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推荐序一
天奇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魏武挥
郭楠是我认识相当久的一位年轻朋友。我知道她自工作以来,就一直“混”在内容生态江湖,还“混”得风生水起,我想,这和她一直以来的努力勤奋且行业嗅觉敏锐是密不可分的。
当下,谁都会承认,B站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内容生态。作为一种媒介表现形式,视频在4G技术的加持下,早就成为移动互联网里重要的分发内容。而弹幕这一互动形式,亦从早年的亚文化,走向了今天的主流文化。
郭楠很早就很有灵气地嗅到了这一趋势,自己也躬身入局,成了一名不错的UP主。但她就像一个社会观察家和研究者一样,不仅自身深度卷入其中,还能做到抽身出来,客观冷静地分析这一个大趋势中所蕴含的种种战术细节。她把自己的这份观察和研究,写成了你我面前的这本书。
我觉得,无论是内容创业者,还是营销从业者,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战手册:既能深入理解B 站这个平台的运作机理,又能学会如何在B 站海量的UP主中拔得头筹,也可以帮助企业主掌握UP 主投放的窍门。这是一本相当可读的“创业指南”,也就是说,如何利用到这个大趋势,利用好B 站惊人的流量,来为我所用。
推荐序二
B 站UP 主@ 毕导THU
那是2011 年,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隔壁寝室的同学来我们寝室玩时说:“推荐你们上B 站啊!可有意思了!”那时4G 网络还没商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没到来,整个内容生态才刚刚起步,我们拿着老式的电阻屏手机,不知道在这个新奇的网站上能看点什么。
谁能想到,10 年后的今天,5G 手机已经快速普及,看视频成了每个人的日常习惯,B 站在一片内容的红海中成了年轻人聚集的社区,而我自己,竟然也成了一名在B 站更新了4 年的百大UP 主。
B 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每个社交媒体平台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调性。我在各大平台均有涉猎,但我个人觉得B 站有为特殊的氛围。观众、UP 主、B 站官方在这里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精神归属感。举个简单的例子,“UP 主”这个词本身清晰地定义了“我是一名在B 站耕耘的创作者”,而在其他平台是没有这种身份标识词汇的,只能统称为“博主”。B 站强大的弹幕文化也模糊了创作者与观众的界限。在弹幕的碰撞与迭代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火遍网络的梗,身处全国各地的观众隔着屏幕在23333(从表情符号延伸出的大笑的意思)中灵魂相通。随着内容行业日趋饱和,红利渐渐消失殆尽,唯有频频出圈的B 站还能给广大创作者以涨粉的信心。
在人人都可以随手拍视频的今天,成为一个UP主好像很容易。但当你拿起手机、打开剪辑软件之后,却发现不知从何做起。当你忐忑地按下投稿键等待审核的时候,你也许会幻想这期视频一夜爆红的快乐。但当你审视每一个百万粉丝UP 主的内容时,你又会感慨他们各有各的绝活儿,为啥自己啥也不会啊!视频专业水平的壁垒、起步时选题的迷茫、对商业转化获利的困惑,这些都是UP 主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曾受B 站邀请,在创作者大会上跟UP 主们分享我的创作理念与方法论。当时思来想去,总觉得这是一个宏大而缥缈的命题。我在B 站创作了4 年时间,做过很多平平无奇的视频,也在后来出过一些镇站之宝级的内容。4 年来实战所积累的经验真的很难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所以当郭楠给我发来这本书的初稿时,我十分惊讶。天哪,她竟然把这么丰富的内容总结成了一本精华教程,她未免也太“闲”了吧!
我和郭楠相识于2017 年。那时我写图文小有成绩,在五道口拘谨地接受了她的采访。此后我才知道,观察内容行业正是她擅长的工作。在内容的红海里,我们两个同龄人,我在水中游,她在岸上走。她将自己多年来对B 站的研究学结成了这本书,当我看过这本书后,也获益颇丰。这的确是一本面向创作者的、非常全面的宝典!不管你处于做UP 主的什么阶段,你都能在书中汲取灵感。毕竟这本书汇集了许多UP 主的案例,而这对你一定会有参考价值。或者当你发现原来大UP 主们也有迷茫和痛苦的时候,你自己说不定也会开心一点呢!
B 站是一个很尊重原创内容的地方,B 站的粉丝与UP 主的关系也十分亲切。如果你想做视频,我推荐你选择B 站,我也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它读起来很有趣,你也一定会很有收获!
杰克·伦敦说过:“你不要等灵感来找你,你得拿着棍棒去找它。”希望大家都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与读者共勉!
