我们都有可能看走眼,不知好歹,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不止一次找出他的文章,仔细品味,想象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偏见。前几年,一个研究现代文学的朋友打电话聊天,问最近在干什么,我说在研读徐志摩,他很吃惊,说你不是不喜欢他的文字吗,怎么,又吃错了什么药。 再次向朋友表达了自己的读后感,很遗憾,改变不了过去的看法。希望能够有新发现,可惜还是没有。坦白地说,对于徐志摩的文风,我总是喜欢不起来。他的《再别康桥》和《我所知道的康桥》,都是选了又选的经典名篇,读了以后,难免一种盛名之下的不爽。
先说《再别康桥》,二十多行白话诗,几乎每行都有个“的”。老派人眼里,这实在太怪,太白话。《我所知道的康桥》被选进中学课本,特点是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因为这缘故,有些段落让人觉得亲切,然而第一人称的“我”又不断跳出来打岔,忽东忽西,使得文章节奏不断出现问题,真是浓得化不开。 朱东润先生记录初见徐志摩的印象,说他中等个子,雪白的脸,走起路来,先把左脚沿地面平拖半步,把右脚拖过来,并齐了,然后再向前拖。有趣之处在于,朱先生强调了一个“拖”字,不加掩饰地说这种走路姿态很难看,很做作。 蔡元培先生悼念徐志摩,很是精彩,“言语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均是诗,诗的意境渗透了,到处都有乐地;乘车可死,坐船可死,静卧室中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耳,不必视为畏途”。能写出这种漂亮的挽词,非得是前清的翰林不可。蔡先生以诗人来形容,恰如其分,准确到位。我不觉得徐志摩的诗有多好,却非常赞赏那种一举手一投足的诗人气质。他难看的走路姿态,他的矫情和做作,搁在普通人身上难以容忍,是徐志摩或许就可以接受。 徐志摩与郁达夫中学同班,与郁一样,他身上也有着非常明显的毛病。受传统影响,刚读到郁达夫的放荡不羁,心里总有些徐志摩疑惑,同样,对徐志摩的某些作为也是非常不理解。相形之下,放荡不羁还属于旧文人传统,徐志摩的做法就太出格。譬如太太挺着大肚子,他急着要离婚,便逼她去堕胎,在当时这很危险,太太害怕,他竟然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是典型的富二代,他接受教育,有充足的现大洋铺路。大家都知道,他是梁启超的学生,有一种说法,拜这么一位老师,他爹付了一千大洋。一百年前,是个天文数目。光中国的大学,他就念过三所,都半调子,读读就不读了。出国留学也一样,一会儿政治,一会儿经济,一会儿哲学,反正没一个准儿。认为哪个大学好,就跑哪个大学去注册,觉得哪位老师有名气,就自说自话拜人家为师。 他喜欢上了罗素,博士学位也不要了,立刻从美国启程去英国。最终也没能成为罗素学生,但他却如鱼得水,在英国学界玩得很欢。罗素生儿子,他不仅写信祝贺,还亲自张罗聚会,准备了红鸡蛋和寿面。西方文化人难免一种毛病,这就是喜欢卖弄似通非通的东方学问,徐志摩给大名鼎鼎的狄更生送了一套《唐诗别裁集》,这本康熙年间印刷的诗集虽然珍贵,但到了狄更生手上,基本上就是明珠暗投,暴殄天物。 很显然,有些事徐志摩做得十分俗气,很长时间,我都有一种不认可,不应该是诗人所为。现在想想,是把诗看高了,平心而论,徐志摩再俗,也比今天太多诗人雅得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