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
  •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9.11 5.8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志宾

出版社中国财经

ISBN9787509554395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29186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志宾:广州深圳人,85后文史作家。自幼熟读唐宋史书,已出版《汴梁如梦正繁华》《大宋幽影录》等书,并发表《王衍——清谈误国的背后》《诗语驿路话韩愈》等若干文化散文。

目录
梦华
  老饕行踪——孟元老和他的开封城
  武林旧游——周公瑾和他的杭州城
  樊楼灯火——两宋酒楼文化漫谈
  一瓯风月——江湖茶坊
百事
  满城风雨——宋代房租知多少
  吟叫百端——宋朝的叫卖声
  声闻天阙——击鼓鸣冤
  祝融之战——火政
  暮鼓晨钟——报时
  夏虫言冰——消暑
红颜
  三寸金莲——缠足
  巾帼庖厨——厨娘
  玉燕钗头——头饰
  胜日寻芳——女性出游
闲乐
  花样年华——从宋代男子簪花说开去
  狸奴往事——宋代养猫风气
  冲向云霄——宋代的蹴鞠运动
  瓦舍勾栏——都市游艺场
婚育
  罗带同心——宋代婚礼
  婚前婚后——宋代婚恋面面观
  暖泉初清——洗儿趣谈
  雏凤新声——人生的春天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梁志宾的《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是一本优美的散文体历史读物,从大量的优美诗词中挖掘出从高堂之上至江湖之远的、形形色色的历史记忆,可谓“话中有词,词中有话”。本书分梦华、百事、闲乐、
红颜、婚育五大主题,向读者娓娓道去宋人衣、食、
住、行的生活细节。它是一本有内涵接地气的枕边书,也是一段有料有趣的历史记录,打开它,你会领略到一片意想不到的风景。

精彩内容
 量茶士夏日方永,蝉声满耳,啜饮冰茶,最能解躁。冬夜悠长,雪落寒枝,手捧温茶,适可暖心。在四时的大宋茶坊,顾客用茶时,时光仿已凝滞。烛影摇红,苦后回甘中,他们不知已喝过多少泡茶。宋人将饮料统称为“凉水”,茶水亦属凉水的一种。以茶为主打饮品的茶馆,也兼售诸类凉水。在缤纷多彩的两宋都市中,茶博士给贵客推介的茶水,自不会单调。吴自牧开列过一份杭州茶坊的通用菜单:“(茶肆)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 擂茶是一门古老茶艺,今存于我国的闽粤赣地区。擂茶就是将茶叶与多种配料混合研磨,擂碎后,或冲泡或煎煮而成。杭州茶肆添卖的七宝擂茶,即为七种名贵原料混制而成的茶饮。七宝茶也是宋代的宫廷御茗,庞元英《文昌杂录》载:“仁宗每崇政殿亲试进士,亦赐大臣七宝茶。至今以为故事。”来到一间茶坊,一个个装扮清爽的茶坊伙计托着
装满茶碗的盘子,或在陈列有致的桌椅间穿行,或低首询问客人有何吩咐。这班伙计被宋人称作“茶饭量酒博士”,他们如受雇于酒楼,亦可简称“量酒”,在茶坊,则多称“茶博士”。茶博士之名首现于唐代的《封氏闻见录》:“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
鸿渐(陆羽)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陆羽虽是誉满寰宇的茶圣,可他在世时不被世人赏识,甚至还遭到李季卿的鄙视。但在李季卿的俗眼中,陆羽还算得上是会煎茶的茶博士。
不是人人都能当茶博士。“博士”本是学官名,只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具有广博的茶学知识与熟练的冲茶技艺的茶坊高级茶艺人员,才能被称为“茶博士”。那些只会干杂活的茶坊跑堂,是不能被称作“茶博士”的,薪资亦不如茶博士高。《夷坚志·茶仆崔三》中的主角崔三,“月顾直不过千钱,当不足给用”。茶博士只说自己的行话。譬如,南宋杭州的茶博士们每日计算所收的茶钱,不会说收了多少钱,而是以杭州为基点,到某地的里数来隐喻钱数。他们若说“今日到余杭县”,便指今日茶博士收了45钱,因为余杭县到杭州城的里程恰是45里。他们若说“走到平江府(今苏州)”,实指自己赚了360钱。所以,茶坊也是一个问路的最佳场所,而且你也不用担心会受欺骗。
常言道:“不怕官,只怕管。”除去官府,谁来管管这些茶博士呢?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认为宋代都市
几乎已全变为商业都市。伴随着市场业态的日趋成熟
,各个行会也在崛起。宋代行业的主事人俗谓“行老
”或“行头”“行首”。自古以来,茶楼就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处,小道传闻集散之地。所以,宋代茶行的行老亦为江湖的“百晓生”。州县新官到任时,他们如想尽早知掌本地的民风时态,都要先去拜会当地的行老,“密问三姑六婆、茶坊酒肆、妓馆食店、柜坊马牙、解库、银铺、旅店,各立行老,察知物色明目,密切告报,无不知也”。
除了在正规茶坊里工作的茶博士受茶会行老的管束,在午夜开封小巷,提瓶卖茶的小贩也受行老管制。据南宋郑樵《文献通考》记,宋代的卖茶小贩,也
须挂靠行会。“京师如街市提瓶者,必投充茶行”。
卖茶小贩在日间需为饱肚而奔波。晚间会提上一瓶瓶茶,到每家每户去碰碰运气,看有谁要点茶,或是谁
家需要他们代传口信,以赚点小钱。他们也是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他们和茶博士都对茶行行老负责。
茶业行老的声望较高,其属下的茶坊常常成为各行业者的聚会点。“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诸行寻觅本业人力时,也多需借一借茶坊的贵地,发布信息。因此,茶饮业行老常被推为当地商圈的“武林盟主”。
茶博士要是操守不谨,不仅会有失业之虞,闹到了行老那里,连在本行业甚至在本地再谋生路都很难了。
在话本《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那个在襄阳府万员外茶坊干活的茶博士陶铁僧,因偷了柜上的茶钱,被万员外赶走。陶铁僧倒还从容,他自以为“此处不留爷,只有留爷处”,不想万员外却吩咐“一尽襄阳府开茶坊底行院”,切莫雇用那个手脚不干净的陶铁僧。
宋茶坊所卖茶饮的卫生、卖相、味道也是让人放心的。这可参阅孟元老的一段记叙:“凡百所卖饮食
之人,装鲜净盒器皿,车担使动,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不过在茶行管不到的地方,茶的质量就没有保障了。宋朝行伍中……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