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这回事(精)/小说家的散文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4.47
3.8折
¥
3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裘山山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05929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30097530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辑一 多年以后
多年以后
颜值这回事
才艺这回事
总有些故事留在了书店
让文字从心里走过
阅读的愉悦
读外国文学杂记
生活碎片
说梦
不把自己当外人
生活在庄稼和泥土的芬芳中
动物杂谈
我们城市的树
辑二 从此记住了你
对杨绛先生的猜想
从此记住了你
擦肩而过的人
人不可貌相
旅美华人老袁的一天
十分好印象
生命的秘密
中秋夜蹬三轮的老人
写诗的父亲
老妈爱花
一个叫冬来的女人
鱼的孩子
祖祖的故事
辑三 客居在故乡
客居在故乡
八千里路云和月
用心歌唱那清澈的星
宜兴的福
我到龟峰去看你
天台雨雾
游游仙,美美哒
磕磕绊绊到敦煌
再到厦门
失语九寨沟
周末去内蒙古看草原
在行走中寻找故乡
枕着《清明上河图》而眠
内容摘要
《颜值这回事》是女作家裘山山的最新散文集,收录了她感悟人生、描摹世相、行旅足迹的作品数十
篇。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多年以后”是作者回望自己的人生、打量世情万象从而抒发的感悟,朴实的语言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有些充满哲理意味的感慨读来令人深思,如
“生活藏满了秘密,而答案,往往挂在我们去往未来的路上,你不走到那一天,就无法看到。”第二辑“从此记住了你”是专写人物的,那些或与作者擦肩而过或发生各种联系的人,都揣着自己的故事,闪着人性的光亮与我们相遇,撩拨着我们感情的琴弦。《中秋夜蹬三轮的老人》里那个蹬三轮载客的七旬老者,到底是迫于生计还是纯粹为了打发时间呢?老人的叙述与作者的观察似乎一直相悖,生活的真相往往残酷。
第三辑“客居在故乡”是作者的游记,旅途上的美景、趣事,蛮吸引人。
精彩内容
近日去一个老友家做客,在聊到数十次进藏采访时,老友忽然说起一个我们都熟悉的领导。他说那个人真好,厚道。我心下暗暗诧异,因为我对那人印象可不好,感觉是个没啥能力只会说套话的人。老友回忆,20世纪90年代他们去西藏边关拍一个大型纪录片,路很烂很危险,保障他们的吉普车一路走一路坏,几次险出车祸。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给那个领导,他和领导也就见过一面。不承想领导听了后马上说,用我的车保障你们,你们的安全很重要。说罢立即下令,把自己的丰田越野车派给了摄制组。老友说他们当时惊喜不已,非常感动。
那我为什么对他印象不好呢?话说也是下部队采访,我在某个演习场地遇到他,一见面他就叫错我名字,把我叫成“袭山山”,而且当有人婉转提示是“裘山山”时,他居然很自负地摆手说,袭山山我还能不认识吗?我很尴尬,也不便当众纠正,心里却留下了此人没文化的印象。后来我又听人说,他的儿子本来不咋样,靠着他提拔很快。这下对他的坏印象就坐实了。
可是面对老友的感慨,我不好意思再吐槽了。作为一个经常去西藏采访的人,我知道那路有多险,更知道一辆好车有多重要。他能立即把自己的车给摄制组,说明他的确是个厚道人。他原本可以打个官腔,让其他人去处理的。而且老友还说,其他下属也反映说,他是个经常帮下面解决困难的领导。
由此可见,人绝不是单一的好或单一的不好,只是由于我们不能即时获得完整的信息,便容易做出不完整的判断,甚至以偏概全。也许,时间才是修正我们眼光的精密仪器。这样的经验,我估计每个人都有:多年以后,发现某个人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坏,或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好。甚至,自己曾粗暴地对待过某个人,心生愧疚。
记得在我三十岁出头那年,当时孩子小,工作重,过得很辛苦。有个黄昏,我从幼儿园接回孩子,忙着做饭。正要炒菜的时候来了一对中年夫妻。他们说是经朋友的朋友介绍来找我的,我只好关了火请他们进屋坐。原来,他们的儿子马上要从军校毕业了,他们想托我帮他们把儿子分到成都,不要去偏远的部队
。我一口回绝,我说我没这个能力。这是实话,同时以我当时非黑即白的性格,很厌恶做这样的事。我说既然考了军校,就应该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去部队锻炼一下没什么不好。我一边说一边开始烦躁,锅里是炒了一半的菜,地上是正在玩水的儿子,真恨不能他们马上离开。可他们就是不走,反反复复说着那几句话:儿子身体不好,受不了太艰苦的生活;请我帮帮忙。我看不松口他们是不会走的,只好说我去问问。
他们两个马上眉开眼笑,立即从地上拿起旅行袋往外掏东西,仿佛交订金一般。我一下就火了,估计脸都涨红了,大声说不要这样。可是大妈把我按在沙发上,大叔往外拿东西,我完全没有办法。其实,就是两瓶白酒,七八个砀山梨。他们走后,一个梨从茶几上滚了下来,我满腔怒火上去就是一脚,把梨踢得粉碎,把儿子吓哭了。故事还没完。第二天我去服务社看了下酒的价钱,然后按他们留下的地址写了封信,义正词严地说,我不会帮这个忙的,也希望他们的儿子勇敢一点,不要让父母出面做这样的事。然后连同钱一起寄了出去。
过了这么多年想起这事,真的是心生愧疚。不是说我当时应该帮忙,而是我的态度,我太不体恤他们了,那么生硬,轻蔑。我至少应该安抚他们一下,多给他们一些笑容。他们很可能是下了很大决心才来的,从很远的郊区坐公交车赶过来,东问西问问到我的家,拎着那么重的东西,厚着老脸来求一个年轻人,可我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们。我对二十多年前那个“义正词严”的自己,实在是太不喜欢了。
为什么要过这么多年,我才能明白?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