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泛言(增订本)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3.95
4.4折
¥
5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12415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31326721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旨在促进东、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地区创办老古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文化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精华、重整文化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目录
儒家之部《孔学新语》自序
《孔学新语》发凡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再版记言
《孟子旁通》前言
印行《二顾全书》前记
《四书人物串珠》的前介辞《周易今注今译》叙言
《周易今注今译》再校后记
《易经数理科学新解》序言
《周易尚氏学》前言
《读易劄记》序
闫著《易经的图与卦》序
《太乙数统宗大全》序
朱文光著《易经象数的理论与应用》代序
附:邵康节的历史哲学《未来预知术》出书记
《皇极经世书今说》序
道家之部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道藏》缘启
《略论中国医药学术与道家之关系》序
《历史的经验》(一)前言
《历史的经验》(二)前记
《正统谋略学汇编初辑》前言
《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前介
陈著《孙子兵法白话解》序
佛家之部《楞严大义今释》叙言
附一:楞严法要串珠
附二:五阴解脱次第法要
《楞严大义今释》后记
《楞伽大义今释》自叙
《〈金刚经〉卅二品偈颂》自话为《金刚》《楞伽》《楞严》三经重印首语
《华严经教与哲学研究》序
《佛学原理通释》序
为向子平印《敦煌大藏经》言
《法住记及所记阿罗汉考》序
《戒律学原理》摭言《禅海蠡测》初版自序
《禅海蠡测》再版自序
附:《禅海蠡测》剩语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问题》引言
景印《雍正御选语录》暨《心灯录》序
重印足本《憨山大师年谱疏证》前言
《禅与道概论》前言
附:宋明理学与禅宗
《禅话》序
《庞居士语录》与庞公的禅(代序)
荷兰文《初译禅宗马祖语录》记言译作的经过
序焦金堂先生《一日一禅诗》
《大乘学舍常课》初序
为周勳男叙印《普庵禅师咒及记传》《禅林清韵》序《密宗六成就法》前叙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前叙
密宗《恒河大手印》《椎击三要诀》合刊序
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健身之部《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前言
《易筋经》叙
葛武棨先生著《气功之理论方法与效力》序
谢译《印度瑜伽健身术》序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
《少林寺与少林拳棒阐宗》前介辞
《佛家静坐方法论》序
魏承思著《缘来佛教——现生说法看佛教》序言
历史之部《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陈光棣教授与《泛论中美外交关系》一书
黄著《中国近代思想变迁史》前言
《再造中国》序——谈调水问题
《清代名吏判牍》前介辞
序说《虚云老和尚年谱》致净慧长老
书杜忠诰著《汉字沿革之研究》
序孙穗芳《我的祖父孙中山》
《中华文化要义》序
其他《人文世界》杂志创刊词
东西精华协会宗旨简介
与哈门教授谈全球性前提计划
《南氏族姓考存》前叙
附:乐清县南宅殿后石照屏乩笔题狮子踏球图
《复翁吟草选集》前记
重印《复翁诗集》赘言
《日本感事篇》序
致答日本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跋萧著《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景印《地理天机会元》序
萧著《大君统治学》序
《侯璠教授诗词尝试稿》记
《李执中居士遗著》后记
《李执中居士遗著集编》后记
重印《西游真诠》前言
《醉古堂剑扫集》介辞
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先生作品》
《阵痛的年代》序
重刊乡贤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梅溪先生集》前言
医病家之身,更医病家之心——序《悬壶看人间》
《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献言
《袁晓园的故事》序
为《世间人》叙言
《传家》小言
《吴山点点幽》前记
《鸿踪照影》前言
《休恋逝水》序
《中国资本论》序
《心影留踪》序
《桑尼系列研究》总序
内容摘要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及他人的著作、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等,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
主编推荐
一本书的序跋等辅文,正是阅读一本书钥匙,南怀瑾先生所作自著及他著的序跋等,更是精义跌出,精彩纷呈。
精彩内容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
派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地,也
有人认为它仅是古代的一
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刺。
无可否认,《易经》原
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基础。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同时又散为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源泉,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因此,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慨了。《易经》与三易通常我们提到《易经》,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这本书。因为中国文化,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著《春秋》以后,冠以《周易》一书,统称“六经”。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
是人生的大通道。称《周易》等书为六经,便是说明经过孔子所整理过的这六部书,它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一书命名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之说的异同出现了。
第一,属于秦、汉以后正统儒家学派的理论,根据《易纬·乾凿度》这本书的观念,认为“易”的内涵,包括三个意义:(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
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
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第二,属于秦、汉以后儒、道两家学者通用的观
念,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黄帝时代的易学,是《归藏易》。首先以“坤卦”开
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为《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歧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
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
P21-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