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6.7 5.4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鲍十

出版社文化发展

ISBN9787514226430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0770027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鲍十,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拜庄》、《葵花开放的声音——鲍十小说自选集》、《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扮演者手记》、《芳草地去来》,长篇小说《痴迷》、《好运之年》,日文版小说《初恋之路》(盐野米松译,日本讲谈社出版)、《道路母亲?樱桃》(三好理英子译,日本东方出版社出版)等。有作品在台湾地区发表。另有《子洲的故事》(関口美幸译)、《葵花开放的声音》(関口美幸译)、《冼阿芳的事》(関口美幸译)、《西关旧事》(尤利亚·梅莉尼科娃译)等小说被译为日文及俄文发表。

目录
纪念
走进新生活
春秋引
泽地的恋情
东北平原写生集
秋水故事
霞镇的驱逐
为乡人作传
闹秧歌
西关旧事
在小西园饮早茶
卖艇仔粥的人
冼阿芳的事
咸水歌
一枚书签
买房记
印象鲍十:从冰城踏入火城的马
鲍十主要著作目录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鲍十创作于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16篇。
中篇小说《纪念》是其早期的代表性作品,后被改编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曾获得广泛的影响。系列作品《东北平原写生集》是一组表现东北乡村面貌的短篇小说,其写作历时十数年,对发生在那块土地上的历史记忆人文面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后受到文坛关注。短篇小说《西关旧事》《冼阿芳的事》《在小西园饮早茶》《卖艇仔粥的人》《咸水歌》等,都是以广州为背景的小说,作品生动描绘了这座南国都市的独魅力的市井生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南方意蕴。
鲍十的写作以质朴见长,固执于他对现实世界的一己感受,值得关注。

