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今生为书忙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19.75
4.9折
¥
4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牧之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9511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281966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最喜今生为书忙》是作者杨牧之先生多年来与书打交道留下的文字,一是作者担任出版管理工作期间所组织的大型图书项目,和政策性报告、文章;一个是作者在编辑工作岗位期间所积累的经验,以及与相关作者工作往来的点滴感人往事;一个是作者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一些图书的思考、感想;一个是作者回忆他在出版界的老上级、老领导的文章。
作者简介
杨牧之,1966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华书局。1980年至1987年5月参与创办并主持《文史知识》(月刊)。1986年后任副编审、编审。1987年5月奉调国家新闻出版署(总署),历任图书司司长、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2002年4月任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总裁。2009年9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执行总主编。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目录
最喜今生为书忙——写在前面
《金瓶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发行的感想
尼赫鲁用了很多笔墨说到玄奘——关于玄奘的通信
迎接新世纪文明的太阳——我们为什么编纂《大中华文库》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的平台——《中国古籍总目》编纂随想
《史记》修订本的成绩和出版的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的立足点与着眼点
耶路撒冷·宗教与读书——耶路撒冷的探寻
精品图书七说——关于打造精品图书的讲演稿
编辑应该注意的十件小事
作为一个编辑,我为什么积极写作
“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兼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变迁
一个电话,开启了古籍整理的新阶段——记陈云同志关于古籍整理的指示
记与郭沫若先生的几次通信
门前一树马缨花——怀念季羡林先生
记住任继愈先生的期望
臧老看过的杂志,还保存着吗?——怀念臧克家先生
不忧·不惑·不惧——怀念周振甫先生
往事依依:记我在总署时的几位领导——《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后记
上善若水——怀念中华书局总经理王春同志
张振玉先生与《京华烟云》
从两封信得到的启示
《出版往事》:生命的油灯
《西昆酬唱集》刍议
“千年流派我然疑”——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读后
美丽的通天塔——对《英语世界》200期的祝贺
书刊啄木鸟的功劳——《咬文嚼字》2001年合订本序言
五十本书和一个时代
中国文化产业为什么要急起直追
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前言
37万种书·图书质量与专业分工
国有书店与民营书店起伏的思考
“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编辑”讨论稿
内容摘要
杨牧之所著的《最喜今生为书忙》讲述的内容都离不开书,都是与书有关的故事,有的是一般人所无法知道的故事。从中,可看出作者读书、出书、管理书的心绪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于书的无以言表的感
情。
精彩内容
这本集子中收入的文章,多数是我在近两年新写的,有几篇是早年写的,为了圆我书名的涵义,又稍做修改,收进书来。
一初试出版——在北京大学当我写下“最喜今生为书忙”这七个字时,往事前尘尽来笔底。从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华书局做编辑起,我就开始了“为书忙”的生涯。如果再往前推,大学没有毕业时,我已开始了“出版”工作。
1966年初夏,我们已经毕业,只等学校最后宣布分配方案,便可到工作单位报到了。5月25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北大的学生像每天一样照常睡午觉。下午三点,震撼全国的大事发生了。被称为“全国第一
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就在我们每天吃饭的大食堂东墙上贴出来了。在我的印象中,“文化大革命”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那以前的种种事件、种种传说,离我们似乎很远。“马列主义大字报”一出,霎时间,北京大学大乱,北京市大乱,全国大乱。
那个时候,毛主席的诗词和毛主席语录一样,是两派群众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武器。很多人来北大串联,很多人以为北大中文系的师生一定懂得毛主席诗词,便来北大中文系请教毛主席诗词的含义。其时,我们即将毕业,书生意气,不知天高地厚,为解答串联群众有关毛主席诗词的问题,我和几位同学着手编写“毛主席诗词注解”。为探索诗词真谛,东问西学,发现一个线索就赶快去讨教。很快,以新北大“傲霜雪”战斗组名义编写的《毛主席诗词注解》(初稿)便印了出来。而后不断修改,二版、三版,相继完成。最后一版,红彤彤的塑料封面,用碘化铝印制的金光耀眼的书名,以字典纸印制正文,其装帧精美绝不亚于当时正式发行的《毛主席语录》。而且,每首诗词都配有一幅插图,或者是毛主席诗词手迹,或者是有关名胜,大概可以说是当时出版业装帧设计的“最高水平”了吧?书稿的审读者和顾问包括郭沫若、周世钊、周振甫、阴法鲁、李淑一等专家,规格也
可谓很高了吧?
记得第一稿是打字稿,在北大打印处打印时,全处十几位师傅加班赶制,没人说要补贴,也没有请吃一顿饭。去大连串联,搞什么“反经济主义”,帮助大连方面办小报的时候,我仍然带着打印稿,得空就进行修改。那时目的很单纯,只因为热爱毛主席诗词,特别是想给社会上同样热爱毛主席诗词的广大读者提供j个通俗普及、尽量准确的读本。这是我做出版的第一件作品吧?在那个年代,一切无序,我们自编的、在今天需要专题报批的书居然出版了三个版本,发行不知几百万册,还真是影响巨大的“畅销书”啊。书编成之后,围绕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多起想靠这本“畅销书”发大财的怪事,好在我们不为名不为利,查来查去,一件跟我们也不沾边。
P1-P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