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店不屈宣言
  • 书店不屈宣言
  • 书店不屈宣言
  • 书店不屈宣言
  • 书店不屈宣言
  • 书店不屈宣言
  • 书店不屈宣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店不屈宣言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27.26 4.6折 59 全新

库存4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田口久美子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1192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31530292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田口久美子1947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1973年于Kiddy Land八重洲店开启书店店员生涯。1976年进入西武百货书籍贩卖部门(后成为大名鼎鼎的Libro书店的三位灵魂人物之一),历经船桥、涩谷各店,曾任池袋店店长,后为淳久堂池袋本店副店长。2019年5月底离职,现任池袋总店顾问。著有《书店风云录》《书店繁盛记》等。

目录
目 录
001 书店人生从“杂志”启航 —— 杂志专区的今昔
019 我会永远留在这个行业 —— 漫画、轻小说的陈设
039 田口前辈,《女子会》很抢手哦 —— 人文书籍与“女”店员
061 不能把孩子当傻子 —— 儿童读物的希望
081 语言中有权力排序 ——“ 国语、日语学”书区
095 *番外篇 何为书店之美 —— LIBRO 池袋店的40年
111 与池袋有何不同 —— 书店重组和体系
131 这才是“理想中的我”啊 —— 诺贝尔奖与文艺类书籍
147 “书”与“畅销书” —— 网络书店及其他
177 顾客至上?
211 书店不屈宣言(我们依然斗志昂扬)
220 单行本后记
222 文库版后记

内容摘要
信息化大潮汹汹来袭,数字化对纸质书造成强烈冲击。书店作为纸质图书传统的销售渠道,也受到了电商颠覆性的侵略。
目前生存惟艰的书店经营者,都在做怎样的挣扎和努力呢?
《书店不屈宣言》是日本从业长达半个世纪的顶尖书店人——田口久美子的书店观察日记。本书以和不同店员的访谈为线索,串连起杂志、漫画、轻小说、童书、语言类书籍在日本市场上的发展现状,细腻又全面地介绍了书的销售方式和书店店员目前的生活状态。作者田口经历过日本书业的黄金年代,曾是日本现象级书店LIBRO“今泉时代”的三位灵魂人物之一,但也目睹了书店行业随之而来的衰败,千帆过尽,仍斗志盎然,以巨大的激情和信念宣告自身决不屈服!这对于当今日渐陵夷的书店行业、坚持不懈的书店从业人员和热爱实体书的读者而言,无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精彩内容
前 言
2012年9月,我年满65周岁。因为可以拿到全额退休金,便向公司申请从正式工转为小时工。不是正式员工却担任副店长的职位,这种待遇听着有些奇怪。不过,我和身边的同事都把它理解为挂名。我在店里干不了几年,尤其家里还有92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只能上早班。然而,身边的同事们却要每天工作到夜里11点,十分辛苦。考虑到这种差异,我向公司提出了减薪的建议,却受到责备说:如果您带头说这样的话,对后辈们没有好处。于是,我现在干着时间缩水的活,拿着职位相当的工资,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继续奋战在书店一线。
我生性节俭,便用“写书”来填满、延长私人时间。这其实是我从很久之前就一直想做的事。我一直思考着书店行业的“过去与未来”。我自认为,像我这样无论是在小型书店还是中型、大型的书店都有工作经验,并在一线持续奋战了40多年的书店店员应该不多。我就像一名孤军奋战的战士,自认为有责任记录下“处于巨变之中的书店行业”的现状。
可每当我提起笔来,却又发觉书店的日常是如此平淡无奇,每天都重复着几乎相同的工作:整理书籍和杂志、归架、核查新书、下单补书、退回下架书籍、导购(我基本不用站收银台,但会接电话或应对店内客人的咨询)、核对库存,等等。这些工作内容耗去了大量的时间。空闲时我会做些活动策划,或更换一些书籍,或和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聊聊新书的读后感和最近的销量排名,有时还会和出版社的业务员畅谈一番。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过得静如止水,几乎没遇到过什么戏剧性的事情(文库版补记a 最近多了一项任务:在工作的间隙发推特。书店也迎来了网络宣传的时代。但我与其说是不做,不如说是因为不会)。
