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9.08
5.2折
¥
36.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其它
出版社文化发展
ISBN9787514221756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8元
货号30133164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下重晓子(AkikoShimoju),日本知名心理学研究者、时事评论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国语国文学系。曾是NHK首席女记者,现任日本PenClub副会长、日本旅行作家协会会长。脾气暴躁的父亲、异常溺爱女儿的母亲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有了《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这本书!
目录
序 其实大家都不了解自己的家人
第一章 如何处理困难的家人关系
盲目相信家人的人
为何会盲目相信家人
不婚男女增加的原因
对孩子无法放手的父母,让人看不下去
家人不睦,孩子还是能安稳成长
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是个乏善可陈的人
家人的期待是最可怕的压力来源
为子孙留下遗产就是对的吗
金钱,让家人关系变得丑陋
即使是夫妻,也未必能真正相互了解
第二章 家人这种病
只会讲家庭私事的人很无趣
聊私事就是想自夸或抱怨
和他人比较家庭私事是万恶根源
称呼丈夫为“一家之主”的畸形文化
“为了孩子而不离婚”是正确的吗
没有比婚姻压力更大的事
女性一定得要孩子吗
对不孕的女性说“给我生孩子”实在太残酷
也有人因被家人舍弃而过得不错
孤独死并非不幸
死后不进家族坟墓的人越来越多
就算不结婚,和别人一起生活也是很重要的
家庭相册代表的意义
家庭有时让人感到身心俱疲的
第三章 了解你的家人
因家庭照护而增进的亲子关系
父母需要被照顾时,才会表现出软弱的一面
家庭为何具有排他性
以家庭为名的暴力
不被人依靠的孤独感
不断改变的家庭结构
家人关系又近又远
只有两个人的家庭
印有全家福的贺年卡是一种强行推销幸福的方式
真正的家人关系和血缘无关
第四章 给离世家人的信
了解家人就是了解自己
给父亲的信——最重要的遗物
给父亲的信——男人间的吵架
给父亲的信——堕落的偶像
给父亲的信——家庭瓦解
给父亲的信——主治医生的信
给父亲的信——病情骤变
给母亲的信——父母信件
给母亲的信——自信的母性
给母亲的信——反抗旧生活
给哥哥的信——无法挽回的遗憾
给哥哥的信——缠绕的线
给自己的信——最后还是孤身一人
内容摘要
愈亲近的人,愈让人感到疲倦、恐惧!颠覆传统
视角,重新思考“家人”的意义!
对于家人,我们总是习惯于互相依靠,却又时常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到,所以家人也会成为烦恼的来源。下重晓子著的《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一书,开篇提出“何为家人?”“你了解你的家人吗?”作者以其自身经历和独特的心理视角,细述要正视家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如
何解决;不再复制父母的错误教养和婚姻模式;与伴侣建立良好的沟通,懂得正确表达爱与关怀,给孩子更健康的家庭生活。
关于父母:父母需要被照顾时,才会表现出软弱的一面;父母会对孩子有所期待,孩子也同样会对父母有所期待……关于伴侣:即使是夫妻,也未必能真正互相了解;称呼丈夫为“一家之主”是一种畸形文化;“为了孩子而不离婚”是正确的吗……关于子女:家人的期待是最可怕的压力来源;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是个乏善可陈的人:家庭不睦,孩子还是能安稳成长……关于自己:就算不结婚,和他人一起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只会讲家庭私事的人很无趣;了解家人就是了解自己……有爱就有伤害,有期待就会被期待。当面对家庭问题时,别说一切都是家人的错!
精彩内容
我在电视台担任记者时,曾经采访并报道过类似
的事件。在我采访时,也常听到类似的反应和言论。
若是在自家附近发生了火灾、盗窃或杀人等社会案件时,就会有人说:“这附近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或者说:“在这么安静的住宅区发生这种事,我想都没想过。”大家认为自己的身边都是好人,不可能发生这种恶劣事件,或者觉得这类事件跟自己无关,只有在电视或报纸上才会看到。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电信诈骗,骗子会假装成受害者的孩子或孙子,假装陷入困境,然后打电话请求金钱支持。他们会以公款遗失或是被偷,急需用钱;或是谎称自己感冒;亦会有人佯装成警官等为理由。总之,诈骗手法日新月异。
为何会有人把家人的请托毫不怀疑地信以为真呢?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太相信家人,把家人的危机当作自己的,觉得非救不可。
但是,就算骗子再怎么伪装,为何只凭一通电话就能轻易上当呢?为什么不经确认就相信了那样的谎言呢?
我想,在欧美,这样的诈骗估计很难成功。但是在日本,尽管这种电信诈骗案频频登上报纸版面,警察机关也常提醒大家要注意,但是一旦发生在自己身上,被害者大多会自认倒霉,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难怪这样的受害者一直没有减少。
我在银行曾经目睹过这样的情况。有位年长的妇人正打算汇出大笔巨款时,被银行职员察觉到异样进而询问,妇人马上回答:“如果不赶快汇出去,我的孩子就惨了。”大家把孩子的危机看成自身的危机,就算是已经成年的孩子,也仍会想办法帮助他。
虽然这也许是温馨感人的亲情使然,但是缺少理性谨慎的思考,慌乱下就容易做出有欠思虑的举动。
日本和欧美社会有一个决定性的差异,就是个人主义和家庭主义的不同。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或哪个不好,但在家庭这个单纯的空间里,犯罪确实是比较容易潜入的。
我也曾经接到过一通电话,对方知道我的姓名,还说我先生因为在电车上骚扰女性,被扣留在站长室。并且对方表示自己是帮我解决这件事的律师,还要
私下和解,因此让我去筹钱。
我知道我先生那时正要坐电车到大学教书,所以就将计就计,仔细问他“那个人身高是多少”“是胖还是瘦”等。
果然如我所想,确实很可疑。我一问,电话那端的人一时语塞。所以就算对方装得再像,只要我们好好询问细节,就不会上当。
因为是家人的事,所以很难保持平常心,就算觉得可疑,也一心想着要赶快解决,所以才让对方有机可乘。为何我们会失去怀疑和再次确认的冷静呢?
为何会盲目相信家人我们往往会认为家人之间有深厚的信赖基础,应该不会发生冲突,所以不愿承认家庭成员的个人想法与自己之间的差异。
我总是在某个案件或事故发生时,想着也许明天就轮到我了。所谓的家庭,其实每位成员都是不同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即使产生冲突,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虽然不至于发生什么大事,但是亲子间的争执或兄弟阋墙等也都是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可能是当时有一方忍了下来,或是另一方有所缓和,之后就好像若无其事地照常过日子。可是,积少成多,小嫌隙可能会变成大心结。
在我家,家人之间也是会闹别扭的。父亲因为无法克制战后被迫卸下公职的焦躁情绪,有时会对母亲动手。
P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