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识途文集(精编版)清江壮歌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42.8
6.5折
¥
6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马识途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41158452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6元
货号31120630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序章 …………………………………………001
第一章?…………………………………………025
第二章?…………………………………………058
第三章?…………………………………………087
第四章 …………………………………………113
第五章 …………………………………………142
第六章?…………………………………………178
第七章?…………………………………………197
第八章?…………………………………………224
第九章?…………………………………………248
第十章?…………………………………………286
第十一章?…………………………………………300
第十二章?…………………………………………325
第十三章?…………………………………………349
第十四章?…………………………………………378
第十五章 …………………………………………394
尾章?………………………………………………420
《清江壮歌》创作的前前后后 (后记) ?……427
内容摘要
1941年,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实行法西斯统治,特务组织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清江地下党组织遭受敌人和叛徒的破坏,被捕入狱的贺国威、柳一清、章霞等党员,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他们同狱外党组织密切配合,仔细调查,一次又一次地揭露敌人和叛徒的无耻阴谋,又采取调虎离山计,袭击监狱,救出了大部分同志,获得了重大胜利,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一
一九四〇年的冬天。
柳一清大清早起来,把一串红辣椒挂在窗户外边,这是表示安全的信号。地下党的特委会今天要在这里举行重要的会议,特委的几个负责同志要到这里来,省委新派来兼任特委书记的贺国威同志也要到这里来,他要来传达南方局新的重要指示。
这里是特委的秘密机关,坐落在五峰山背后,清江岸边一户姓伍的农民家里。这个地方特别僻静,不当大路,很少有人到这里来。特委的妇女部长柳一清和她的丈夫——特委副书记任远——住在这里,这里就算是特委的机关了。
任远现在的公开身份是一个失了业正在候差的小公务人员。他以失业贫困、在城里租不起房子又害怕日本飞机轰炸为理由,搬到这里来住。为了和这家农民拉一个“家门”关系,他化名伍家驹,于是柳一清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伍太太”了。
一年多来,他们和这户贫苦农民相处很好,虽然这户农民仍然尊敬地称呼任远为伍先生,称呼柳一清为伍太太,他们却承认任远和柳一清称呼他们为伍大哥和伍大嫂了。
伍大哥的名字叫伍忠良。他和这个山区地带的许多贫苦农民一样,靠租种地主的几亩田过日子。一年起早歇晚,风里来雨里去,要是天老爷不“扯拐”,落够了透雨,收获的谷子能敷得够地主老爷的铁板租,剩下几颗谷子来,和着瓜瓜菜菜,干的稀的,能够凑合填饱肚子,就算万幸。但是这个山区苦旱,常常在谷子扬花的时候来一个打头旱,那就坏了。缴不上地主老爷的租谷,只好欠租,去换一张上面写着各种奇怪名目的高利贷借约,这就像一根打着活扣的绳子套在颈子上,越挣越紧,一辈子也翻不得身了。这个伍大哥眼下就还欠着租,欠着债。还算好,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再没有老的小的要赡养,同时他们住在城市近郊,可以在田边地角种一点时鲜蔬菜,担到城里去卖,挣几个活钱来敷住地主老爷的利钱。冬天农闲了,还可以去山区当“背脚子”,给那些商人做牛马,在那阎王路上流汗水,挣几个力钱来补贴家用。总算能在自己家里暖和的火塘边安安生生过一个年,不至于临到大年三十,冒着风雪,到深山野地里去“躲年”,也就算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但是听伍大哥讲,近来也不行了,日子更加不好过了。他担到城里去卖的蔬菜,常常碰到那些烂兵,不讲道理,估赊估抢,白送不说,还要你给他们担回营房去。他们说这就叫作“拥护抗日”,叫作“有力出力”。有时候还要碰到那些满脸鸦片烟霉气的师爷,在腋下夹一个什么“公事”本本,拿着算盘,忽然走到你的面前来,二话不说,就给你在本本上挂上一笔,扯下一张收据给你,说是什么“抗日捐”,什么“防空捐”,还有什么“伤兵慰劳费”,名目很多,反正要你出钱。没有钱,你的那个菜担子就靠不住了。出去当“背脚子”吧,更是危险。好多人一出去就杳无音讯,因为到处在拉壮丁。伍大嫂对柳一清说:“哎呀,那才是活造孽呀。他们说啥子有力出力,到处乱拉,拉来就用索子一串串地穿起,像赶猪赶牛一
样。一天给你喝两碗稀汤汤,饿得三魂掉了两魂,连枪杆杆都没有摸到一下,就沟死沟埋,路死路埋了。你说造孽不造孽!”就因为这样,伍大嫂生死不叫伍大哥出远门去了。就是现在,晚上睡觉还要放机灵一点,说不定保长半夜三更,带几个保丁,拿根绳子就来找你来了。为这件事,柳一清还特别给来的同志打招呼,最好晚上不来,免得狗一叫,主人又得受一
