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精装) 9787100178549
  • 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精装) 97871001785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欧洲文明进程·城市与城市化卷(精装) 9787100178549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广东仓、武汉仓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28.53 7.1折 18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建新 主编 刘景华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78549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80元

货号31751775

上书时间2024-09-17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世界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等海外高校从事研究,任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英国经济社会史、欧洲文明、中西现代化进程比较等。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本卷著者:刘景华,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世界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发表论文150多篇,获省部级奖励10余次。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城市共同体时代(11—15世纪)
第一章  11世纪始欧洲城市普遍兴起                          
一、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经济动因
二、“原生”与“新植”:城市产生路径
三、城市的地理分布与规模
四、城区结构与空间形态
第二章  自治共同体:中世纪城市的本质特征                    
一、城市共同体:封建体系中的异质主体
    二、自治:城市共同体最高诉求
    三、城市作为独立的政治行为者
    四、追求自由的“应许之地”
    五、平等:市民认同与契约身份
    六、城市的民主及变异
    七、城市早期法治实践
第三章  中世纪城市的经济机能及张力                       
    一、各类城市的不同经济角色
    二、作坊、行会与城市经济的运行
三、城市经济与农村的互补互动    
第四章  中世纪城市孕育现代经济方式                      
    一、新的经济理念
二、现代会计制度
    三、现代金融制度
    四、现代公司制度
第五章  中世纪城市培育新的生产关系                      
    一、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论争
    二、资本主义关系产生的基本途径
    三、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发展
第二编  城市转型时期(15—18世纪)
第六章  中世纪城市转型的成与败                          
一、旧有城市危机:意大利困境
二、城市成功转型:英国范式
    三、新型城市:原工业化之果
四、大西洋畔国际商业中心崛起
    五、从城乡对立到城乡一体化
第七章  城市市民阶层力量的兴起                          
    一、城市市民的分化
    二、市民阶层的崛起
    三、市民阶层知识化
    四、从市民意识到国民意识
第八章  城市景观形态革命
一、城市景观形态“再造”
二、城市建筑风格嬗变
第九章  城市与国家关系演变                              
    一、自治城市参与王国政治
二、意大利城市:近代国家雏形
三、城市与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第三编  城市化时代(18—20世纪)
第十章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
    一、英国工业革命
    二、大陆欧洲工业革命
    三、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第十一章  城市化先锋:英国                              
    一、工业革命与英国经济板块化
    二、三大板块城市发展不同趋向
    三、19世纪城市化:成就与缺憾
    四、英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第十二章  欧洲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一、对欧洲城市化率的各种估计
二、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三、德国、奥匈和瑞士
    四、意大利和伊比利亚
    五、落伍的东欧
     六、当下欧洲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类型
     七、欧洲大陆的农村城镇化进程
结语:城市与欧洲文明进程
一、中世纪城市是欧洲文明孵化器
     二、现代城市是欧洲文明最终结晶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该卷为《欧洲文明进程》之“城市与城市化卷”,将11世纪以来欧洲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历史,置于欧洲文明进程这一大的历史框架里,重点论述城市发展和城市化与欧洲文明进程及特征的内在联系,大体把11世纪以来的欧洲城市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1至15世纪是城市的“共同体”时代,城市的普遍兴起,城市形成共同体并争取自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15至18世纪是城市的“转型”时期,即城市从传统形态脱胎换骨,向近代形态转变,这是一个旧质的蜕化过程;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无论在地理上还是人口上都出现了大扩张,城市化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生活方式普遍化过程,城市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农村也完成了城镇化过程。