商品简介
当前,B站无疑是火热的社交平台之一。它可让一个人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到红遍网络,面对这样一个流量巨大的平台,没有哪个企业、商家和个人不心动。那么,如何在用户量庞大的B站平台站稳脚跟?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B站内容生态,手把手带小白用户玩转B站。书中内容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B站的运营策略和实战技巧,及时收获流量红利。 B站适合广大短视频爱好者、玩家和想要寻求突破的新媒体运营者阅读,也适合想为自己的线下门店、品牌和产品吸引更多流量的商家与企业使用。
作者简介
郭楠,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客座讲师,清博大数据讲师。B站知识领域优质UP主,视频总播放量破千万。 发起“浑水课堂”,200期累计培训从业者10万余名;发起青年传媒人计划,获百余所高校联动参与;发起新媒体、新商业、传媒行业线下论坛50余场,传播人次过千万。 自2015年专注新媒体行业研究与整合营销。关注新媒体、新商业领域,采访研究上千家头部新媒体机构;对B站、抖音、快手、公众号等生态玩法有深入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B站出圈:后浪时代
第一节 B站文化
一、从ACG文化到全民UP主:B站是如何出圈的
二、从社区文化到梗文化:如何快速融入平台氛围
三、中视频之战:B站的内容底层逻辑是什么
第二节 B站热门分区拆解
一、B站的内容生态
二、“我在B站搞学习”到知识区正式上线
三、从时尚区看“种草类”视频的发展
四、“看车看房”高净值内容的站内前景
五、美食区:从美食制作到探店测评
六、“鬼畜”区、动画区:喜剧的内核是人生
第二章 账号人设与内容规划
第一节 账号人设:如何找到适合你的定位
一、0粉丝账号如何冷启动
二、如何通过名字、头像、简介体现人设
三、新手UP主如何从0到1涨粉
第二节 精准发布:安全和时机都不能少
一、审核与限流
二、更新频率
三、发布时间
第三节 内容逻辑:深耕定位,展现自我
一、B站鼓励哪些内容
二、选题源泉
三、怎么写脚本
四、如何起标题
五、互动视频在B站内容生态下的未来
六、内容发布:联合投稿
第四节 UP主的升级之路:获得自生长的内容生产力
一、从记录自己到记录世界
二、从1万,到10万,再到100万
三、从现在开始,做好升级准备
第五节 内容修炼:人人都能学会的拍摄技巧
一、拍摄技巧:如何用一个手机完成拍摄
二、如何找到适合的拍摄取景
第六节 后期制作:B站官方工具必剪使用教程
一、为什么要用必剪
二、手机剪辑的基础点
三、视频剪辑技巧
四、录音提词
五、虚拟形象
六、视频模板
七、除了必剪之外,还有什么好用的手机剪辑工具
第三章 深度运营与转化获利
第一节 通过运营提高曝光与转化
一、推荐算法:推荐与热门规则
二、用“推广专用金”开始创作推广
三、优化视频,实现数据翻倍
四、粉丝运营,找到适合你的方式
内容摘要
当前,B站无疑是火热的社交平台之一。它可让一个人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到红遍网络,面对这样一个流量巨大的平台,没有哪个企业、商家和个人不心动。那么,如何在用户量庞大的B站平台站稳脚跟?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B站内容生态,手把手带小白用户玩转B站。书中内容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B站的运营策略和实战技巧,及时收获流量红利。B站适合广大短视频爱好者、玩家和想要寻求突破的新媒体运营者阅读,也适合想为自己的线下门店、品牌和产品吸引更多流量的商家与企业使用。
主编推荐
在人人都可以随手拍视频的今天,成为一个UP主好像很容易。但当你拿起手机、打开剪辑软件之后,却发现不知从何做起。当你忐忑地按下投稿键等待审核的时候,你也许会幻想这期视频一夜爆红的快乐。视频专业水平的壁垒、起步时选题的迷茫、对商业转化获利的困惑,这些都是UP 主们共同面临的问题。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B 站的研究学结成了这本书,不管你处于做UP 主的什么阶段,你都能在书中汲取灵感。毕竟这本书汇集了许多UP 主的案例,而这对你一定会有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中视频之战:B站运营指南》: 1.