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风骨——言子家族文化及其遗产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33.26
6.0折
¥
5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蒋伟国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84312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1824458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蒋伟国,民国社会史、江南文化史学者。曾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广陵书社分别出版《民国黑白道》《中国道姑别样人生》《民国三教九流》《常熟文化的专属表情》等书籍。近年在《东吴学术》《社会科学报》《钟山风雨》发表《常熟的书院及其文化精神》《言子祭祀场所概论》《汲古阁的不朽传奇》《张謇与常熟的关系》等文章。
目录
开篇的话// 1
引子:中国“留学生”的先驱言偃// 5
第一部分.言偃及言氏家风研究
言偃:孔子政治理想的积极实践者// 13
言偃历史贡献探析// 21
言子祭祀场所概论// 39
履任中央地方的中低级官职
——言偃后裔人生足迹探析之一// 60
出任公私教育机构的教席
——言偃后裔人生足迹探析之二// 72
担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护者
——言偃后裔人生足迹探析之三// 85
充任提振家族凝聚力的中坚
——言偃后裔人生足迹探析之四// 99
言偃后裔低调处世的原因
——言偃后裔人生足迹探析之五// 114
言偃及其后人的慈善贡献// 131 古代书院奉祀言偃刍议// 144
第二部分.言子文化遗产录
缘起// 175
上编:不可移动之物质文化遗产
言子故宅// 180
言子墓// 183
言公井// 191
言子祠庙// 195
言子书院纵横谈// 200
文学桥// 210
寻常街巷中的言子踪迹// 213
言子碑刻// 217
言子故里碑亭// 223
中编:可移动之物质文化遗产
战国楚简中所见的子游形象// 226
《言子文学录》的前世今生// 231
言子画像塑像小纪// 235
言氏谱牒// 239言子后裔著述编撰一览表// 243
名家绘制言子墓// 247
下编:非物质文化遗产
“子游氏之儒”学派// 254
源自子游言行的成语// 258言氏大宗世系及支脉概说// 263
言氏族人共同遵循的行事规范// 268
岁时节令祭祀言子的基本程式// 273
言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280
民间传说中的言子// 284
附录一.言偃暨孔门师生大事系年// 292
附录二.子游后裔的箴言妙语// 300
跋.先贤未曾远去// 309
内容摘要
言子,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本书分上下两集。上集是对言子及其后裔专题研究的结集,共收录文章9篇,都是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下集收录与言子有关的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收录编研性的文字18则。通过专题研究与释读介绍的结合,立体呈现言偃的形象及其家族文化绵延2500年的整体风貌,还原言子在地方文化、江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精彩内容
开篇的话江苏常熟是南方夫子言偃之故国旧邦的所在地。作为言子身后百世的晚学,我一直觉得,生于斯长于斯的常熟人,对这位先贤是既有些了解又相当生疏的。因为不少土生土长的常熟人,知道言子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到过古城区的言子故宅、言子墓、言子专祠、言子巷、言子十里碑亭等遗址遗迹,听说过有关言子的传说故事,但言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对后世产生了何种影响,大多不甚了了。 这种感觉,在我被聘为言子文化研究会顾问后,变得更加强烈。
一次,一位同道提及,生活于春秋时期的言子,何以能在难以听懂方言、与当地人基本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下,突破重重艰难险阻,从长江三角洲的吴地,一路跋涉抵达了孔子游历讲学的中原大地?
