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精)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成都、无锡、广东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
24.15
5.8折
¥
4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熊秉元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65214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777648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熊秉元教授是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早年因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而名扬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成为华人经济学界“四侠”。
在《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中,熊秉元教授用一支带有魔力的笔,把本来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看懂生活故事背后经济学逻辑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正如姚先国教授对本书的评价:这是一本“百姓经济学”,而要呈现的则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作者简介
熊秉元,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教授。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经济学中最著名的“科斯定律”,一度受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
熊氏是经济学家,也是散文家,在台湾经济学界,他是“新四人帮”中的得力战将;在华语散文界,他与著名的经济散文学家“顶侠”张五常并称,有“巨侠”之誉。
有人说“经济学家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并让大家自觉得很笨的那种人”,熊氏正好相反,笔下常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为发端,运用带有魔力的笔,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也因此,其作品被国内知名文化评论家南方朔誉为“熊氏散文”,他的两篇文章也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的课文,在华人经济学界,仅有熊氏一人获此殊荣。
1993年,熊氏的第一本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接着,《熊秉元漫步法律》于2003年出版,获得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最佳著作。后来,他写作“经济学的故事”系列,2006年起连载于《印刻生活杂志》,也入围了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
2005年,熊氏被大陆主流经济类报刊杂志联合评选为“两岸三地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者”之一。
目录
推荐序 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第一部 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何不潇洒一些?
为人生目标做经济分析
生命的比拟
不同阶段,不同角色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道德情操小论
人比人气死人,是比错了方向!
选择记忆
牺牲谁比较好?
认识世界的过程形似指鹿为马
海绵、刺猬和傻瓜
人生里的两支鱼竿
伦常关系其实是种工具
为何父不父、子不子?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面对死亡,何不潇洒一些?
艰涩道理浅中求
大师的招数
波斯纳的便士
第二部 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悲剧是无解的吗?
“不讨喜”的经济学家
人为财死的逻辑
报应的逻辑
正义的逻辑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亚当·斯密也叹息
纵贯法学
什么是好的理论?
冲突不一定都是坏事
智慧的点线面
蚂蚁和蜜蜂的经济思维
悲剧是无解的吗?
“多多”不一定“益善”
读法律以修水管
何谓“自由”?
我们都在给别人“贴标签”
生活给的启示
文章是为读者而写,为自己写的是日记
第三部 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当多数人都是输家时
“半大人”和“二十仔”
重新界定“成年人”的涵意
可以聚众换偶吗?
“驼兽纪”
裁其跅弛,百年树人
一个拉拉队员之死
爱滋器官的价值
关键时刻的优雅“很贵”
仅靠道德无法建立可长可久之道
谁该承担歧视的重担?
市场经济启示录
“坐在金矿”上而不自知
尔爱其羊,就能求羊得羊?
请“文明的”善后
“商品的市场”和“言论的市场”
台湾地区选举,可能多数人都是输家
为何不投降?
“高墙”里外
寻找司法女神的真容
第四部 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在历史的足迹里迷惘
包罗万象的中国大陆
北京见闻——经济基础决定尊严高低
武汉见闻——百废待兴
向前看,向钱看
海峡两岸的同与异
大陆法学院见闻——发现经济学中的“创造性破坏”
要怎么收获“两岸共赢”?
台湾有什么特别?
