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51.16
6.6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责编:李晓晨//侯依林
出版社科技文献
ISBN9787518990634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518626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本书正文部分包括序言和 4个篇章。序言由吴达和高文执笔。第一篇为
指数研究,主要开展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研究,从发展和均衡两个视角评价
2014—2019年京津冀协同创新状况,并与长三角开展比较研究,分析京津冀协
同创新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由高文、吴达和孟媛执笔)。第二篇为新型研
发机构,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非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创造、人
力投入、科技经费、创新产出和对外科技服务等开展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并
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由吴达执笔)。第三篇为财政科技投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
法对京津冀、长三角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开展研究(由孟媛执笔)。第四篇为科技
进步贡献率,采用索罗余值法测算 2014 —2019年京津冀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
京津冀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由王江平执笔)。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京津
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2014 —2019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相关指
标数据、指标解释,京津冀和长三角新型研发机构清单等。本书由吴达和高文
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天津市科技局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
大力支持,特别得到天津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王华峰院长、喻凯副院长
的亲自指导,同时得到北京立言创新科技咨询中心何平、王文霞、倪苹等专家
和河北经贸大学梁婉君老师的鼎力帮助。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天津
财经大学揣孟鑫、韩畅、孙睿和张港燕 4位研究生的大力协助。在研究过程中
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玄兆辉所长、
南开大学周密教授、天津大学张慧颖和张俊艳两位教授、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
研究院王红院长和聂永川副院长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关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内容很多,本书仅从指数研究、新型研发机构、
财政科技投入和科技进步贡献率 4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和视角有限,指标体
系、评价方法和分析内容未必完善,加上自身专业知识和研究水平有限,不妥
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指数研究
第一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
一、研究思路 …………………………………………………………………2
二、构建原则 …………………………………………………………………4
三、指标体系 …………………………………………………………………5
四、评价方法 …………………………………………………………………9
五、评价参照 ……………………………………………………………… 12
六、数据来源 ……………………………………………………………… 12
第二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结果…………………………………… 14
一、总指数评价 …………………………………………………………… 14
二、一级指标评价 ………………………………………………………… 16
三、二级指标评价 ………………………………………………………… 20
四、三级指标评价 ………………………………………………………… 34
第三章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评价分析…………………………………… 75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总指数创历史新高,河北发展速度加快 ………… 75
二、创新环境加速优化,三地发展愈发均衡 …………………………… 76
三、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创新成果日趋丰硕 …………………………… 86
四、创新经济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培育 ……………………… 95
第二篇 新型研发机构
第四章 文献综述…………………………………………………………… 109
一、什么是新型研发机构 …………………………………………………109
二、学术界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 …………………………………116
第五章 有关地区的政策制定与实施……………………………………… 123
一、北京市 …………………………………………………………………123
二、天津市 …………………………………………………………………126
三、河北省 …………………………………………………………………128
四、上海市 …………………………………………………………………130
五、江苏省 …………………………………………………………………132
六、浙江省 …………………………………………………………………135
七、安徽省 …………………………………………………………………137
八、广东省 …………………………………………………………………138
第六章 统计分析与比较…………………………………………………… 142
一、机构数量 ………………………………………………………………143
二、人员情况 ………………………………………………………………145
三、经费收入 ………………………………………………………………151
四、研发人员 ………………………………………………………………160
五、研发经费 ………………………………………………………………167
六、科技成果产出、对外科技成果转化与对外服务 ……………………180
第七章 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93
一、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目的 ………………………………………193
二、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现状 ………………………………………198
三、对各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思考 ……………………………………208
四、对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有关建议 ………………………………218
第三篇 财政科技投入
第八章 文献综述…………………………………………………………… 230
一、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230
二、财政科技投入现状研究 ………………………………………………232
三、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233
第九章 京津冀区域财政科技支出现状分析……………………………… 237
一、财政科技支出水平基数大,相对增幅较低 …………………………237
二、财政总支出稳定增长,财政科技投入强度较为平稳 ………………240
三、财政科技支出占 GDP比重稳定,但缺乏增长 ………………………243
四、撬动全社会 R&D经费投入的杠杆作用不足 …………………………245
五、科目支出较为分散,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不足 ………………………248
第十章 京津冀: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分析………………………… 252
一、研究方法 ………………………………………………………………252
二、指标设计与数据处理 …………………………………………………253
三、评价结果 ………………………………………………………………255
第十一章 总结及对策建议………………………………………………… 267
一、加强资源交流,优势互补 ……………………………………………267
二、加大财政科技支出水平 ………………………………………………268
三、合理规划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经费支出 ………………………268
四、推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 R&D经费投入 ………268
第四篇科技进步贡献率
第十二章 科技进步贡献率文献综述……………………………………… 272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及其测算方法 ………………………………………272
二、加入无形资本变量的测算 ……………………………………………276
三、基于地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277
四、文献评述 ………………………………………………………………278
第十三章 京津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280
一、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基本判断 ………………………………………281
二、测算原则 ………………………………………………………………282
三、变量和弹性系数(权数)的确定 ……………………………………283
四、测算方法 ………………………………………………………………285
五、测算结果 ………………………………………………………………287
六、基于测算结果的分析 …………………………………………………289
七、京津冀与部分沿海发达地区比较 ……………………………………289
附 录………………………………………………………………………… 291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291
二、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创新指标数据 …………………………………292
三、京津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解释 ………………………………………305
四、部分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政策文件情况 …………………………310
五、部分地区省级实验室建设名录(含在建) …………………………312
六、京津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基础数据 ………………………………320
参考文献……………………………………………………………………… 326
内容摘要
本书包括四个篇章。第一篇为指数研究篇,从发展和均衡两个视角评价京津冀协同创新状况,并与长三角开展比较研究,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篇为新型研究机构篇,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非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创造、人力投入、科技经费、创新产出和对外科技服务等开展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第三篇为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京津冀、长三角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开展研究。第四篇为科技进步贡献率篇,采用索罗余值法测算京津冀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京津冀科技进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