精彩内容
17、18世纪欧洲建筑风格
17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城市开始,欧洲城市建筑普遍流行巴洛克风格。现代所看到的欧洲城市建筑,大多是17世纪以后留下来的,尤其是在欧洲大陆,巴洛克式建筑俯拾即是。
到文艺复兴后期和宗教改革时期,随着天主教会权威的逐渐消弱,教会所要求的哥特式风格,也逐渐引起建筑师们的反感。而当文艺复兴建筑成为流行欧洲的时尚后,作为文艺复兴大本营的意大利,却因天主教的反改革而在17世纪初开始出现艺术上的“巴洛克时代”,罗马这个教皇的驻地是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
巴洛克原意为“扭曲的圆球”。在西班牙语中,巴洛克原指不规则的、奇形怪状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意味着一种缺乏辩证价值的迂腐而扭曲的辩论。大多数欧洲语言里,它是过分、变形、反常、怪异、荒诞和不规则的同义语。19世纪的学者认为巴洛克艺术作品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运用动势,无论是在实物形体还是在画面中;力图表现或暗示无穷感,如画中伸向地平线的道路,无际的天空幻觉,变幻透视效果的镜面手法;强调光的效果与影响,追求戏剧性、夸张;打破界限,敢于将建筑、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20世纪著名艺术史家孔蒂认为,巴洛克艺术是反文艺复兴艺术准则和目标而行之。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巴洛克则意味着运动、新奇、无穷、不定、对比,以及融合;文艺复兴艺术体现平静和克制,巴洛克艺术则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文艺复兴艺术致力于理性,首先力求使人信服,巴洛克艺术则求助于直觉、感官和想象,力求吸引和感染人。 这是天主教为加强自身吸引力的需要,怪不得巴洛克艺术会起始于罗马。
巴洛克风格主要表现在建筑和绘画两种艺术形式上。巴洛克绘画艺术在荷兰画家鲁本斯、伦勃朗和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那里发展到高峰。而巴洛克建筑艺术则在西欧各国都有表现,形成了许多不同民族色彩和各种独特风格。
建筑上的巴洛克风格一反以往那种呆板、划一的模式,追求奇形异状的装饰,追求活泼怪诞,讲求建筑物上的曲线美,因而往往是将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意在翻新。复杂的建筑配以复杂的装饰,是巴洛克建筑最突出的特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巴洛克建筑上雕塑和装饰最为繁杂。
巴洛克风格的典型建筑有教堂、宫殿和公共建筑等。它们的共同之点是突出中心建筑的地位,让其他建筑元素围绕它、烘托它,这明显地反映了天主教会要求居于中心,让世俗社会服从于它。罗马的彼得大教堂及门前的椭圆形加梯形广场,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体现。巴洛克建筑包括教堂、宫殿和公共建筑三大类。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1)在中心建筑物两侧建有呈涡卷状的“耳朵”式小塔;(2)强调曲线作为一种动势来体现,正立面甚至还呈波纹状;(3)改造窗户、门和建筑物上的装饰,三角形、半圆形、涡卷形、曲线形、折线形等都属应用范围,甚至还将窗饰倒置;(4)追求富丽、堂皇、气派,同时又注重细腻雕饰;(5)通常在建筑物(包括纪念碑)前面或四周建有雕塑,如罗马诺沃纳广场、马德里西班牙广场;(6)教堂多为穹隆屋顶,并伴有小塔或柱,如威尼斯圣玛利亚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穹隆屋顶离地高达137.8米)、维也纳卡尔大教堂;宫殿则讲究宏大、威严以及整体感,同时也强调房体分布的协调均衡,如维也纳王宫以及王宫后山上的观景楼;(7)宫殿和贵族府邸中还有两个特色,一是建造了宽大宏伟的楼梯,设有巨大客厅,墙上绘有风景画,二是设立长廊,每个房间都面对长廊有独立入口,长廊有拱形的天花板,还可展示艺术品。到凡尔赛镜厅和巴黎卢浮宫,就可感受到这种“艺术长廊”的魅力。
到17世纪后期,鉴于巴洛克建筑的兴盛主要与教会的推行有关,绝对君主制(新君主制)的新兴民族国家力图扭转这一态势,这样,讲求理性、秩序、规范、庄重的古典主义风格便流行于王宫、剧院、银行、交易所等世俗建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最热心的倡导者,卢浮宫、凡尔赛宫成了古典主义建筑标本。不过,它们还是挡不住建筑界的主流,在结构中还是留下了巴洛克元素的痕迹。 巴洛克式建筑因幢而异,各具特色,反映了城市市民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同时,它又强调每个城区甚至整个城市在建筑空间上的整体性和有规划性,这也反映了市民阶级对统一的社会秩序的要求。巴黎凡尔赛宫就是巴洛克时代诞生的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建筑群。在巴洛克时代,由于城市市民阶级的富裕和民族国家的兴盛,欧洲城市大都在建筑方面进行过一番彻底改造。今天所看到的欧洲城市的古老建筑,大多数是巴洛克时代的遗产。在巴洛克风格基础上,18世纪的法国还发展了更加细腻的洛可可风格。
欧洲大陆建筑风格也通过英国贵族们的“大游学”(GrandTour)而再次在英伦传播,英国人学习模仿欧陆风格的风气盛行。如1718年,汉格斯顿勋爵与意大利建筑师讨论住所和花园改造之事。1734年,安德鲁·米切尔在意大利安科纳向当地的建筑师讨教。德里主教聘请意大利人阿斯普鲁西主持重建艾克沃斯。而且,18世纪几乎所有的英国小城镇都出现了模仿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并且将欧洲大陆风格与英国本土的传统建筑模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杂交”建筑文化。 工业革命开始后,机器的轰隆声震碎了传统社会田园诗般的宁静。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虽然得以保留了下来,但建筑艺术却主要是向实用型的近代砖盒式建筑风格过渡。到了现代,个性各异的建筑逐渐成为各地城市的地标。
——【选自第八章第2节第364-367页】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