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5卷1945-1972)/历史研究系列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8.28
4.0折
¥
46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编者:杨栋梁
出版社江苏人民
ISBN9787214081551
出版时间2012-06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6元
货号30475583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振锁,1966年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毕业。现在任职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日本战后历史分会会长、中华日本学会理事。研究方向战后日本史、日本政治史。主要著作:《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日本战后50年》、《自民党的兴衰——日本金权政治研究》、《日本史》(合著)、《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于日本》(主编)等。译著多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后初期日本的对华认识与行动选择
一 战后初期的中日关系
1.战后初期日本人的对华认识
2.日本侨俘遣返问题
3.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日本兵
二 吉田内阁的对华政策与吉田茂的中国观
1.旧金山对日媾和与“吉田书简”
2.吉田内阁的对华认识与“日台条约”的签订
3.吉田茂的中国观
三 战后初期的中日民间交流
1.日本民间经贸团体
2.中日民间经济往来
3.内山完造与“日中友好协会”
第二章 敌对态势的形成与升级
一 鸠山内阁时期的对华政策
1.1950年代的中国
2.鸠山内阁的对华政策与行动
3.村田省藏访华与第三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二 岸信介内阁的反华态势
1.岸信介内阁与第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
2.中日关系急剧恶化
3.中日之间的“原则”之争
三 日本自民党知华派代表人物的中国观
1.石桥湛山的对华认识
2.松村谦三与中国
3.高碲达之助与中日贸易
第三章 在野党与民间人士的对华认识
一 日本革新政党的对华认识
1.日本社会党的对华政策
2.日本共产党及其对华关系
二 日本社会各界的中国观
1.日本国民及媒体的中国认识
2.日本学界的对华认识
3.竹内好与竹内实的中国观
4.日本右翼势力的对华动向
第四章 1960年代日本政府的对华认识与对策
一 池田勇人的对华观
1.“对华自主论”的真相
2.“推动中日贸易论”的界限
3.“一个中国论”的幌子
二 佐藤政府的对华认识与行动选择
1.积极的“政经不可分论”
2.消极的“慎重对应论”
3.倒退的“和平共存论”
4.片面的“中日复交论”
第五章 民间外交时代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与行动
一 中日复交前的日本经济界
1.友好贸易下的日本经济界
2.LT(MT)贸易下的日本经济界
3.贸易四原则与日本经济界
二 经济界代表人物的对华认识
1.大原总一郎的赎罪历史观
2.稻山嘉宽的贸易和平论
3.冈崎嘉平太的亚洲睦邻论
三 经济界对中日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1.经贸关系的发展
2.政治关系的先导
3.国民的相互理解与认知
第六章 田中内阁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一 “中美接近”与对华复交论
1.对“中美接近”的认识
2.政党及各界的对华复交论
二 复交谈判的准备
1.中日复交的目的
2.复交谈判的国际准备
3.复交谈判的国内准备
三 复交谈判的过程
1.在野党“补充外交”与中方草案的形成
2.中方草案的研究与日方草案的讨论
3.谈判中的分歧与争论
四 中日复交的评价
1.中日复交的意义
2.日本对中日复交的认识
内容摘要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5卷1945-1972)》由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著。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19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
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
五年侵华战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