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求深精新(陆熙炎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但求深精新(陆熙炎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4.47 3.5折 7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晶高烨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973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30252034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晶、高烨著的《但求深精新:陆熙炎传》是第六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
陆熙炎,1928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铀萃取剂的研究,实现了中国第一个萃取剂P-204的工业化生产,为中国原子能工业作出了贡献;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所取得的多项出色研究成果,从而使他在这一领域跻身于国际前沿。培养博士24名(其中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等奖、6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硕士23名。目前有在学研究生6名,其中博士生5名。
本书向读者系统呈现了陆熙炎院士的学术成长过程与思想脉络。

作者简介
朱晶,湖北天门人,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史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与科学史、化学史与化学哲学、中国科学文化史、公众理解科学。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韩启德
总序二 白春礼
总序三 周 济
序 陆熙炎
导言
第一章 颠沛中求学
  书香门第
  入读三个小学
  学日文的特殊日子
  学医与学化学
第二章 从金陵到“东方剑桥”
  金陵大学的一年求学
  转考进入浙江大学
第三章 初到有机所
  天然产物研究与麻黄素分离
  链霉素的提取与分离
  抗生素国际会议与链霉素化学
  感受传统 奠定科研基础
第四章 核燃料萃取与胰岛素合成
  核燃料萃取剂的筛选与合成
  “粗活细做”与P-204合成新方法
  应用基础研究
  到核燃料生产现场
  胰岛素A链全合成
第五章 半靠边时期的工作
  《化学学报》的编辑工作
  半靠边与自学
  含氟材料的研制
第六章 从固氮酶到接触金属有机化学
  化学模拟固氮酶
  补习、上课与探索新方向
  接触金属有机化学
第七章 转入金属有机化学新领域
  从钼的化学到金属有机化学
  到山本明夫实验室,勤奋得像个博士生
  重新理解金属有机化学
  基元反应概念与讲授金属有机化学
第八章 致力于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
  定位烯丙基化合物的反应
  低价过渡金属和烯丙基 - 氧键的反应
  炔烃衍生物的异构化反应
  叔膦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
  二价钯催化分子内成环反应
  “盐和醋”的反应
第九章 绿色化学与钯催化反应中的β-H消除
  原子经济性与OMCOS
  钯催化与控制β-H消除
  卤离子与二价钯催化的反应
  氮配体与二价钯催化的反应

内容摘要
 陆熙炎,1928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铀萃取剂的研究,实现了个萃取剂P-204的工业化生产,为中国原子能工业作出了贡献;他z突出的成就是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所取得的多项出色研究成果,从而使他在这一领域跻身于国际前沿。
朱晶、高烨著的《但求深精新:陆熙炎传》基于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由科学史领域的学者经过严谨考证写成,真实反映了陆熙炎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

精彩内容
 抗生素国际会议与链霉素化学链霉素要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最理想的途径是进行人工合成,这是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而要进行人工合成,首先得弄清楚链霉素的结构。当时已有研究报道链霉素有三个部分,由糖苷连起来,一
个糖是环状的,像环己六醇一样,但是有四个羟基、
二个氮,相邻的羟基通过链糖连接,最后一个成分叫氨基葡萄糖(N—甲基氨基葡萄糖)。但是,三个糖中只有两个糖的结构是清楚的,虽然化学家已经对链糖的结构进行了推测,但是没有从含有链糖的化合物里分离出链糖来,如何合成链糖更是未知。
也就是说,链糖和双氢链糖分别是重要抗生素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直到1953年,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团队还没有通过天然产物获得它们,也没有用人工方法合成它们。汪猷决定让华瑾和陆熙炎等研究链糖的半合成。1954年1月,陆熙炎转入链霉素化学研究。陆熙炎等人的研究目标是弄清楚链霉素的结构,而研究链霉素结构的重点是得到链糖。他们从链糖的半合成入手尝试用一个已知的糖苷还原。他们分离了双氢链双糖胺的两个组成部分,即N—甲基—L—葡萄糖胺及不含氮的糖,从五乙酰双氢链双糖胺甲苷的乙酰解产物中分离得到不合氮的糖,并且初步证明不含氮的糖中双氢链糖的存在。
链糖的结构当时只是推测出来的,因为没有从实验室中获得它,所以只能根据它的性质来推测它的结构,即根据它的元素分析,从化学上推测几个氢、几个碳。只是知道它的化学式,不知道它的结构式……做结构研究的时候,先要把链霉素分解下来,有两个部分含氮,分别是环己醇和氨基葡萄糖,没有氮部分的叫链糖。要把链糖拿出来、结晶结出来,这方面工作比较难。
1955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组织抗生素学术会议,会议分为生物学组、化学组、综合组和临床应用讨论组,内容涵盖链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地霉素等内容。有机所有十几人参会。陆熙炎作为会议秘书也在其中。会上,汪猷报告了链霉素小组的研究工作“有关链霉素试制的菌种选育、发酵及提炼的研究工作报告”“双氢链糖的分离初步报告”并引起讨论。
邢其毅认为“双氢链糖分离的工作很重要,是链霉素结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得到双氢链糖对于链霉素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希望,能做下去,完成它。”日本学者住木谕介提道:链糖的结构只用间接的方法来证明,而没有用直接的方法获取它的化学结构,因此汪先生能注意到这一点我感到很高兴,若进一步地从羟基链霉素做成双氢羟基链霉素,利用双氢双羟基链霉素直接分解,如
能得到双氢羟基链糖的话,那将更进一步得到证明。
不过,这些问题汪先生可能早已想到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