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常谈》(详注讲解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常谈》(详注讲解本)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0.24 6.2折 49 全新

库存5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自清|编者:侯会|责编:王海燕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6687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1857500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经典常谈》(详注讲解本)
编者的话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经典常谈》参考资料
一《说文解字》第一附录
《说文序》许慎(节录)
二《周易》第二附录
(一)《周易》六十四卦卦名
(二)《乾》卦的卦爻辞、《象》辞
三《尚书》第三附录
(一)《尚书》篇目
(二)无逸(《尚书》节录)
四《诗经》第四附录
(一)毛诗序(节录)
(二)《诗言志辨》序 朱自清
(三)关雎(《诗经》)
(四)芣苢(《诗经》)
五“三礼”第五附录
(一)《仪礼》篇目
(二)《周礼》篇目
(三)《礼记》篇目
(四)曲礼(《礼记》)(节录)
六“《春秋》三传”第六附录
(一)《春秋》三传目次
(二)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三)郑伯克段于鄢(《穀梁传》)
(四)《国语》篇目
(五)里革断罟匡君(《国语》)
七“四书”第七附录
(一)《论语》篇目
(二)《孟子》篇目
(三)《论语》二则 孔丘
(四)《孟子》二则 孟轲
(五)《大学》(节录)
(六)《中庸》(节录)
八《战国策》第八附录
(一)《战国策》篇目

内容摘要
 本书不是对《经典常谈》的简单再版重印,我们特别邀请了侯会教授对原著做出详注精讲,借以分享他多年研读《经典常谈》的心得。包括在每篇之前撰写“题解”以提纲挈领;对内文每个(或几个)段落撰写总结提示,帮读者厘清文章脉络;又对行文中的术语、典故、生僻词语做出详尽注解,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此外,侯会教授还编选了有助于阅读理解原著的若干资料,主要包括具有参考意义的经典原文节
录,与各篇主题相关的朱自清其他论著,以及“《经典常谈》人名词典”等。为了保持《经典常谈》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些内容作为附录,另编为“参考资料”一册。

精彩内容
 “四书”第七精彩文摘【题解】“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篇章,《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是孟子的著作,这两部在宋代也进入儒家经书序列,“四书”也因此在“四部分类法”中归属于“经部”。这四种书,最初为宋代学者程颢、程颐所推重,视为初学者入门书。至南宋学者朱熹,将这四种书加以注释整理,编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在后世被官方定为科举用书,影响至为深远。
【原文】“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
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这是那些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
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怎么说将来用得着?那些时候行科举制度。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科举分几级,考中的得着种种出身或资格,凭着
这种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作好作歹,都得先弄个资格到手。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每个学生都先读“四书”,而且读的是朱注,便是这个缘故。
将朱注“四书”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起的。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但《礼记》《论》《孟》在汉代都立过博士,已经都升到经里去了。后来唐代的“九经”里虽然只有《礼
记》,宋代的“十三经”却又将《论》《孟》收了进去。《中庸》很早就被人单独注意,汉代已有关于《中庸》的著作,六朝时也有,可惜都不传了。关于《大学》的著作却直到司马光的《大学通义》才开始,这部书也
不传了。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但最初用力提倡这几种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是初学者入德的门径。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