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力量(辉煌七十年创新新时代)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8.23
4.7折
¥
5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中国经营报社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6990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30880559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在举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正在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上,加速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个转变既是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经济整体提出的新要求,也需要体现在每一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身上。高质量发展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虽然就目标和评价而言从根本上应该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和实现途径却不可避免地有所差异。
在宏观经济层面,提高发展质量要求符合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包容五大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方式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型转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上来。很显然,衡量这个转变是否成功,就要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表现。在高速度、粗放型的发展阶段,生产率提高的源泉既具有“低垂的果子”般举手可得的性质,也具有赢者多、输者寡的“帕累托改进”性质。
全要素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一种配置效率,在于生产要素在流动和重组中以更高的效率得到配置。在改革早期并且经济增长收获人口红利的阶段,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一个劳动者提高收入、国民经济整体提高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过程。这种效率源泉比较容易发现和获得,在重新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通常也无须以某些群体的损失为代价,是2010年以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
在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发展阶段后,随着2010年以后人口红利加速消失,劳动力转移带来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源泉式微乃至消失。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越来越成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泉;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难度加大,越来越需要依靠企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获得。而这种新形态的资源重新配置,表现为有效率企业的进入和成长,同时无效率企业的退出或死亡,这个过程,便是人们常说的熊彼特式创造性破坏。
在微观层面或者说在经营主体层面,提高发展质量就意味着在秉持新发展理念和恪守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每一个企业都要追求经济效益和扩大经营规模,从竞争生存到持续发展。很显然,任何企业都要选择“进入”而不是“退出”,“生存”而不是“死亡”。这显然与宏观层面的机制不尽相同。
平衡高质量发展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不同表现,既需要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机制,也需要实施必要的、符合市场竞争原则的扶持政策,从培育初创企业、加大技术渗透力、维护平等竞争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追加养料。《中国经营报》以“向上的力量”这一隐喻来表达企业的发展故事,实际上也具有这种激励与培育并重的含义。
包含30余家企业发展故事的这本书,以《向上的力量》为书名,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原始森林里的树木——心无旁骛、争先恐后、竞相向上。对它们来说,以“向上”为目标,是为了追逐阳光,所以,得到阳光照耀就是树木的成长动机:树木能够做到“向上”,也需要获得足够的养料来哺育,才能有自主攀升的力量。
经济学和管理学无疑要研究企业的目标和激励问题,产业经济理论也关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扶持,以及这些扶持措施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实施。不过,任何理论都只是丰富多彩和千差万别的企业实践的高度抽象。怎样做、做什么能够使企业有*的机会取得成功,哪些做法容易导致企业的失败,通常不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能够给出的答案。因此,这本书所讲述的企业故事,包含了成功与挫折,以真实的面貌展示鲜活的案例,注释了无情、抽象但又躲不开的“创造性破坏”。
即将到来的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个新征程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愈加紧迫。理论和政策研究者任重道远,站在创新和创业一线的企业家更需要先行先试。希望这本书能够有助于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微观案例进行更加宏观的思考和总结,把高质量发展落实到企业发展之中去。
商品简介
中国70年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在此过程中不同人群的体验和感受可能是非常不同的。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相比,经济现代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特征有较大差距。东部沿海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各类区域之间,各具域观特征,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人们发现,南北差距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因此,进入新时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要有探新思维,探索和创新各地区继续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可行性道路。客观地说,过去70年来,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尽管从根本上说是探新性的,但由于其落后的现实,所以必然会具有相当程度的模仿性,因为,前有“标杆”国家可以对照和作为追赶对象。而对于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来说,前面已经没有模仿对象和“标杆”国家了,未来的道路,不再有前车之鉴,需要靠我们自己探寻。
作者简介
