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中华(汉唐明清大历史共4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盛世中华(汉唐明清大历史共4册)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98.11 6.2折 157.4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孟森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01392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57.4元

货号3644203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别署纯生,江苏武进人。中国历史学家,对明清史研究影响深远,被学界誉为近代明清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曾当选为民国临时政府众议院议员、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专讲授明清历史。主要著作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满洲开国史讲义》、《明元清系通纪》等,是近代史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著作宏富,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等,于通史著述中颇有开创之功,影响深远,流传极广。

目录
《汉朝大历史》
代序
第一章  秦亡汉兴
  第一节  刘项亡秦
  第二节  诸侯相王
  第三节  楚汉兴亡
第二章  汉初事迹
  第一节  汉高祖初政
  第二节  建国功臣的生死离歌
  第三节  和亲保安宁
  第四节  宦官外戚的血雨纷争
  第五节  汉朝初期的休养生息
  第六节  从“授民授疆土”到“衣食租税”
第三章  汉中叶事迹
  第一节  汉代社会情形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兴盛
  第三节  北击匈奴
  第四节  经营西域
  第五节  通西南夷
  第六节  东定朝鲜
  第七节  南平两越
  第八节  论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节  汉武帝的求仙之路
  第十节  武帝刻剥之政
  第十一节  巫蛊之祸
  第十二节  一代权臣的盛衰
  第十三节  复北击匈奴
  第十四节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第十五节  赵充国领兵战羌人
  第十六节  珠压兵事
第四章  汉事迹
  第一节  元帝宽弛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三节  汉哀帝的断袖之癖
第五章  新室始
  第一节  王莽篡权建新
  第二节  新朝的改革(上)
  第三节  新朝的改革(下)
  第四节  新朝与四夷的战事
  第五节  新朝的灭亡
第六章  后汉之兴
  第一节  刘盆子的惨淡人生
  第二节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节  光武帝平定关中
  第四节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节  光武平群雄(下)
第七章  后汉盛世
  第一节  光武明章  的盛世
  第二节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节  后汉定西域
  第四节  汉与西南洋交通
  第五节  后汉平西羌
  第六节  后汉开拓西南
  第七节  后汉时东北诸族
第八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夹缝中生存的皇帝(上)
  第二节  夹缝中生存的皇帝(下)
  第三节  羌乱与汉朝的兴衰
  第四节  党锢之祸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六节  五湖乱华的前奏
  第七节  后汉中后期的内乱
第九章  后汉乱亡
  第一节  何进之死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三节  李催郭汜的兄弟之战
  第四节  东诸侯内部之争
  第五节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节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节  孙氏据江东
  第八节  赤壁之战
  第九节  刘备进驻蜀地
  第十节  曹操平关陇汉中
  第十一节  刘备取汉中
  第十二节  孙权取荆州

《唐朝大历史》
第一章  初唐兴,武功盛
  第一节  高祖与太宗:开国定鼎父子兵
  第二节  太宗痛歼突厥
  第三节  在东北的统治
  第四节  平定吐蕃、吐谷浑
  第五节  太宗征战辽东、高丽
  第六节  平定高昌、西突厥
  第七节  威震西南
第二章  武则天过了把“皇帝瘾”
  第一节  高宗李治得帝位
  第二节  武则天变唐为周
  第三节  女皇帝的杀戮一生
  第四节  极盛而衰,边患频生
  第五节  召回京城,中宗复国
  第六节  韦皇后霍乱朝纲
  第七节  唐隆政变,玄宗上位
第三章  开元治,安史乱
  第一节  玄宗之路:从盛世到乱世
  第二节  突厥兴亡
  第三节  西域边事
  第四节  挑起与吐藩的战争
  第五节  反复无常的契丹
  第六节  西南边事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
  第八节  安史之乱(下)
第四章  大唐帝国自此衰
  第一节  良娣死,代宗立
  第二节  吐蕃横,回纥骄
  第三节  藩镇跋扈内乱生
  第四节  权宦与权臣
第五章  唐德宗无力回天
  第一节  德宗初政,壮志雄心
  第二节  削藩未果致叛乱
  第三节  泾师兵变,朱泚猖狂
  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
  第五节  贞元后边患频生
  第六节  德宗的矛盾与无奈
第六章  顺宪穆敬四朝事迹
  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
  第二节  宪宗时藩镇叛服
  第三节  宪宗力图再创盛世
  第四节  穆宗时藩镇叛服
  第五节  穆敬荒淫浪荡
第七章  文武宣三宗的抗争
  第一节  甘露之变
  第二节  武宣朝局
  第三节  文武宣三朝藩镇叛服
  第四节  回纥之亡
  第五节  吐蕃衰乱
第八章  懿僖无为,唐室衰败
  第一节  骄奢淫逸的懿宗僖宗
  第二节  唐中叶后南蛮之患
  第三节  农民起义拉开序幕
  第四节  黄巢攻入长安城
  第五节  沙陀横行中国
  第六节  僖宗第二次流亡
第九章  大唐帝国自此亡
  第一节  昭宗征河东
  第二节  河东与邠岐华之争
  第三节  朱温与李克用争霸
  第四节  朱温灭唐建梁
  第五节  唐末割据(上)
  第六节  唐末割据(下)

