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做蠢事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3.19
6.4折
¥
3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法)西尔万·德卢伟|译者:张少琼|绘画:(法)玛戈特
出版社格致
ISBN9787543227200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812129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玛戈特(Margot),真名为尼古拉·瓦蒂斯(NicolasVaidis),玛戈特为其笔名。绘画冒险家,其所有的绘画故事皆取材于自己的环球之旅。同时也是插画家和情景对话与连环画的创作者。这是他第二次以“咕可”们为漫画人物创作科普插图。
西尔万·德卢伟(SylvainDelouvee),法国雷恩第二大学社会心理学讲师,同时担任《国际社会心理学手册》杂志主编以及psyctlologie—sociale.org网站编辑主任。
目录
译者感言
前言
1.“其他人会怎么做?”
社会影响和社会规范
2.“火星人来了,快逃命吧!”
群体恐慌
3.“好像……”
谣言的传播
4.“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社会影响和从众行为
5.“你很无能!”
社会分类效应
6.“这是世界末日!”
信仰和认知失调
7.“请继续……”
权力服从
8.“你无能为力!”
极化和群体思维
9.“没有,我什么也没听到,怎么了?”
冷漠和旁观者效应
10.“让我出去!”
斯坦福监狱
11.“谁是我的邻舍?”
好撒玛利亚人的寓言
12.“滚吧,蠢货!”
社会思维和“互连”
后记
内容摘要
你一定有过手足无措或惶恐不安的经历。在陌生
的环境里,你会怎么做?
社会中的他人到底让我们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也许我们会说,“我们彼此不同,而他们都一样”。因此,我们——西尔万·德卢伟著的《我们为什
么做蠢事》的读者——之间各不相同,而没有读这本书的人,他们都一样。
幽默与社会心理学相结合,翻转你的思维定式,了解我们为什么总是做蠢事。
精彩内容
在独立实验之后,如果把这些参与研究的实验者放到集体情景下,会有什么不同昵?换句话说,在建立了自己的个体标准之后,和其他人一起参与实验,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谢里夫进行了同样的操作,但这次是集体实验:随着和群组内其他人一起参与评估,个体标准和变量越来越趋向于同一个标准和同一个变量。每个参与者逐渐改变他们自己的初始参考系统(每个个体都不一
样),从而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系统。每个人将放弃或者逐渐改变个体标准,和其他人共同建立群组标准。
这个标准是由多个个体的评估汇合集中建立起来的。
群内集体标准的建立模式,有时候是因为某一个参与者超强的影响力(例如,某一个人貌似非常自信,其他人就会以他为例),有时候是大家都朝着一个中立的立场妥协,还有时候是大家共同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标准。
最后一个让谢里夫感兴趣的情景,就是当建立起一个群体标准后,个体在单独的情况下,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这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实验。在进行了集体情景实验后,我们又让参与者回到个体情景。这时,他们使用了之前所建立起来的群体标准(集体标准)。当他们单独评估光点的移动距离时,他们没有再次建立个人参考系统,而是使用了集体所建立的系统(并不是有意识的)。
谢里夫解释,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为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因为参与者所处的情景有着模糊的特点,再加上他们已经有了之前的经验,所以他们不确定答案的有效性。“我做得对吗?我是不是做错了?另外一
个同学,他是不是已经有过类似的经验了?可能他是学自然科学的,因此他给出的估算应该比我好?”因此他们试图减少不确定性。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让他们评判答案正确与否,因此参与者根据组内其他成员的回答来调整自己的答案。模糊情景导致个体成员之间相互模仿评估。
穿越大西洋,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下法国人日尔曼
·德·芒特莫兰(GermainedeMontrmollin)著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法国,这位社会心理学家希望能够复制谢里夫的实验,以便更好地理解规范化的形成过程,即理解群体规范是怎样形成的。
芒特莫兰不再重复自主运动实验,而是在一块简
单的板子上投射了80个不同颜色的小圆点。因为这些圆点只出现4秒钟,因此来不及数清楚。几乎没有学生是这种活动的专家,即使他们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每个学生要估算出小圆点的数量,在进入下个实验之前,他们可以和群内的其他成员交流。当然,因为没有一个学生之前做过这样的练习,因此也无法在4秒钟的展示之后给出明确的答案。
谢里夫的研究显示出学生的答案具有趋同性。芒特莫兰认为,参与者们考虑到群组内答案分布的特点,他们会自动扮演统计师或者数学家的角色。每个人用同样的方式思考,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答案会如
此相似。因此,答案的趋同说明每个人脑子里的计算都是一样的。大家都算出自己的答案和其他人的答案的平均值,最后,所有人都得出了差不多一样的结果。
当然,这个平均值的得出,仅限于一些貌似是正确答案的数据。如果群内一个成员提出他看到了3个或者4532个小圆点,没有人会重视他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参与者会忽略一些异常的答案,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和他的答案近似的一些估算结果上。
几年之后,另外一个法国研究者,塞尔日·莫斯科维奇(sergeMoscovici)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他阐释趋同或者标准化现象的产生是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在我们刚才介绍过的两例研究中(谢里夫和芒特莫兰的实验),实验的设计使成员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
事实上,在得出自己的估算之前,需要对所有的答案有整体的了解。因此,每个参与者或多或少会在意他的估算和其他人的估算之间的差距。因此,莫斯科维奇认为存在估算冲突。然而,这个冲突有点与众不同,因为不管是在光点移动还是在小圆点数量的实验里,没有一个成员会真的忠实于他自己的答案。所
以,成员之间无需“为了答案而打架”或者把一个答案强加给其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冲突,每个人都尽量把自己的数据趋同于其他人的数据。
因此,规范化就是一种避免冲突的协商结果,但这种冲突避免只在一种特殊情况下适用,那就是参与者不会被评判。否则的话,他们不仅不会避免冲突,而且还会制造冲突。所以,规范化就是集中大家的意见,而不是一方尽量去说服另一方。
P13-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