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经典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季羡林自传/季羡林经典文集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1.07 3.2折 34.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总主编:巫晓燕

出版社万卷

ISBN9787547033968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4.8元

货号3887324

上书时间2024-10-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又丰富多彩,《季羡林自传》通过讲述他九十多年人生中遇到的人和事,展现了他的个人奋斗经历和内心情感世界,帮助读者了解季老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长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所走过的路。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我的童年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父辈们
  每天最高的享受
  开始认字
  离开故乡
  进入一师附小
  转入新育小学
  新育小学的教员和职员
  在新育小学学习的一般情况
  看杀人
  学英文
  国文竞赛
中学时光
  进入正谊中学
  我的几个老师
  在济南高中
  荣誉感继续作美
  毕业旅行筹款晚会
清华逐梦
  报考邮政局
  考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门课程
教书谋生
  回母校当国文教员
  小小一招
  又长了一番见识
  “拿到了没有?”
  天赐良机
《留德十年》节选
  哥廷根
  道路终于找到了
  怀念母亲
  两年生活
  章用一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完成学业,尝试回国
  大轰炸
  在饥饿地狱中
  德国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女房东
  反希特勒的人们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进城
  盟国
  别哥廷根
回到祖国
  北大任教
  终于找到了学术上的出路
  眼前充满光明
  政治运动
《牛棚杂忆》节选
  抄家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千钧一发
  劳改的初级阶段
  大批斗
  太平庄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牛棚生活
  牛棚转移
  半解放
  我的恢复组织生活
耄耋之年
  迎新怀旧
  九十述怀
  当时只道是寻常
  九十五岁初度
  我不能封笔
后记  我写我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进入一师附小第二年,我就上了一师附小,地点在南城门内升官街西头。所谓“升官街”,与升官发财毫无关系。
“官”是“棺”的同音字,这一条街上棺材铺林立,大家忌讳这个“棺”字,所以改谓升官街,礼也。
附小好像是没有校长,由一师校长兼任。当时的一师校长是王士栋,字祝晨,绰号“王大牛”。他是山东教育界的著名人物。民国一创建,他就是活跃的积极分子,担任过教育界的什么高官,同鞠思敏先生
等同为山东教育界的元老,在学界享有盛誉。当时,一师和一中并称,都是山东省立重要的学校,因此,一师校长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在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眼中,校长宛如在九天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可是命运真正会捉弄人,十六年以后的1934年,我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到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来教书,王祝晨老师也在这里教历史,我们成了平起平坐的同事。在王老
师方面,在一师附小时,他根本不会知道我这样一个小学生。他对此事,决不会有什么感触。而在我呢,情况却迥然不同,一方面我对他执弟子礼甚恭,一方面又是同事,心里直乐。
我大概在一师附小只待了一年多,不到两年,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换过一次教室,足见我在那里升过一
次级。至于教学的情况,老师的情况,则一概记不起来了。唯一的残留在记忆中的一件小事,就是认识了一个“盔”字,也并不是在国文课堂上,而是在手工课堂上。老师教我们用纸折叠东西,其中有一个头盔,知道我们不会写这个字,所以用粉笔写在黑板上。
这事情发生在一间大而长的教室中,室中光线不好,有点暗淡,学生人数不少,教员写完了这个字以后,回头看学生,戴着近视眼镜的脸上,有一丝笑容。
我在记忆里深挖,再深挖,实在挖不出多少东西来。学校的整个建筑,一团模糊。教室的情况,如云似雾。教师的名字,一个也记不住。学习的情况,如
海上三山,糊里糊涂。总之是一点儿具体的影像也没有。我只记得,李长之是我的同班。因为他后来成了名人,所以才记得清楚。当时对他的印象也是模糊不清的。最奇怪的是,我记得一个叫卞蕴珩的同学。他大概是长得非常漂亮,行动也极潇洒。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男女外表的美丑,他们是不关心的。
可不知为什么,我竞记住了卞蕴珩,只是这个名字我就觉得美妙无比。此人后来再没有见过。对我来说,他成为一条神龙。转入新育小学然而,世事多变,风云突起,为了一件没有法子说是大是小的、说起来简直是滑稽的事儿,我离开了一师附小,转了学。原来,当时已是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而一师校长王祝晨是新派人物,立即起来响应,改文言为白话。忘记了是哪个书局出版的国文教科书中选了一篇名传世界的童话《阿拉伯的骆驼》,内容讲的是:在沙漠大风暴中,主人躲进自己搭起来的帐篷,而把骆驼留在帐外。骆驼忍受不住风沙之苦,哀告主人说:“只让我把头放在帐篷里行不行?
”主人答应了。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告说:“让我把前身放进去行不行?”主人又答应了。又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告说:“让我全身都进去行不行?”主人答应后,自己却被骆驼挤出了帐篷。童话的意义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篇课文竟让叔父看到了。他大为惊诧,高声说:“骆驼怎么能说话呢?荒唐!荒唐!转学!转学!”于是我立即转了学。从此一师附小只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我从一师附小转学出来,转到了新育小学,时间是在1920年,我九岁。我同一位长我两岁的亲戚同来报名。面试时我认识了一个“骡”字,定在高小一班。我的亲戚不认识,便定在初小三班,少我一年。一
字之差,我争取了一年。
P12-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