“吻”一下,值两百万
“序”中有“乱”
台北,停滞的宝岛风情画
“关系”在两岸三地的不同地位
化“古老”为神奇
层层审核中的“雁过拔毛”故事
国家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内容摘要
熊秉元说,经济学的要义在于客观、正确、有趣,而非经世济民。《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出发点正是“如何用经济学眼观看世界”。这里的“世界”包括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4辑,共71篇美文。
因为作者有一支能够将经济学写的妙趣横生的魔力之笔,因此读《优雅的理性(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学基础;因为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读本书可以颠覆很多我们过去深信不疑的常识。
精彩内容
在每一个逗点上,他可以想想,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如何。
记得儿子刚考完大学联考时,玩得不见踪影。我要他以千字的篇幅,做阶段性的省察,就像他小学和初中毕业时一
样。对我而言,也值得在这个时点上,略为回顾。毕竟,过去的十八年,不是短暂的岁月;而往后的日子,他将是脱缰之马,和我渐行渐远。我最好早为之计,做好心理准备。不过,在儿子眼中,我是父亲,也是经济学者。因此,我一直很好奇,父亲和经济学者这两种身份,对他的意义到底如何?当父母的人都很清楚,随着子女年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评价会越来越低;我当然不例外,而且我还清楚记得,他崇拜仰慕我的那段美好旧时光。其中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刻。
他五六岁左右时,有次我们一起搭公交车,路程长,便玩起猜谜游戏。自己心里先想好一个谜底,然后由对方发问,借着一连串的问题,把谜底猜出来。来回了几次之后,轮到由他想谜底、我提问。我一眼看到他盯着我的眼镜,因此他才刚说想好谜底,我问都没问,直接说出谜底:眼镜!登时,他脸上露出惊喜仰慕的眼神和表情,那种模样前所未有,也
只出现过那么一次。
当然,从小他就知道我是经济学者,他从我这儿听到的很多故事,都和经济学的思维有关。其中之一,是面包店的故事。大约在他读小学二三年级时,我问他:如果他开了家面包店,那么他会做十种或是一百种面包?“一百种”,他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作臧否,但是娓娓道来相关的考虑:对面包店的师傅而言,做一百种面包要花很多心思时间,做十种则要容易得多。对买面包的人来说,一百种面包当然大有吸引力;可是,要在一百种里选来选去,也得耗费很多时间。
如果只有十种,可能反而容易选,虽然种类少了许多!也许,童话世界里满房间玩具、满桌子巧克力、满屋子各式面包的景象,从此由他的脑海里消失。经济思维是否就此萌芽,当然不得而知。
不过,即使不是大喇喇地援用经济学的专有名词,生活里的许多点滴,总是不经意反映了我的思维背景。他每周的零用钱,固定在周末收拾完房间之后才能开口。可是,他个性松散,又衣食无虞,从来没缺过钱,对零用钱也就满不在乎。数不清有多少次,他会哀怨地说,好像有好几周没拿零用钱了,我的回应总是千篇一律:自己的权益自己不照顾,要怪谁?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成本低;别人借箸代筹,成本高。
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眼中的父母,自然不会是四平八稳、光鲜亮丽。我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两桩小事可见其余。
小学六年级时,他班上同学的父母轮流在早自习时介绍自己的专长。有位小朋友的父亲是飞将军,穿着笔挺的制服,介绍各式战机的特性和外形。小朋友们目不转睛,无限神往。
妈妈听完儿子的描述,问他为什么不请自己的爸爸到班上露面。“可是,他只是教授啊!”儿子的口气不胜惋惜悲切!这种心理似乎与日俱增,上高中后有次他住院,差遣我四处找漫画店,帮他租漫画。他明白表示,我的功能就剩下帮他租
漫画!还好,在他高二时,学校《公民》课本的经济学部分,是我所撰写,而他的某位女性同学是我的读者,对我的书颇有好评。由老师和朋友口中,他似乎才渐渐知道,自己的爸爸不是那么不堪,言谈举止之间,偶尔出现一点小小的客气。
据他说,进了大学之后,大一就会修我的《经济学》。这倒是令我稍有期待,看看借由课堂上的论对,他对我的敬意是不是会慢慢增加,即使回不到他小时候全盛期的状态!无论如何,对他和我来说,现在都只是逗点。当他有了专业技能、开始工作,当他娶妻生子、有自己的家小,将是陆续而来的逗点。在每一个逗点上,他可以想想,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如何;而我当然也可以陆续琢磨,自己一路走来表现又是如何——就一个经济学者、父亲的角色而言。
P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