然而,试问现在的书店与我1973年刚踏入这个行业时一样吗?与我1976年从东京站附近的小型连锁书店跳槽到大型书店LIBRO(当时是西武百货商场池袋店的书籍部)时一样吗?与我1997年调去淳久堂时一样吗?答案不言而喻。虽然销售行业的基本流程就是采购、上架、导购、销售,流通的基本框架也还是制造业(出版社)→批发业(经销商)→零售业(书店),几乎都是一成未变的,但我能切身感受到在细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回望这几十年,日本的书店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尤为显著。当时已有的纪伊国屋、三省堂、丸善等,还有后来新开的八重洲BookCenter、LIBRO等,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连锁化程度也进展迅速。1976年在神户开业的淳久堂书店算是最晚启动扩张的。它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过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6年才开设了第一家难波分店,在那之后,每年都会开一家新的大型分店。淳久堂书店大概是最晚一个从个体经营转型为大型全国连锁店的书店吧。近些年来,再没听闻有其他新开业的大型书店,也没有其他企业跨行业加入书店的案例。自2000年亚马逊登陆日本之后,所谓的“实体书店”显现出颓势。这与出版业整体的衰退几乎呈现出同一态势。
如果说这些是书店的“过往”,那么书店的“未来”又将如何呢?
“真好啊,田口前辈,您顺利退休了。到我们退休的时候书店还存在吗?我们会不会没地方工作了呀?”年轻店员们的心声虽然没有直白地吐露出来,但我能感应到。不对,那也是我的“心声”。大概没有一个书店店员不担心自己的未来吧。就算“书店”能存活下来,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吧?
比如电子书籍,读者可以直接下载到终端。这样一来,我们书店店员会不会没东西可卖?
就在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题为“美国拥有80年历史的《新闻周刊》年内将告别纸墨,全面转向数字化”。听说日本版《新闻周刊》暂时还会保留纸质版,但每次看到这一类的报道,心里总会一紧。据说美国正不断推进报纸的电子化,甚至连著名的周刊杂志也无法幸免。而且,在美国亚马逊平台上已呈现出电子书的销量优于纸质书的态势。我身处这股世界潮流中,却止步不前,彷徨失措。
而我任职的淳久堂书店不知何时被大日本印刷这家大企业收购,与老牌书店丸善合并,改名为MARUZEN&JUNKUDO。母公司大日本印刷创立了一家名叫honto的线上店铺,出售电子书籍。“如果书籍电子化不断发展,就必须抢得先机。要是袖手旁观的话,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自然会席卷日本的出版市场。虽然写的是日语,但承载器物是美国制造的,这样真的好吗?到时候谷歌也一定会来插上一脚。我们就这样无动于衷吗?”当有人这样问我时,我只能垂头丧气地答道:不,那可不行。
我还会继续自言自语:但是,书本身应该有它的形状,它是由纸张和油墨组成的。从作者开始,经过各行业人员之手,最终传递到读者手中。这个传递过程的最后一棒正是我们这些书店店员。我们希望书店能发挥它的作用:把书展示在合适的位置,帮读者找到它,并亲手交给他们。
我每天都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在书店持续工作着。
本书开头会介绍一些我作为一名书店店员的日常工作,主要内容是采访淳久堂的员工,对他们各自所负责的部门现状进行了梳理。我从2012年年底开始动笔,于2014年1月底完稿。这样看来,我的2013年就像是巡礼的一年(好似村上春树的作品名a)。都说巡礼是为了赎罪,而我赎罪的根源(完全不带有宗教意味)在于,我踏入了书店这个行业,它让我的人生变得充满活力,但我却没能把这股“激情”传递给下一代,这令我悔恨不已。
