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科技大爆炸 9787202167212
  • 未来科技大爆炸 978720216721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未来科技大爆炸 9787202167212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广东仓、武汉仓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8.32 3.1折 59.8 全新

库存12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诘

出版社河北人民

ISBN9787202167212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2150649

上书时间2024-09-13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汪诘,2017年起成为全职科普人,现为职业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上海科普作协会员,自媒体专栏“科学有故事”主理人。
今日头条2021百万粉丝创作者、2022百大作品创作者、知乎zui高等级(Lv10)作者自媒体电台《科学有故事》荣膺喜马拉雅FM2019和2020十大zui具商业价值主播已出版各类科普、科幻作品20多部——其中《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时间囚笼》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文明的火种》获中国好书月度好书奖《植物的战斗》获豆瓣2022年度科学新知图书TOP10《如果你跑得和光一样快》获2020我zui喜爱的童书“知识性读物组”TOP10《地球的眼睛》获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2024年,《寻秘自然:无形之力》入围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佳片。

目录
目录

?未来生活
密码、刷脸、皮下芯片, 未来金融业的身份认证会走向何方? 
5G 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未来的学校教育会变成怎样?
我们离天天吃人造肉还有多远? 037
?虚拟现实
AR 技术在 5G 时代会蓬勃发展吗?
从虚拟现实到身临其境,有几座山要翻? 
?元宇宙
透过元宇宙的本质看未来
脑机接口是否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工作吗? 
人工智能会主导艺术创作吗? 
奇点临近,AI 将掀起新一次科学革命 
从 ChatGPT 看 AI 到底能不能产生意识
?未来医疗
人类离彻底攻克癌症还有多远? 
AI 负责治病,医生负责关怀
?未来交通
我们能彻底告别堵车吗? 
会飞的高铁,一小时往返京沪
?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离我们还有多远? 
离开地球去度假,这个愿望何时能实现? 
?区块链与 NFT
区块链何时统治全球?
什么是 NFT ?
 NFT 实战教学
?芯片与材料
芯片 :最能代表人类智慧的科技产品
量子计算机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 
我们与魔法世界的距离,只隔着一台原子操纵机 

后记

内容摘要
《未来科技大爆炸》是文津图书奖获得者、著名科普作家汪诘暌违三年的重磅新作。汪诘利用技术飞轮原理,对时下备受期待甚至也令人焦虑不安的科技前景进行了深刻的硬核预测。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了20多个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涵盖了人工智能、AR/VR技术、5G、元宇宙、区块链、无人驾驶、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本书不仅带领读者掌握科技前沿的事实和新知,还深入探讨这些未来产业当前存在的发展问题,推测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在风险。通过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先人一步洞悉商机,更重要的是培养对于未来的敏锐觉察和科学思维,这将帮助你在数字革命和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掌握主动权,拥抱未来。汪诘的洞见将引导你打破局限,坦然面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变化、风险与成果,探索即将改变我们生活的科技世界。