《明朝大历史》
代序
第一章 洪武之初:天下从此改姓朱
  第一节 太祖起事之前提
  第二节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节 明开国以后之制度
  第四节 洪武年中诸大事
第二章 靖难之役:姜还是老的辣
  第一节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节 靖难兵起之事实
  第三节 靖难后杀戮之惨
  第四节 靖难以后明运之隆替
  第五节 靖难两疑案之论定
  第六节 仁宣两朝大事略述
  第七节 明代讲学之始
第三章 夺门之变:一山不容二虎
  第一节 正统初政
  第二节 土木之变
  第三节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节 景泰在位日之功过
  第五节 夺门
  第六节 成化朝政局
  第七节 弘治朝政局
  第八节 英宪孝三朝之学术
第四章 议礼之争:血溅左顺门
  第一节 武宗之失道
  第二节 议礼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响
  第四节 隆庆朝政治
  第五节 正嘉隆三朝之学术
第五章 万历之怠:不郊不庙也不朝
  第一节 冲幼之期
  第二节 醉梦之期
  第三节 决裂之期
  第四节 光宗一月之附赘
第六章 明亡之兆:内忧外患,何去何从
  第一节 天启初门户之害
  第二节 天启朝之阉祸
  第三节 崇祯致亡之症结
  第四节 专辨正袁崇焕之诬枉
  第五节 崇祯朝之用人
  第六节 李自成张献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殇:风起风又落
  第一节 弘光朝事
  第二节 隆武朝事(附绍武建号)
  第三节 永历朝事
  第四节 鲁监国事

《清朝大历史》
前言
第一章  太祖三代:开国
  第一节  马背民族的崛起
  第二节  太祖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第三节  壮志未酬的太宗皇太极
  第四节  父辈辉煌下的世祖顺治
  第五节  八旗制度应运而生
第二章  康熙大帝:巩固国基
  第一节  十四岁少年的政治手腕
  第二节  三藩之乱
  第三节  康熙妙取台湾省
  第四节  治民先要治河
  第五节  蒙古的绥服政策
  第六节  清军进藏
  第七节  留头还是留发
  第八节  振兴文教
  第九节  千古一帝的瑕疵
第三章  雍正乾隆:全盛
  第一节  世宗雍正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的制度革新
  第三节  收复青海、喀木
  第四节  再定西藏
  第五节  力取北疆准噶尔
  第六节  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第七节  雍正登基的血色权谋
  第八节  雍乾时期的儒学
第四章  嘉庆道光:守文
  第一节  乾隆禅位的真实原因
  第二节  祸起三省苗
  第三节  南方白莲教起义
  第四节  东南海患
  第五节  京畿天理教叛乱
  第六节  道光年间的改革
  第七节  鸦片战争
  第八节  鸦片战争前后
第五章  咸丰同治: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天国(上)
  第二节  太平天国(中)
  第三节  太平天国(下)
  第四节  太平军与清朝的兴衰
  第五节  捻军起义
  第六节  回部纷争再起