但我想,如果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我所遇到的每一位书店店员都不曾放弃。他们虽说对书店的未来心怀不安,但一说到“卖书”这件事总是一股兴奋劲儿。站在销售最前线的人们如此充满热情地售卖的“东西”,难道真的会像坊间传言的那般轻易消亡吗?我心里还是充满信心的。每一位店员述说卖书故事时的劲头,成了我继续这场巡礼的快乐源泉。真希望这份快乐能永远相伴左右。文库版补记 2014年3月母亲去世了,享年93岁。家里养的猫变成了两只,总是打架。今年(2017年)9月我将满70岁。
另外,在文库版中重新改写了单行本的最后一章。只能说四年的岁月给出版、书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书店人生从“杂志”启航——杂志专区的今昔我的书店人生是从“杂志”开始的。1973年,也就是40年前,穿过东京站八重洲口的环形交叉路口,沿着通往丸善的路向前走,第二栋建筑里有一家书店,在小楼的一层,叫KIDDYLAND八重洲店。面积大概30坪a,进门右手边是柜台,正面是新书区,左侧墙架上依次摆放着杂志、实用类书籍、商务类书籍,右侧墙架上以小说为主,正中间的书架两侧基本是文库本,有少量儿童读物。这是当时商业街上的小规模书店里很典型的商品种类。现在要是在这儿开一家同样规模的书店,要砍掉一半以上的小说读物类书籍,为的是给杂志腾地方。不不,首先,在这里经营书店本身就很困难。40年前,在书店附近还有些当地的小商店,虽然屈指可数。书店营业时间是早上10点到晚上8点,包括店长在内有五六个店员。30坪的地方有五六个员工,而且都是正式工,还在房租那么高的地点,想想书店的利润率就知道经营不易(放到现在可以和便利店做个比较,应该就有概念了)。而且,附近有几家同规模的书店,和超大型(当时)书店丸善就隔了大约100米。
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记得当时虽然顾客络绎不绝,但从没有过店内满满当当的情形。即便如此,在我任职的三年里,从没接到过上级指令说因为连续亏损而要调整库存,所以应该是勉强能维持运营吧。当时还是职场新人的我只能看到眼前的工作,至于书店的经营嘛……我跳槽(1976年)到西武百货商场书籍部(之后的LIBRO)的几年后,KIDDYLAND八重洲店就关门了。忘了具体是哪一年了,但我想是受了1978年八重洲BookCenter开店的影响。自那之后,KIDDYLAND公司开始从经营书店逐渐转向利润更高的“玩具”行业了(虽然是书店出身)。在20世纪70年代,稍微有点财力的书店都朝着连锁化目标发展,不断地开出分店,试图存活下来。我曾工作过的KIDDYLAND也赶上了这股风潮,开了这家八重洲分店。在7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间里成功实现连锁化的书店存活了下来,尤其自80年代开始,纪伊国屋、三省堂等大型连锁书店在东京等国内主要城市接连不断地开设大型分店。这使得小型书店的经营举步维艰,比如KIDDYLAND八重洲分店就被八重洲BookCenter吞并了。另外,在全国的主干道沿线不断冒出同时出售CD等音乐相关商品的书店,冲击着原有的老书店。但是,直到1996年,书店行业整体的销售额一直呈现增长态势。泡沫经济破灭后,不同规模的书店渐渐实现共存。然而在2000年末,亚马逊这艘黑船登陆了日本。无论大型书店还是小型书店,业界整体的销售额急速下滑。不过我不能太着急讲后面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是先讲讲我在KIDDYLAND八重洲分店这家小连锁店的狭小的杂志专区工作时的故事吧。
我是在店铺开张不久后就被派来工作的“新人”。我想当时的管理层兴许是打着这样的算盘: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多少有点心高气傲,而且还是个女生,被分配到书店这种干体力活的地方,一定用不了多久就会辞职吧。是呀,像我这样的员工是挺难使唤的。然而,谁能想到这份工作很合乎我的性情,工作起来十分带劲!所以上级领导们也就放弃了之前的想法,念认为要是我能力很强倒也不错。可是,就在他们把我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员工时,我却挥一挥衣袖跳槽了!
回想在KIDDYLAND的那段时光,我不仅通过杂志专区学习到书店工作的基本,还结识了后来深交多年的朋友们。在LIBRO设立“今泉书区”而掀起80年代新风潮,并成为业界(即使是现在仍有很多“书迷”怀念那段天天跑去LIBRO看书的时光)话题的今泉正光,在作家须贺敦子晚年时期相伴左右的丸山猛,都是在这里相识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