精彩内容
\"请你记住,你在本书中所看到的风景,不过是我为你掀开未来的一个小角。或许你会觉得用这种充满期待和想象的方式来描绘未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时光倒回到三四百年前,那时候的人们绝对不可能用今天这样的方式来期待未来。
假如有一个1000年前的古人冬眠了500年后醒来,他会发现世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自己完全不需要去适应500年后的世界。我们是整个人类历史上能在有生之年感受世界变化速度zui快的一代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我能成长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也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那么多人津津有味地阅读预测未来的书籍,就好像此时此刻的你捧着的这本书。
假如你是在我写完这本书的两三年后才阅读,你发现很多我在书中描写的未来已经成了现实,感叹我预言的精准,你不用佩服我,因为我在书中预言了那么多未来的事情,就算蒙也能蒙对几件,不是吗?而且,我非常清楚,必然也会有很多事情出乎我的意料,我的预言彻底失败了,也请不必嘲笑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没人能预测未来,因为未来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很多微小的扰动都有可能改变未来科技的走向。
假如我们现在都坐在同一辆通往未来的时光列车上,那么这趟列车绝不是行驶在一根笔直的轨道上,在列车的前方,有无数的岔路,而每一个岔路边都有一个正在扔骰子的扳道工,他会朝哪边扳,是一个概率事件。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带着同样的兴奋期待着下一秒钟的风景。很高兴能为你讲解沿途的风景,期待我还有机会能继续与你同乘,再次为你讲解。
——摘选自《未来科技大爆炸》作者后记>我们可以不背密码吗?
以密码体系为身份认证核心的时代已经到头了,它一定不可能继续繁荣了,因为它不符合技术飞轮的第一条法则,科学原理已经遇到了瓶颈,而我们对密码的埋怨正在与日俱增,抛弃密码肯定是大势所趋。
但话说回来,大家都想抛弃密码,却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能做到,想成功和做成功是两码事。
想要抛弃密码,未来有两种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采用与密码差不多同时代诞生的数字证书技术。数字证书说白了就是把密码记在一个小本子上,需要时就拿出小本子看一眼,这样就不用记忆了。这其实就是数字证书的zui原始形式。既然可以记在本子上,当然也可以记在电子设备上。比如我们用公交卡乘车,公交卡就是一张数字证书,里面记录了密码,拿着公交卡就相当于记住密码了。我们的二代身份证也是一张数字证书,里面有芯片,可以被读取信息,只要带着身份证,就可以去火车站取票而不用输入订单信息了。
不过,卡片类证书有明显的弊端,就是可能会被忘记携带。这个问题能用技术解决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可以用技术解决,它符合技术飞轮的第一条法则,科学原理没有瓶颈。解决方案就是在人体内植入一个芯片,比如植入在指尖的皮下,或者身体的任何地方,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忘带了。需要验证的地方,挥一挥手就可以了。
瑞典一家公司Biohax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为超过4000人完成了皮下芯片植入手术。过程是这样:用一个类似针管的设备,只需要1分钟,就能把一个米粒大小的芯片植入人们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位置。手术的伤口有三四毫米,伤口不需要缝合,也完全不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芯片植入者可以用它来当身份证、信用卡、门禁卡,还可以用来乘坐火车和飞机,甚至可以一劳永逸地免去忘带钥匙的麻烦。
从科学原理上来说,这项技术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芯片还能继续往小做,小到对人体来说可以完全忽略不计。手术的过程也可以变得更加安全、无痛,甚至丝毫感觉都没有。
我们再来看它是否符合技术飞轮的第二条法则:技术应用是不是有市场需求呢?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我们都不想背密码,人人都想生活得更方便一些,办事效率更高一些。尤其对于老年人,这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再来看它是否符合技术飞轮的第三条法则:资金能不能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呢?我的回答是:不能。
制约皮下芯片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二:第一个是技术标准问题,也就是说,芯片中的信息要被外部设备读取,就必然需要有一个读取协议。比如说,为什么同样是公交卡,上海的公交卡无法在北京的公交站刷卡乘车呢?因为读取协议不同。皮下芯片也是同样的道理,芯片中的信息必须被加密,否则就能被伪造。而加密就意味着必须有解密协议,想要让所有的身份识别设备都能被读取,就必须有一个全球(至少是全国)统一的读取协议,否则的话,你就得植入无数个不同公司的芯片了。这个事情不是光靠钱就能办到的,甚至也无法靠行政命令来实现,它涉及多方的利益博弈,极为复杂。你想啊,连全国的公交卡都做不到统一,怎么指望皮下芯片能轻松实现一卡通呢?至少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看不到有这种可能性。第二个问题关乎人性,在皮下植入芯片,意味着对健康的人进行人体改造,这是伦理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伦理是一个底线问题,这显然不是靠钱能解决的。
所以,用永久性数字证书的方案来解决未来的身份认证依然不是一个近未来的可选项,这项技术会继续发展,但恐怕不会成为飞轮。因为它不符合技术飞轮的第三条法则,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无法用钱来解决。
接下来我们来看替代密码的第三种解决方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凡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都可以用作身份识别,例如指纹、声纹、掌纹、虹膜、长相、DNA序列等,但为了后面叙述的方便,我就统一用“刷脸”这个大家喜闻乐见、简单易懂的词来指代这项技术。