中国经营报社创建于198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经过3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靠前靠前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作为靠前份市场化运作的报纸,《中国经营报》既见证了一个国家商业变迁的历史,也见证了企业家群体的变革和发展。
目录
中国航天:敢向苍穹布天眼
中国一重:来自富拉尔基的金色传奇
中国石油:创业艰难百战多
中国石化:让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华为:32年崛起路
阿里巴巴:呼唤出的不仅是黄金
中国银行:让世界侧目
中国人寿:为生命奔跑的“老大哥”
中国太平:筚路蓝缕90年
中国平安:书写春天的故事
兴业银行:敢为人先者“因变而胜”
中国银联:17年造就金融高速路
三一重工:从乡村走出的“中国名片”
日产中国:驶向中国高速路
中国一汽:梦想奠基者
东风汽车:衔使命而生怀理想前行
吉利汽车:做大朋友圈让中国汽车跑遍全球
北汽集团:从“井冈山”驶来
海尔:千江归海
世茂集团:世界瞩目风华正茂
扬子江药业:掀起人民健康的壮阔波澜
石药集团:从原料药厂到创新药先锋
仁和集团:破土樟树下
正泰集团:“一云两网”的进击之路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第一股”养成记
华谊兄弟:光影守望者
苏宁:一次零售“创业”的青春秘诀
京东方:显示的力量
青岛啤酒:着力美好时刻
伊利集团:一杯牛奶的温度
好未来:与时代彼此成就
上海家化:满足每一代中国人对美好的向往
无限极:故事的力量
益海嘉里:粮油之梦
后记 70年,悲壮地行进
内容摘要
中国70年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在此过程中不同人群的体验和感受可能是非常不同的。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相比,经济现代化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特征有较大差距。东部沿海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各类区域之间,各具域观特征,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人们发现,南北差距也
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因此,进入新时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要有探新思维,探索和创新各地区继续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可行性道路。
客观地说,过去70年来,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尽管从根本上说是探新性的,但由于其落后的现实,所以必然会具有相当程度的模仿性,因为,前有“标杆”国家可以对照和作为追赶对象。而对于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来说,前面已经没有模仿对象和“标杆”国家了,未来的道路,不再有前车之鉴,需要靠我们自己探寻。
精彩内容
在北京西北部的航天城里,一群航天人正在夜以继日地研制新型航天设备。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每一个中国航天发展史中的里程碑,都与这里息息相关。
在这里,有51年历史的航天五院(中国航天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已经完成了以北京航天城为核心的宇航基础配套设施和空间技术研制能力布局,具备了年在研100颗、
出厂50颗星船器的研制能力和在轨180颗星船器的运行管理能力,单机年交付能力达到9000余台/套,已成为国际上业务领域最全的宇航企业。
从卫星起步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划时代的中国之行,也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激起一层涟
漪。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一起观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尼克松告诉周总理“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从我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步起,我在中国每时每刻的活动情况,都通过天上的通信卫星,随时传回了美国。”尼克松说。
周恩来看似漫不经心,但事后,他开始认真关注通信卫星之事。
1958年12月18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斯科尔号”,人类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
掌握着卫星,就掌握着
战争的主动权。当时,美国和苏联等国地面部队在战场上的军事通信摆脱了地面基站的束缚。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为数众多的民用卫星通道。
全球卫星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地球静止轨道变得日益拥挤,但是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卫星。
其实,早在1965年,中央军委就已经批准建立我国卫星通信系统,但项目的开展一直举步维艰。
196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后改名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在以钱学森、孙家栋、王希季为代表的创业前辈们的带领下,五院掀开了中国人筑梦苍穹的历史新篇章。
但是,真正实现航天梦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
1975年3月31日,正式开展通信卫星事业指导性文件——《关于发展我国通信卫星问题的报告》获中央军委批准,由于批准的日期是在3月31日,故将中国发射通信卫星这一工程称为“331工程”。
“331工程”终于上马了。
扬鞭奋蹄9年后,中国第一
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于1984年4月8日19点20分横空出世,随后正式交付使用。中国人终于依靠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拥有了通信卫星。
“331工程”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规模最大、涉及部门和单位最多、技术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大型航天系统工程。为了实现卫星通信,我国要同步完成相应的通信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应用通信五大系统
的工程建设。
由于五个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单位研制,为了做好各个系统间的协调工作,加快工程的研制工作,“331工程”创造性地设立了“工程设计师系统”,由时任七机部副部长的任新民全面负责5个系统的工作。任新民是总负责人。
当时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研制氢氧发动机,研制过程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比较多,难度大,研制周期相对长。
当时国际上还没有几个国家掌握这种技术,一旦掌握,火箭技术就将发生
质的飞跃。任新民在国防科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力排众议:“氢氧发动机是今后航天技术发展所需要的,这个台阶迟早得上,我们现在能上得去!”1984年1月29日,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的长征三号托举着东方红二号缓缓升起,但此次发射中,卫星
没能到达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
数年心血毁于一旦,问题正是出在任新民立下“军令状”坚持采用的氢氧发动机上。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