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族与文化
  • 种族与文化
  • 种族与文化
  • 种族与文化
  • 种族与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种族与文化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广东仓、武汉仓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6.49 6.4折 88 全新

库存1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托马斯·索威尔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57521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1892689

上书时间2024-09-19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国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等讲授经济学课程,并长期在美国政府部门担任经济学顾问,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共政策高级研究员。著有《美国种族简史》《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歧视与不平等》等30部作品,并在包括《福布斯》、《财富》、《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上发表过大量文章,曾获得“博伊尔奖”、美国“国家人文学科奖章”、“布莱德雷基金奖”等荣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一种世界观
人们究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还是“环境”之中?人们是否受到了祖居之地的影响?如果他们的祖先在移徙的过程当中在某个地方生活了几个世纪,那么这些祖上的客居之地是否会对后人产生影响?

第二章移民与文化
人类的移民活动让文化德裔跨越遥远的距离、改变整个世界,这是因为,新的技能、新的组织模式、新的工作习惯、新的储蓄倾向以及对教育和生活的新的态度,都会对人们所迁入的环境产生影响。环境能够塑造文化,但随着文化传入其他地区,也能塑造新的环境。

第三章 征服与文化
在人类历史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历史都是征服的历史。一个时代征服他人的民族往往又会在另一个时代被他人所征服……无论是古代中国的盛世王朝、伊斯兰世界的庞大帝国,还是成吉思汗打下的广袤疆土,古往今来的征服民族也经历了与之相似的兴衰盛亡。

第四章种族与经济
种族不会改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是,如果我们将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异文异种的群体身上,就会发现比同质群体间经济交易更为复杂的情形。

第五章 种族与政治
政治能直接塑造人们对种族、民族的态度,以及种族和民族政策,但这只是政治对种族、文化影响的一个方面。尽管很多政策的制定并无任何牵涉种族或民族的意图,但是它们却对不同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第六章种族与智力
讨论种族和智力这样的话题本身已经颇为困难,而想要不带感情色彩地从经验角度进行逻辑探讨则更是难上加难。即便能够剔除其中的情感或理念因素,所面临的困难也颇为艰巨。

第七章种族与奴役
奴隶制的普遍性一直具有双重的意义,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变。大多数稳定的社会都将此制度纳入其社会结构,并且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曾经在某个时期成了奴隶的主要来源。

第八章种族与历史
历史并非不可更改的命运。大部分历史都是无需再犯的错误和无需再忍的罪过。正如伯克所言,历史是人类以痛苦为代价买到的经验教训,现代的人们不需分文就可以得到它,或是只需付出予以关注、进行反思的代价。

内容摘要
《种族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也是作者“文化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一。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他希望通过研究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我们理解在今天和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种族文化在塑造各国人民和世界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命运方面所起的作用,重新审视当下与未来。
从古代城墙环绕的耶路撒冷到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每个地方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在《种族与文化》中,索威尔的核心观点认为,无论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是漫长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一次转折,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历史的剧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理解文化资本对一个民族或一个文明社会的经济命运的影响为何远远超过政治、偏见或基因,而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差异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民族问题,从内在发展的角度,为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社会争取更多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自信。

精彩内容
本书挑战了诸多所谓的“社会科学”教条以及诸多有关种族问题、文化差异的基本假设。而质疑的基础是笔者为撰写本书所做的10余年的研究。本书也是笔者20多年来对种族和民族问题研究最重要的作品,它涵盖的主题和问题超出了笔者在这一领域的任何其他著述。笔者曾两次周游世界、两度环游太平洋,沿途在多国进行了研究、探讨和观察,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这些旅行绝非无关紧要。在旅行中笔者不仅搜集了大量文献,还与各国学者、官员多次进行探讨,这些现场观察能够让文字或照片难以传达的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走进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领略其宏伟
的设计及千年以前的精湛工艺,体会创造这一建筑的文明所取得的伟
大成就,这是一番无与伦比的感受。步行不远,便可看到千年以前罗马人修造的桥梁,今天桥上依然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从中也可窥见在西班牙隶属罗马帝国的时代,另一伟大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影响。步行穿越澳大利亚巴罗萨谷古老村庄的一片墓地,你会发现,在这个讲英语的国度,有用德语写的墓碑,这让人感受到德意志文化的坚韧顽强——尽管已被迁到万里以外,依然葆有生机。从古代城墙环绕的耶路撒冷,到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国家新加坡,每个地方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也许专注于本书中心主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与同时期的主流
“社会科学”理论进行对比,即将其与周围环境视为群体行为的塑造者和将制度决策视为群体命运的决定者两种观点进行对比。尽管我们能够就“环境”在某种普遍意义上的影响达成共识,但是,将直接环境(包括周围的人和制度)视为群体的塑造者,或认为群体拥有先于目前所处环境且超越他人观念、偏见和决定的自身内部的文化模式,这两种看法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几个世纪以来的大规模民族移徙使得很多种族群体、文化群体所
处的环境与其自身文化的发展环境迥然相异,他们面临着祖先无法想象的挑战和机遇。
群体文化模式可能的确是环境的产物,但它们往往是大洋彼岸环境之中产物,存在于某些已被遗忘的前人的生活之中,并被提炼为价值观、偏好、技能和习惯世代流传。新社会的外在表象,即语言、服装和风俗等,可能会掩盖文化价值观的内在差异。但是,在不同目标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在只能艰难抉择、忍痛割舍之时,这些差异才会再度显露出来。
如果分析的范围仅限于一个社会,如美国种族和族裔群体,则很难确定哪些模式是由美国社会对待某些群体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哪些是其自身内部文化模式发展形成的结果。但如果分析的范围覆盖了不同的国家,我们会更容易将群体在各国反复出现的模式同该群体在各国经历的历史差异区分开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