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资料选辑(第172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史资料选辑(第172辑)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9.26 4.3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中国政协文史馆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20511308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688779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文史资料选辑》是1959年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下,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发起,以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生动鲜活地记录戊戌以来中国社会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收录的主要文章有: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对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回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讲述中国探月工程的缘起;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回忆等。



 
 
 
 

目录
特稿  谢辰生  我搞了一辈子文物工作
口述  欧阳自远九天揽月
    ——中国探月工程缘起
  黄宛  我的从医生涯
人物  陈漱渝  我的杂学
  梁秋川  父亲浩然与杨啸的457封通信
  徐东  徐盈、子冈与青年记者协会
    ——兼述二人在重庆的新闻活动
  姚景灿  朗宁家族跨越大洋和世纪的中国情怀
    ——在美国新闻大师西默·托平家做客侧记
  夏超一  寻步巡程
    ——记我的外公宾步程
纪事  阚珂  国家尘封档案中的家乡故事
  王逸峰  父亲在786厂参加雷达检修工作述略
  李万里  八路军抢运《赵城金藏》纪实
  张刃  徐铸成先生二三事
  梁耀君  草原深处来了乌兰牧骑
杂忆  爱新觉罗·恒钤  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祥贵人谭玉龄合葬始末
珍藏  冯友兰、胡愈之手稿

内容摘要
 本辑收录的主要文章包括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对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回顾;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讲述中国探月工程的缘起;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回忆;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原巡视员梁耀
君等。

精彩内容
 特稿我搞了一辈子文物工作谢辰生
在上海编写文物目录我搞了70年文物工作,可以说是一辈子了。我开始做文物工作,还得从我大哥说起。我大哥谢国桢,字刚主,是梁启超、王国维的学生,是明清史方面的权威学者,喜欢收藏图书、文物。受他的影响,我接触文物比较早。
1946年,我的伯父病逝,我们去河南安阳奔丧,需要
通过解放区,我们请周扬同志帮忙联系。过解放区时,我大哥遇见了好友范文澜。范当时在北方大学,他说这里的书很少,希望我们到上海帮他们买一批书,我大哥当然表示同意。于是,奔丧以后,大哥就带着我前往上海了。那时候他在上海的朋友很多,其中一位是徐森玉先生。徐森玉字鸿宝,当时是国民政府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上海的代表。
我们到上海的第三天,徐森玉先生请我们吃饭,还请了我大哥的熟人郑振铎先生作陪。吃饭期间,郑振铎先生
说他现在实在是太忙了,一方面要帮助政府接收文物,一
方面还要搞民主运动。他说他办了一个杂志叫《民主》,是一个很好的刊物,都是他一个人在张罗,忙不过来,希望能找人帮忙,但是经济上有困难,发不出什么薪水。徐森玉先生便对他介绍我说:“现在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来了,是不是可以帮忙?也不必要非得给什么薪金。”又问我愿意不愿意。我说:“我太愿意了。”这件事就这样在饭桌上定了。郑振铎先生让我第二天就开始去他家帮忙。徐森玉先生又提出他还有个任务也需要人,希望我最好同时既为郑振铎先生工作,也为他工作,也就是半天在郑振铎先生家,半天去徐森玉先生那边。我同意了。
徐森玉先生提出来的任务是编纂一份文物目录。当时抗战刚胜利,日本已经投降。我们希望将日本人从中国强取豪夺的文物做个目录,能列出多少就列出多少,以便向日本追回。当时定的题目是《甲午以后流入日本文物之目录》。那时候我正上高中二年级,本来打算通过解放区去延安,结果没想到跟着大哥来到了上海,但我对文物还是有一些常识的,也有一些兴趣,知道要做这个事情,我很高兴,觉得可以借此学习,就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了。
起初参与具体编纂目录的有三个人。除了我之外,那两位应该是搞经济的,对文物一点兴趣也没有,觉得这个事太枯燥,就走了。最后这件事落在了我一个人肩上。领导我的是合众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他指导我写、抄各种材料,而且要求每种材料必须有9份。我们当时抄写是靠复写纸,但一次只能复写4页,多了不行,所以每项内容至少得写两次,的确很累。这样干了9个月,我们掌握的所有资料——那基本上是全的了——都编入了这个目录。
《甲午以后流入日本文物之目录》一共写了9套,交给合众图书馆。后来图书馆留了两套,其他的都送交,由他们按这些线索去日本追讨去了,但最后听说没有成功。送交的7套,后来都没保存下来。留下的只有顾廷龙先生那里的两套,但那是复写的稿子,不容易长期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