他发出的这个疑问,触发了我的很多联想。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沉下心来,花了不少精力,查阅资料、理思路,模拟场景、找感觉,选读古籍、探究竟,通过循线索的抽丝剥茧、不离谱的挖空心思、多角度的上下求索、最大化的接近真实,梳理出了在我看来颇有探讨价值的十几个问题。其中有,身处吴地的言偃家世怎样、家境如何?言偃与孔子相距数千里,是怎么知道孔子设馆收徒授业,从而离乡别亲去拜师学习的?言偃北上问学,究竟作了多少次修正,才把目的地确定下来?与言偃同行的究竟有多少人,女眷是否随行?在春秋社会纷乱、人员不相往来、各地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言偃如何折冲樽俎,一路到达古鲁之境?初抵中原大地,言偃是如何得到尚在游历的孔子认可,被收为徒弟的?言偃与孔子最初接受的分别是吴文化、鲁文化,语系存在很大不同,他们是怎样开展教学、交流的?言偃被家长寄予修文偃武的厚望,他最初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什么?共同求学孔子期间,比之于其他学员,言偃如何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挥个人的优势?孔子提倡教学相长,他的思想中有多少言偃思维的因子?现在通行的《论语》中,哪些是孔子的思想,哪些是言偃的观点?言偃选取到相当于现在奉贤的区域传播儒家思想,是面对当时现实的主观选择还是因外力的影响?尊崇言偃为南方夫子,与当政者尊孔有什么样的关联?言氏家族的子孙作为儒学正宗的一个派系,为什么在十几个世纪的科举历史上成绩不那么显著?言偃对家族历史的影响,从华夏历史的长河中观察,究竟有多大?言氏在国内开枝散叶,究竟有多少分派支脉,安土重迁的族人为什么要选择离乡背井……这些问题,一经从头脑中形成,并被着意整理出来,便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难以忘怀。
不过,对上述问题的释疑解惑,让我在很长时间里仿佛进入了“黑障区”。因为言子的资料,集中在《论语》《礼记》《家语》《孔丛子》和《史记》等古籍中,本来就为数不多;而以往的研究,对原有的素材进行了无数次深耕,已很难从中获取新的灵感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使我认识到,要循着历史的脉络,重新看待、审视言子,只能从转换研究视角入手。
结合存疑的多个问题,我开始理出的初步写作提纲,仅仅是对言子的个体研究,况且只是一个论文的框架。随着对言子后人资料的逐步搜集、积累的不断增加,我感觉他们在家族力量形成、族属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开展、日常为人处世等方面,有着不少可以着笔之处,便有了在言子研究的深化、拓展上作些尝试的想法。这样才有了本书第一部分的基本轮廓。
言子直接师承孔子,在早期儒家学说的整理、完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继承人、传承者的作用。这种观点,在古代历史上已有人明确提出,到了近现代,康有为、郭沫若等大家在学理上进行了深化,并得到了众多研究者认可。
言子的子孙头顶圣哲先贤后代的耀眼光环,为继承并延续先祖开创的基业,要朝夕不懈学“礼”,因为“不学礼,无以立”;知“礼”,明了“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合“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循规蹈矩,而且于克制约束之中见心的自由,于恭敬辞让之中见心的高明。同时,要时时处处遵循“仁”的规范,按照孔子对“仁”所界定的主基调,把它内化成萌发于本心、产生于情感的自觉要求。言子的子孙中,绝大部分后代不辱先贤,为言氏祖业在2500多年时间里不间断的赓续不遗余力,添砖加瓦,发挥了勠力同心、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为聚族开展的谋世职、护故宅、修谱牒、葺家庙、缮祖茔之举,为育才创建书院、兴办教育、出任教席的做派,为诗书传家恪守祖训的坚持,在地方文化发展史乃至中华家族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可为后世镜鉴的浓重笔墨。
言子的深远影响,固然直接体现在言氏家族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在他留给人们的文化遗产上。重视前者、忽略后者,对于言子研究而言,都是不完整的。这是言子的文化遗产独立成篇的基本考量。
基于此,本书的第二部分,收录与言子有关的文化遗产,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撰写编研性的文字22则。这些释读介绍的文字,作为专题研究的有力补充,立体呈现言子的形象和他的家族文化绵延2500年的整体风貌,还原言子在地方文化、江南文化、华夏文化构建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