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978750086495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十六计/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 9787500864950

①全新正版,现货速发,7天无理由退换货②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广东仓、武汉仓等多仓就近发货,订单最迟48小时内发出③无法指定快递④可开电子发票,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0.68 4.1折 26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佚名|译者:谢普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6495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6元

货号3626872

上书时间2024-09-12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佚名著的《三十六计》集合了我国古代的重要军事思想和丰富战争经验,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堪称一部“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全书共分六套计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及败战计,每套计谋又分为六个计策,共三十六计。

目录
出版说明
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四套  混战计
第五套  并战计
第六套  败战计


内容摘要
 佚名著的《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
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精彩内容
 总说(解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①,术中有数。阴阳燮理②,机在其中③。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语)解语重数不重理。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
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世惑俗,而机谋泄矣。
或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注释】①数(shù):气数、命运。引申为规律。
②阴阳燮理:即调和阴阳。燮(xiè),调和。
③机: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引申作枢要、关键。
【译文】(解语)六乘以六的积是三十六。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中蕴藏着权谋,而权谋的设定和运用过程中又体现着事物发展的规律。阴阳调和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而事物发展的枢要和关键就体现在阴阳调和的大道理之中。任何机变权谋都不能离开事物阴阳调和的道理去设计,否则,就要招致失败。
(按语)解语重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不重视权谋本身的道理。因为权谋本身的道理通过表述权谋的语言即一目了然,而事物发展的规律则在语言的表述之外。如果仅仅就权谋本身来理解权谋,而不晓得权谋所反映的事物发展的规律,那么,这样去运用权谋,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况且诡谋权术的创制和运用,本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若诡谋权术的创制和运用有悖事理人情,则诡异之处就会立即显现,引起世人的惊诧和疑惑,机谋亦随之败露。
有人认为,三十六计可根据战争利害形势的不同划分为六套,每六计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解语)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①。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②。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注释】①太阳、太阴:太阳,完全公开。太阴,极为隐秘。全句意为,在完全公开的行动里面可能潜藏着极
为隐秘的计谋。
②陈:南北朝时期陈朝。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开皇九年(589年),为隋所灭。
【译文】(解语)一般来讲,当军事防御体系周密时,其警觉性反而容易懈怠,司空见惯了的东西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怀疑。诡秘的计谋往往就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边,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光天化日之下的事物里边可能就潜藏着最为机密的计谋。
(按语)秘密筹划的计谋要付诸实施,就不能在秘密处进行。半夜偷东西,在僻静的小巷杀人,这是愚蠢之人的粗俗行为,不是谋士所应该做的事情。例如
,开皇九年隋朝攻伐南朝陈国的战役就是运用“瞒天过海”计谋的典范。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奉命统领江防,他经常调防沿江部队,调防前,部队全部赴历阳(治所在今安徽和县)集中,并且大张旗帜,营帐蔽野,大造声势以惊动陈国。陈国果真以为隋将大举进攻,于是调发全国士卒兵马,准备迎战。后来发现,隋朝只是军队调防,便只好遣散军队。这样反反复复,陈国对隋朝在历阳大列兵马便习以为常,不作戒备。后来,贺若弼挥师渡江,陈国军队未曾发觉,隋军乘势攻拔南徐州。
【解读】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篇内的第一篇。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这一计告诉我们,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赏析】本计计名源自一个传说。据《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东土高丽。一天,大军来到海边,但见白浪滔天,茫茫无际,太宗不免犯起愁来。前部总管张士贵急召众将问渡海之计。众将面面相觑,一片沉寂。忽然有一个叫薛仁贵的跳将出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接着又凑近张士贵神秘兮兮地耳语一番。张士贵奏明皇上,皇上不禁大喜过望,命张士贵导引,前往会见那位神奇的仙人。一天,太宗在张士贵的引领下直向海边走去,通过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
。这殿堂内,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群臣恭立迎候。
太宗十分高兴,召见了那位神奇的仙人,并赐宴群臣,与仙人共饮。酒酣之时,忽然狂风四起,涛声大作,杯盘倾倒,人不自持。太宗大惊,忙向左右询问,近侍揭开帷幕,但见波涛汹涌,水光接天。太宗如堕五里雾中,一脸茫然。张士贵这才从实奏明,这是他用的“瞒天过海”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神奇的仙人,30万大军借助风势,已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并且将要安全靠岸了。
P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