场虚惊。
一年多来,任远和柳一清也对伍大哥做一点政治工作。他们在这一带山区农村做农民工作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他们很了解这样的农民,在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无限的革命潜力,都像干柴一样,只要用革命的火星去点一下,马上就会噼里啪啦地烧起来了。像伍大哥这样的农民,经过他们一年多的教育,本来可以发展成为党员的,但是任远和柳一清必须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的纪律,在机关所在地的群众面前,绝对不容许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由柳一清和他们摆摆家常,做些培养工作,准备将来通知本地的农民支部来发展他成为党员。伍大哥对“伍先生”的困难处境十分同情,看起来是知书识礼、规规矩矩的公务人员,平白无故却失了业;更麻烦的是在失业中,偏偏“伍太太”又怀了孕,日子就更艰难了。总算还好,“伍太太”无病无灾地生下一个胖女儿。今天胖女儿刚好满月。昨天下午,柳一清就对伍大哥和伍大嫂说,头一胎孩子满月,怎么穷也要给孩子做个满月酒,还请了城里的几个朋友来吃满月酒。伍大哥伍大嫂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柳一清挂好安全信号,便提着菜筐子往外走,她要到清江农场去。在那里,一个叫童云的技术员家里设立着特委的交通站,她要到那里问一下任远回来了没有,同时她还要取回书报和各地发来的秘密信件。自然,为了装幌子,她还要到垭口小场上去割点肉,打点酒,买点菜回来。柳一清在门口碰到伍大嫂,伍大嫂问:“伍太太,你到哪里去?”柳一清回答:“我到垭口场上去买一点菜去。”伍大嫂说:“不要去买菜了,我这里给你洗了一筐子菠菜呢。——唉,穷人家没有办法,不能给你那个胖女儿送一个‘红封’,只好将就送一点菠菜,算尽一点心,你就不要见外哟。”说着,她走进灶房里去,提出一筐绿茵茵的鲜菠菜来,交给柳一清。
柳一清接过来说:“这就领情了,伍大嫂,礼轻人情重嘛,不要说见外的话。”说罢,把菠菜提进屋里去,回头又出门,对伍大嫂说:“我还要去垭口一下,去割点肉,打一点作料,买一瓶酒去。”伍大嫂问:“伍先生还没有回来吗?”柳一清回答:“说的是昨天一定赶回城里,大概等一会儿就该到家了。”柳一清说罢,提起菜筐出门去了。
柳一清匆匆地从半山腰的山路上走过去。这个时候,五峰山顶上的浓雾已经散了,太阳还没有升起来,那明亮的霞光映照着山顶上的青松翠柏,使五峰山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显得特别秀丽。一条薄薄的雾带在半山上横抹过去,假如那山顶上青得发黑的松柏树林像五峰山的一头秀发的话,那么这条雾带就像一条透明的纱巾,缠在五峰山的颈上,把五峰山打扮得越发漂亮了。清江绕着五峰山脚下流了过去,但是山脚下的浓雾还没有退尽,只听到江水咆哮的声音,却看不见白浪滔滔的景象。江边城楼还只能见到模糊的轮廓,从那上面传来一声两声凄厉的号音,使人感觉冬天山城的雾越发变得滞重而寒冷了。然而那江边山村里的雄鸡,却是那样热烈地叫着,此起彼落,发愤要驱赶尽这一江浓雾,迎来冬天的朝阳。
柳一清走到垭口上去,这里有二三十家铺子,都已经开门了;场口的肉架子上也已挂上半边猪,可是买肉的人却很少。物价近来涨得更快了,一般下力的人,还有那些公教人员,都在这物价的重压下啼饥号寒,哪里还敢奢望吃到肉呢!柳一清走拢肉架子,迟疑一下,还是硬着头皮去割了两斤肉,又在附近酒铺里买了一瓶酒,放进篮子,就顺着垭口石板路走下江边去。
她走到场口,迎面来了一队壮丁——叫作“壮”丁,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一个一个骨瘦如柴,枯黄的脸,上身穿着草绿色的短单军衣,肚脐眼都露出来了。下身穿一条实在不能再短的短裤,在垭口的冷风中打哆嗦,那风要是再大一点,是完全可以把他们吹倒的。就是这样,那些当官的还怕他们跑了,用一根绳子把他们从头到尾穿成一串。穿得十分特别,这也许可以说是一种“发明”吧,他们把绳子穿在每一个壮丁的短裤里。你要想离开这一串,势必要脱掉短裤,但是脱掉短裤就是赤身露体,在光天化日之下,你就再也莫想走路了。在这一串的最后,倒真是有一个“壮丁”,长得浓眉大眼,吃得肥头大耳的,一手牵着绳子头,一手拿着鞭子,在嘴的这一半边叼着一支烟卷,另一半边正在吐出许多脏话,催大家快走。
垭口两边的人都让开了,沉默地望着这种每天见惯了的景象。柳一清却是第一次看到,陡然从心里冒出三丈火来。这些农民兄弟本来都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他们的双手一动,就可以叫大地变色;现在他们却被饿得半死,被捆着送上前线,去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柳一清的愤怒的眼光,并没有引起那个军官的注意,谁把这个穿着褪了色的老蓝布短袄的家庭妇女看在眼里呢!
柳一清按住心火,顺着石板路走下去。快到江边,她发现才不过一个月没有来,景象又有不同了,最显眼的是在原来写着“抗战到底”标语的粉墙上,现在重新刷白,写上“服从军令政令”、“反对封建割据”的时新口号了。在那粉墙下面的渡口上,进城去谋衣食的人们正在等着宪兵检查,他们站在河边的冷风中,望着对面木然立在那里的城楼。柳一清厌恶地吐了一口痰,拐进清江农场里去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