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故事最中国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0.79
4.3折
¥
4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军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35495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003287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以及1994-1995年分别在英国UniversityofSussex和美国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1997年以来,他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等做访问研究员和客座教授。他是中国颇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用中文和英文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包括《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ofAsianEconomics、JournalofChineseEconomicsandBusinessStudies、EastAsianReview等。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问题与解释》(2003)和《组织、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2004)等。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评论和观点频繁见诸国内外重要的媒体,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他还是《经济观察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1997年以来,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联合国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UNU-WIDER)、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等做访问研究员和客座教授。他还是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在内的许多大学的ExternalExaminer和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在内的特邀审稿人,他是众多的经济学期刊(包括《经济学季刊》和《ChinaEconomicJournal》在内)的学术委员。
他是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中国的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用中文和英文在包括《经济研究》、《JournalofAsianEconomics》、《JournalofChineseEconomicandBusinessStudies》、《EastAsianReview》等在内的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问题与解释》(2003)、《组织、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2004)和《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2005)等。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评论和观点频繁见诸于国内外重要的媒体,包括《NewYorkTimes》、《PinancialTimes》、《WallStreetJournal》、BBC、PBS、ABS等。他还是((Project-Syndicate))、《经济观察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财经杂志的专栏作家。
目录
代序 张军给我上了一课(张五常)/I
第一部分
再问中国的经济转型为什么成功?/3
“为增长而竞争”的意义/13
为什么国家能力的建设很重要?/20
中国的模式就是不止一个模式/24
把谁的激励搞对?/27
思想的冲击:张五常巧解中国的经济制度/31
苏联悖论:读盖达尔《帝国的消亡》/38
为《为增长而竞争》而写/43
转型的使命——为陈钊序/57
走向前沿——读钱颖一新著《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61
中国的政治是个优质资产/66
增长的困局/68
增长的理由/71
迷失在亚洲增长/74
我又想起了熊彼特……/77
为了和谐: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市场治理?/80
大江东去,浪淘尽:中国入世五周年告诉了我们什么?/84
中国人世给经济学家的教训/87
第二部分
印度的经济增长是另类的吗?/91
再说印度增长/95
印度和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97
闹猛的中印竞赛/101
中国和印度相互看齐什么?/104
中国成为制造大国是必然的吗?/106
第三部分
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消费因素?/111
我们真的相信国内消费不足吗?/113
为什么消费不足可能是个伪命题?/118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储蓄这么多?/124
无知的增长/127
该压什么样的投资?/130
治理危机还是统计危机?/13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136
把账算清也是不错的研究/139
改革越来越技术了/143
增长的分歧/146
麻烦的分配政策/149
再分配政策可以抬起消费物价/153
第四部分
苏南现象:财富是交换出来的!/159
“草根”为何成大器?/162
这样的故事最中国/165
为什么说产权比财富更重要?/169
真实的GDP,真实的产权:读梭图的《资本之谜》/172
垃圾经济的“神话”?/175
小议创新与创新型国家/178
创新就是改变以往成功的想法/183
创业与教育/185
服务业不发达的苏联因素/187
生煎馒头为什么做不大?/190
假冒伪劣为什么那么猖獗?/192
高房价是被识别出来的/195
“国有制”的喜宴/197
怎么才算国家富强?/200
建设上海有多重要?/202
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204
拿还是不拿高薪,这不是一个问题/207
为什么要成为“中心”?/210
第五部分
我们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例外吗?/215
全球危机改变了中国?/219
金融海啸如何影响美国和中国?/222
金融危机了,思想不能危机/225
两种类型的经济下降/227
中国经济为什么可能率先复苏了?/230
该怎么理解流动性过剩?/234
容易的货币不容易花/237
是什么制造了中国的宏观现象?/239
中国的宏观繁荣为何与贸易顺差并存?/244
中国会告别低利率时代吗?/246
为8%简单算笔账/249
聪明的政府、吵闹的经济学家/252
关注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255
第六部分
“招商引资”的由来/261
“深圳特区”为什么会遭遇那么多的批评?/266
特区与中国沿海开放战略:经济学家知道些什么?/270
“莫干山”上的价格论战/274
“巴山轮会议”/278
涨价的追问与追忆/283
通货膨胀是怎么离去的?/288
中国早期通货膨胀的理论贡献/291
对双轨过渡的争论与“配套改革”动议/295
1994年的分税制/299
“光荣革命”(1):国有企业的激进改革/303
“光荣革命”(2):“包”起来的国有企业/307
“光荣革命”(3):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310
“光荣革命”(4):新型国有企业的成长/314
第七部分
中国还在你身边/321
增长的故事(1)/324
增长的故事(2)/326
增长的故事(3)/328
价格死了,价格万岁/331
收入是重要的/334
为什么人的行为是可解释的?/337
谁是企业家?/340
有时候,我们是需要老板的/342
观奥运的闲言碎语/345
后记/348
内容摘要
《这样的故事很中国》分为七部分,收入了张军教授近年来发表的经济短评和读书随笔90多篇,从多个观测视角“讲述”了发生在中国经济变迁进程中的“中国故事”,是很好重要的经济发展的故事。
主编推荐
《这样的故事很中国》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一个犯不起错误的国家,也因为这个约束条件,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持续的变革和创新来不断寻找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因而,经济的转型和增长总是可以在每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作出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媒体评论
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一个犯不起错误的国家,也因为这个约束条件,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持续的变革和创新来不断寻找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因而,经济的转型和增长总是可以在每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作出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有时候的确很难把中国经济想象成一个单一的体制。地区的差异为我们检验一些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假说提供了观察样本,而这样的检验通常只有在跨国数据中才能做得到。由这些差异所构造的自然试验也是经济研究者可以依赖的很重要的信息来源。
中国没有恪守固定的模式,而是允许不同的地方尝试新的不同的模式,这样的做法在其他转型经济里很少出现。很难说这是中国政治的优点还是缺点。但无论如何,这使得中国的体制变革总体上带有了浓厚的经验主义和自然演进的性质。
由于创业精神是没有可靠的指标来考量的,因此,我们就没有办法去对创业精神定价,从而也就没有关于创业精神的“市场”。一个创业者是不会到“市场”上去“卖出”他的创业精神的。一个企业家是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而成为企业家的。
说张军的文章写得好,因为他把我的经济增长思维与行内的经济增长学说互相比对,发现二者之间没有一丝关联。我没有跟进他家之说多年了,张军给我上了一课。
——张五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