刷脸系统的漏洞第一次被公众热议是2013年的一个案件,黄某被他的司机冒名顶替售卖了自己的房屋。根据新闻报道,北京市某公证处在审核到场办理公证的手续人是否为黄某时,使用人脸验证系统将到场人员与黄某身份证照片进行了比对,验证分值超过0.6,认定现场办理公证的人即为黄某本人,遂审核通过,并为他办理了公证手续。
如今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同样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了。支付宝的刷脸认证完全可以抵御换脸技术的攻击,但是却无法抵御好莱坞道具团队的攻击。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张制作精良的人皮面具可以攻破现在大多数手机上的刷脸认证技术。毕竟,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大都还是普通的摄像头。
我听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李子青主任的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捍卫真身!刷脸时代如何破解一张人皮面具就能骗过机器的困局”。他在演讲中说:“目前的技术,对于仿真的假体还是处于有矛有盾的对攻状态,互有胜负。”面对来自人皮面具的攻击,刷脸认证技术也在迭代。比如现在很多手机配备了红外线摄像头。由于硅胶制作的人皮面具红外线反射率,与真正的皮肤差别很大,通过检测脸部皮肤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刷脸程序就能把戴着人皮面具的身份伪造者拒之门外。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另一次对抗中,人皮面具又赢了。
人类的面部特征信息,除了现在已经被数据建模的脸型、肤色、嘴唇、眼距以及五官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外,还有更多细节特征可以用于身份识别。比如我们的嘴唇、虹膜中都蕴藏着大量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信息。有研究表明,单独对人的嘴唇部分进行身份识别,就能达到超过90%的准确度。2018年,一家名为普林斯顿的生物特征识别公司在迪拜机场的航站楼里部署他们zui新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一个人双手掌纹、面部特征以及虹膜特征的注册。在安检的时候,同时识别这些特征只需要不到5秒钟。
刷脸技术与声纹识别技术是很好的搭档。当我们说话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表情,我们的面部肌肉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可能在朗读一串字母的时候表现得完全一样。也就是说,zui让刷脸为难的双胞胎甄别问题,可以通过声纹和面部表情识别系统共同解决。美国一个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技术,就能利用声音和面部表情动态的数据信息弥补脸部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他们还将红外线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与普通相机拍摄的图像叠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强光下人脸识别困难的问题。
前面讲了那么多,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刷脸技术还没有遇到科学原理上的瓶颈,技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再来看技术飞轮的第二条法则:有没有市场需求。这一点我想应该不会有人质疑。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除了zui常见的金融领域以外,在商业管理、公共安全、交通及军事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它也是当今科技投资的zui热门的领域之一,所以,持续投资和研发应该也不是问题。
zui后,我们再来看第三条法则,这项技术的发展有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密码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叫“不可否认性”,也就是说,密码被盗,往往是因为客户自己不小心泄露了密码等。但是,如果生物识别发生了错误,不管刷脸不通过还是被伪造冒名,人们都可能会指责银行的系统有问题。因此,银行为了zui大限度地免责,宁愿步子迈得小一点,也不愿意使用不够完美的技术增加潜在风险。
银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能否塑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决定了竞争的成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折中设计了自己的系统。它的底层依然基于密码体系,与客户之间的法律约定也以此为基础,但是银行会鼓励用户把自己的密码或者数字凭证交给手机或者电脑,然后由手机或电脑通过刷脸来识别主人,再进行各种银行业务的操作。在未来,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业务还需要去银行的柜台办理了。
你可以关注一下现在各大银行的手机App,它们的刷脸功能,都是与密码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就是说在App保存了你的密码之后,允许你下次不必输入密码,而是采用刷脸的方式将客户端储存的密码用于验证。这其实并不是刷脸与密码的竞争,更没有淘汰密码,而是刷脸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从用户的感受来说,密码好像不存在了,但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密码体系依然顽固地存在,只有当刷脸技术真正达到完美时,银行业才会彻底放弃密码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