内容摘要
 《盛世中华(汉唐明清大历史共4册)》包含了《清朝大历史》《明朝大历史》《唐朝大历史》《汉朝大历史》四本经典的历史读本。该套书籍全方位、多领域展现了汉唐明清这四大帝国的兴盛与衰败之路,描绘了发生在这些朝代中的历史大事件,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如果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书中渗透着吕思勉先生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被公认为研究汉朝历史的经典之经典。孟森在书中淋漓尽致地告诉读者一个王朝背后的政治与权力之道,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的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精彩内容
 《清朝大历史》自太祖以前,可纪之事,较前代帝王开国以前之祖宗功德可为独多。余别作《明元清系通纪》,成专书数十册,今不复复述,述之自太祖始。太祖自二十
五岁以前,景祖、显祖皆在,在父祖重荫之下,无事可纪。《实录》载其不得于继母等事,与创业无关,亦不述。景、显二祖,本导明总兵李成梁图其同族建州右卫酋王杲、阿台父子,而为成梁军中所骈杀。明人谓太祖以夷目余孽,俘虏孤童,给役李成梁家,成梁抚之有恩,故与李氏有香火情。以今考之,不为无因,而亦不能尽确。如谓太祖为四岁孤童,有弟舒尔哈亦更幼,皆由成梁长养,此则不确。二祖死后,太祖即与尼堪外兰寻仇,年岁相合,断不能于二祖既死,再由成梁抚之二十年,然后长大称兵。成梁之诛阿台,在万历十一年,与《清实录》相合。不数年间,明已假借太祖,官以都督,宠之以龙虎将军,亦与《清实录》略同。而《明实录》皆有年岁可纪。故四岁
孤童受抚于李成梁之说,实出附会。唯太祖始起,正为成梁衰暮之年,以敷衍悍酋,期保威名,以全晚节
,但得太祖表示效顺,即保奏给官,甚且弃地以饵之,为廷臣宋一韩等所纠,按臣熊廷弼所勘,俱见《实录》及诸臣章疏。又舒尔哈亦之女,有为成梁予如柏妾者,太祖之求媚于成梁,自亦无所不至。皆见《明实录》。
当万历四十六年以前,太祖虽已极狡展,然朝有严命,即阳示觳觫遵守,中朝犹视为属夷首鼠常态。
虽朝鲜来报建酋已立国僭号,亦不欲先诘,以为小丑戏侮,见怪不怪,可以了事。太祖亦倏进倏退,可伸可屈,深中明季苟且之隙。僭号在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至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三日壬寅,以七大恨告天。
(七大恨原文今不见,并非《实录》所载之文。今北京大学史料室存有天聪四年正月日印刷黄榜,为再度入关复述戊午七恨之文,事实颇有不同,当尚是戊午原状。事隔十三年,对明之心理尚未变,且明边内外耳目相接,所需此榜文之效用,尚未悟其无谓,故有复述榜发之举。可信其正是原文;纵有改窜,必最相近。《实录》之始修,已在天聪九年,时已觉榜示七恨之徒扬己丑,特史中不能不存一告天事实,乃改窜以录之。故有《实录》以后,即是改本。余别有文考之,于此不复述。)袭破抚顺,守将游击李永芳叛降。继又破清河。于是为公然犯顺,对明称兵之始。
明年,万历四十七年,即太祖称天命之四年,明发大军分四路讨建州,用杨镐为经略。镐固承平时科目庸材,李成梁已前死,镐等方倚李氏余威以自壮,固为敌人所嗤。命将调发,期日道路,尽泄于敌,太祖得设伏以待,尽覆其师。师号称四十余万,并调朝鲜兵为助。明四路将帅,忠勇骁健者皆殉,刘蜒、杜松,世尤惜之,坐为经略非人所误。独李如桢迟迟不进,闻败,全师而还。镐之私李,李之通敌,益为世口实,是败也,天下震动,明乃用前巡按熊廷弼代镐,太祖遂敛兵不动,间以零骑掠边,如向来之草窃故技。廷弼方规画大举,事未集而中朝群议其老师怯战,排击之使去。廷弼身捍大敌,相持年余,朝廷不以未有丧失为功,而以不急挞伐为罪,于廷弼所图制胜方略,亦漠然不知且不问,以袁应泰代之。太祖知新经略易与,又大入边。天启元年(天命六年)三月十
三日取‘沈阳,二十一日即取辽阳。袁应泰自焚死。
中朝又大震,复起熊廷弼而斥前之攻廷弼者。而太祖则已由故居赫图阿喇移辽阳,谓之迁都,一改其寇钞出入,饱即扬去之故态矣。
P8-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