美食制作类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美食制作类视频对UP主“制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视频创作者本身是厨师、甜品师等专业人员,做这类视频会有一定优势。 比如,“美食作家王刚”本身就是擅长川湘粤菜的厨师,目前他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一支视频,是2018年11月发布的《厨师长教你:“宽油竹鼠”的创新做法》,播放量高达1023万。 但美食作家王刚并不是B站原生UP主,他在2017年11月就开始在头条号上发视频了。因为他本身就是厨师,每天都会掌勺,食材、原料、拍摄场地都是现成的,拍摄难度和后期难度也不高,所以基本可以每日更新。 王刚创作的视频不单纯是美食制作教程,“教你炒饭店菜”这也是视频的整体特色。饭店菜不同于家常菜,观众看的时候也有新鲜感。网友们对此类视频印象最深的是饭店菜都要过油,每次两大炒勺宽油,很有意思。 与王刚老师厨艺不相上下的大厨,应该有很多,但王刚之所以能火,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他做得够早,抢占了这块空白的内容领域。 现在可以看到各种专业厨师、甜点师的视频,中餐、西餐、日餐、韩餐都有,如果单凭专业厨师选题突围,非常困难了,这时候就要附加更多的“人情味”。 同样是美食制作领域的账号——“老饭骨”(视频主要在抖音、西瓜视频发布),发布5分钟左右的横版视频,创作主角是几位在老字号饭店掌勺几十年的大厨。 视频取景就在厨房,几位老师傅一边做饭一边聊天。播放量比较高的是三鲜蒸水蛋、西红柿炒鸡蛋、酱牛肉、京酱肉丝、炸油饼,这些都是家常菜。视频最大的亮点不是菜本身,而是几位大爷一边做饭一边聊的家常、过去的故事、一道菜的渊源。 这样的氛围感,如果不是由大厨来聊,只把镜头对准家里同样做了几十年饭、有拿手好菜的长辈,我们设定一个账号,叫“姥姥家的厨房”,镜头里是一个年轻人和一个老人——可以凸显隔代人的碰撞,一边做饭一边聊聊天,聊一些现在年轻人的烦恼、困惑,从老人家的角度来解读,可能会有年轻人想不到的解法。 其实很多网友都是先关注账号,才了解大厨们之前在哪里掌过勺。所以身份对于创作者背书,并没有那么重要,网友们喜欢的就是在镜头前的创作者,不是创作者是谁,而是视频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受。美食制作视频,内容并不是做饭技巧,而是在做饭过程中融入的烟火气。 我们再来看看B站美食区牌面,被粉丝昵称“大姨”的“绵羊料理”。 “绵羊料理”曾经是一名编导,早在2015年12月就开始在B站发视频了,当时大家上传视频还只能通过网页端,而且没有很方便的手机剪辑工具。 “绵羊料理”早期的视频也是温温柔柔、中规中矩地教大家做美食。在2018年、2019年她也尝试过美食探店。一直到2020年,她的美食制作才开始更多偏向“美食创作”,比如,“龙吟草莓”“从揉面开始制作的竹升面”。她的大部分视频都不是同期录音,而是真人录制+后期配音.这样更能方便用不同的语气给视频打节奏。 很多网友喜欢“绵羊料理”,不是因为她的美食制作手艺有多好,而是因为她的文案有意思。有一位绵羊料理的铁粉说,“她会把拍摄失败的镜头也录进去,看她失败了很多次,最后终于成功的过程,感觉很励志”。 2.美食测评类 美食测评类的竞争压力也挺大,能出彩的视频选题,基本都被做得差不多了,因为做测评美食,对于UP主的厨艺、身份、拍摄技巧,都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此前美食测评类的视频,一度以测评食材作为竞争维度。比如,在食物视觉效果上力求夸张,比脸盆大的螃蟹、象拔蚌、大龙虾等。再或者是最独特、最诡异的食材,比如,最辣的辣椒、崂山白花蛇草水、鲱鱼罐头、牛瘪火锅等。 当然,发展到2021年,美食测评类的竞争已经不在于吃什么、吃多少了。美食测评的热门标签有零食、夜宵、撸串、小龙虾、巧克力、火锅、炸鸡、烧烤、海鲜。比如,一口气买下7-11冰柜里的所有雪糕、网购2000元地方特产、微波炉速食打测评、卖空百草味零食等。 各个测评类内容的红利期基本都已经结束,这时候想要做出特色,就需要有与众不同的描述。描述既包括食物本身、试吃口感、引申知识、面部表情,也包括试吃过程中的聊天内容。 美食评测类视频,对于UP主本身技能和拍摄制作技巧的要求不高,但对于UP主的挖掘和描述能力要求比较高,大家喜欢看的是UP主吃东西,而不是喜欢食物本身。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