精彩内容
纪念一
每年只在这个季节,明丽的阳光才会从房脊后头漫过来,瀑布似的哗哗直响,又灿烂得耀眼,带着一股烤土豆的气味,烤得过了火,一股焦煳味儿。
每天一过四点钟,在小学校操场上搅成一团的喧闹声,就像浓烟一样被孩子们带着,向大门那儿移过去了。然后,又沿着当街,沿着淹没在庄稼地里的村路,渐渐远去了,一丝一缕地消失了。
学生走了,老师也走了,学校一时静悄悄的。这会儿,房脊上正有几只麻雀在梳理羽毛,把身子弄得蓬蓬松松的,看去就像几个小小的毛茸茸的球儿。
校长老骆最后一个走出了办公室。他锁了办公室的门,也向大门那儿走。老骆走路向来脚步极轻(有人说,就像猫儿似的),但是,这也在刚刚平静了一会儿的门窗的玻璃上,在围墙的墙根处,在整个院子里,都唤起了共鸣,回荡着,许久也不散去。
校长老骆走着走着,悄悄又停下脚步,并且转了身,似乎要看看是不是锁了门,是不是掉了啥东西。其实不是的。天天如此,这不过是个习惯。
校长老骆站在那儿,任凭阳光泼得他满头满脸。他的宽阔的瘦脸又白又光,眼睛亮闪闪的,却一副沉静的样子。他是个身材高大的人,只走是太瘦了。最瘦的是他的脖子。还有那两条腿,让人立刻就想起了扭秧歌踩的高跷。不过,看上去他精神还好。
一排七间草房,无声地对着他。那几只麻雀,仍然蹲在房脊上,却不再梳理羽毛,静止下来,专注地望他,小眼睛一闪一眨的,十分调皮,仿佛使着眼色,充满了暗示。
老骆依然是那副沉静的样子,似乎很轻松,其实心里正在想着别的事情。
他刚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儿子叫骆玉生,几年前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了。他在信里告诉儿子说,他就要盖新学校了,就在暑假盖,把旧学校拆掉,盖个全砖的,挂瓦。
这件事,我想了多少年了!他在信里说。我已经和村长谈过多少次,村长总算答应了。不过还要开个会,正正经经商量商量,就在今天晚上。
我就想盖个好点儿的学校,一直想。他在信里又说。在我心目中,这早已不单单是个学校了,是个什么呢?我也说不清。当然,现在的学校也确实太旧了,墙上直往下掉土,坐在屋里能看见天空。
你爸老了,没几天就六十岁了,这个梦必得圆了,不然就没有机会了。他最后这样写道。
当初,在写到这儿时,校长老骆曾经动了一下心,脑袋也突然一热,自觉很悲壮,也有一点点的伤感。
老骆又站了一会儿,才离开了学校。这时,操场上重新响起了脚步声以及脚步引起的回声。尽管老骆脚步轻,回声却很响。
老骆注意到,那几只蹲在房脊上的麻雀,一齐“扑啦啦”地飞起来了。老骆的家在屯西头,每次回家必得穿过整个屯子。
屯中一条土街,两侧排列着间间平房和草房。每家都有一个小菜园。这个季节,正是屯子十分丰满的时候。每个菜园里都红红绿绿的,看去又杂乱又鲜艳。屯里和学校一样的安静。农民们都下田干活去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自家门口,或者在打开窗子的炕上昏昏欲睡,一待街上有人走动,却又马上睁大眼睛,看看这人是谁。
每个人都看见了老骆,每个人都跟他打着招呼:“骆先生,下学了?”老骆便说:“下学了。下学了。”老骆到家时,见老伴儿正在菜园里割韭菜。韭菜炒鸡蛋,这是老骆最爱吃的菜。老伴儿名叫田招弟。不过,这是她从前的名字,现在已经没人再叫了,只有老骆偶尔还叫。招弟手握一柄小镰刀,蹲在一畦碧绿碧绿的韭菜跟前,一根一根割得极仔细,根本就没听见老骆的动静。直到老骆叫了她一声,她才吃惊地抬起头,说:“呀,你回来了?吓我一跳……”一边说一边站起来。
老骆朝屋里走。招弟出了菜园,跟在老骆身后。老骆进了屋。招弟留在厨房洗韭菜。屋里凉瓦瓦的。招弟一边洗韭菜一边对老骆说:“你看你的脸色呀!先上炕躺一会儿吧。饭一会儿就好。”老骆马上答应道:“哎,哎……”对老骆来说,招弟的话就像命令,他不能不听的。和老骆一样,招弟也是个干瘦的人。虽然干瘦,精神头却比老骆足,整天张张罗罗的,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实际上,是招弟一手操持着这个家,吃的,穿的,样样都需她亲自动手。她简直就成了老骆的保姆。尽管他们都老了,这一点反倒越发明显。说来有点可笑,老骆甚至是怕她的。在许多事情上,他对她一直言听计从。当然,老骆也乐得这样。老骆也一直心存内疚,总觉得招弟天天太辛苦了。老骆哼哼唧唧地往下脱外衣。外衣里面还有一件背心。外衣是一件小褂,深蓝色的。尽管天气这么热,他却一直不肯将小褂甩掉。招弟说过好几次了,说你光穿一件背心得了,那多凉快!他却总说那也太不严肃了,招弟也就懒得再说了。尽管招弟事事都管,有些事还是管不了的。
老骆哼哼唧唧地感到很舒服,从头到脚都舒服呐。
这时候,招弟又在外屋说:“明天就放暑假了,也不知道生子能不能回来。”老骆说:“我刚才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他现在工作了,不比从前念书那会儿,哪儿还有暑假!”招弟说:“他爸你说,生子要是不考学,是不是我连奶奶都当上了?”老骆说:“那还用说。”两个人就不再说话了。外屋,传来招弟打鸡蛋的声音。老骆在炕上躺下来。不知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他总是觉得特别累,在学校还能坚持,一回到家,就累得不行了,好像浑身的骨头都要散了。不过,他没把这种感觉对招弟说过。
老骆拿过一本书,打算躺在那儿看。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了。这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1962年出版的。有一次他到县里开小学校长会,在书店里看见了,买回来的。算来已经三十多年,书面已经发黄变脆了。
过一会儿,招弟叫老骆吃饭,招弟说:“他爸,饭好了,来吃饭!”叫了一遍,没听到回答,招弟就进了屋,一看老骆已经睡着了。老骆甚至流出了口水,那本《十万个为什么》打开着放在手边。招弟就不再叫他了,在他身边轻轻地坐下,等他醒过来。
那一刻,招弟心里充满了柔情,她知道他这是累的。不是一天的累,这是日积月累的累呢!她不由想起许多往事来,想起当年的老骆有多么年轻,多么精力旺盛。“人哪,说老这就老了!”招弟对自己说。
这时候,她对老骆,也对自己,突然充满了怜悯。她的心就像一片温水,热乎乎的,又沉重又饱满。
她想起老骆说过,说他俩就好比一挂马车的两只车轱辘,缺一只这挂车就坏了……想起这个比方,她心里竟然“咯噔”一跳,心说,我怎么想到这儿来了!便有了一种不安,仿佛这是个预感,一时十分恐惧……恰在这时,老骆醒了。他吧嗒着嘴,觉得好多了。又看见招弟坐在身边,却有点不解,问:“咋回事儿?我睡着了吗?”说完还“哎呀”了两声。
随即又说:“饭好了没?快吃!今下晚儿我还有事呢!”一边说,一边急忙下了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