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家史(青少版)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7.9
2.8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何建明
出版社山东文艺
ISBN9787532956425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0457158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一部不可错过的改革开放史记。
多角度、全景式、深层次呈现四十年峥嵘岁月。
分享中国故事里的中国智慧,探寻中国奇迹里的中国道路。
何建明著的《我的国家史(青少版)》,作者视野宏阔,又细致入微,既聚焦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又提供生动的历史细节,实现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全面清晰地呈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作者简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
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代表作有《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为了弱者的尊严》《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30余年来出版40余部文学著作,改编成电影电视8部,作品被翻译到十几个国家。
目录
第一部:安吉余村——“新时代”开启的地方
导言
1.生死抉择
2.“中国新时代”
3.天上人间,余村在中间
4.农家乐,乐坏了春林和春花
5.“当代陶渊明”
6.一根竹子半边天
第二部:与“小岗村”别样的分田到户
导言:
1.真温州,假温州,原来是台州
2.皂树村:孤独而沸腾的农民革命策源地
3.田埂上诞生的第一批中国“股民”
4.一台补鞋机掀起的“中国制造”巨浪
第三部:广东开放的大门是这样撬开的
导言:
1.率先开门
2.脚下的地在变
3.开路升级
4.不作为的大作为
5.“经营城市”的指挥棒
第四部:对外开放从“中国海”启航
导言:
1.墨西哥湾的海风
2.政府授权:可以签约
3.谈判一波三折
4.“渤海二号”事故的冲击波
5.破天荒后尽是春
第五部:“小康”社会的提出
导言:
1.东方威尼斯
2.“小康”之梦
3.“新苏州”的诱惑
4.与新加坡人的亲密接触
5.“洋苏州”,英文缩写“SIP”
6.让新加坡“老师”失色的园区革命
第六部:义乌市场最初的秘密
导言:
1.两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2.“拨浪鼓”奏出的乐章
3.神奇的“无形之手”
4.崛起在田埂上的中国“曼哈顿”
第七部:因选美而崛起的三亚
导言:
1.梦的开端
2.美丽行动
3.天堂之路
4.金沙滩、火凤凰、红树林
第八部:浦东——邓小平手中的“王牌”
导言:
1.“141”号,5月3日这一天
2.靠着“心脏”听跳动
3.“明珠”先亮
4.“空手道”换得“第一桶金”
内容摘要
《我的国家史(青少版)》是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根据个人接触和采访到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重大事件的资料,而撰写的一部独特的改革开放“国家史”。本书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中国自上而下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富强、发展之路。
精彩内容
现在60岁的鲍新民,2011年离开村干部岗位,调到余村所属的天荒坪镇工作。在余村当了二十年干部的他,担任过一任村支委、一届村主任、两届村支书。这是个话很少的实干型农村干部,但他却经历了余村两个不同“富”的年代。“现在我们余村是真富,百姓心里舒畅和生活幸福美满的‘富’。过去余村在安吉全县也是‘首富村’,可那时的‘富’不是真富,其实大家心里很痛……”鲍新民说。
1992年,35岁的鲍新民被老支书俞万兴看中,向新一
届村党支部推荐他为村支部委员。俞万兴是1949年入党的农村老革命,“改天换地”,“让庄稼人过好日子”,一
直是这位老支书的心愿。但在“农业学大寨”的岁月里,他俞万兴带领余村人扒竹林、种水稻,却没办法让村上人富起来。后来听说太湖对岸的苏州乡镇企业搞得好,尤其像华西村的吴仁宝也在搞“工业”,他找来村干部们商量,说:“广东、江苏,连同浙江萧山在内的许多地区的富裕村庄,都走了一条亦工亦农的道路。我们余村是山区,交通没有别的地方方便,但有过开采铜矿银矿的历史,山里藏着宝贝疙瘩哩!要想富,就挖矿。我们也来试试咋样?”“行啊,只要能富,掘地翻山,怎么都行!”从未富裕过的余村人,太羡慕那些已经住上楼房、有电视看的农民兄弟姐妹的生活了!
“我当村干部之前,老支书就带领村上的干部群众,开挖了好几年石灰窑。我最早是矿上的拖拉机手,就是把炸开的石头拉到窑上,再把烧好的石灰拖出山卖给客户……靠这样一点一滴地开山卖石灰,我们余村慢慢地也有了钱,村干部出去开会也能偶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
’馋馋其他村的干部了。”一直低着头说话的鲍新民,说到这儿一笑。他接着说:“我开始当村支书的时候,赶上了全国都在风风火火搞经济,各行各业都在争取大发展。
那个时候,先是出现了‘十万元村’,再后来是‘百万元村’。到90年代初时,像江苏、广东,包括我们浙江萧山等地已经有了一批‘千万元村’‘亿元村’了,像江苏无锡的西塘村,1983年就是‘亿元村’了!没过几年,像与我们隔一个太湖的江阴华西村、张家港欧桥村等,都成了‘亿元村’。那个时候报纸上、广播里几乎天天都在高喊让我们学习、赶超它们。安吉穷啊,出不了‘千万元村’‘亿元村’,靠挖石头卖石头能年收入达到一二百万元的余村,就这样成了安吉县的富裕村、‘首富村’。那份荣誉确实也让余村风光了许多年。”余村人至今仍然怀念老支书俞万兴,因为在他任上,余村才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安吉才有了第一个“电视村”“电话村”……然而,地处绿水青山的安吉腹地的余村,走挖矿致富的路带来了很多问题,后来余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一直在二百万元左右的水平上徘徊了好几年。当时安吉县委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的主张后,余村的发展思路开始从单一的开山挖矿致富,转向开发旅游资源,走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子,出现一线新的生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