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Ⅱ黑暗的年代)(精) 9787521707571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可开发票

28.24 6.3折 45 全新

库存7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诺曼·斯通|责编:王佳碧|译者:美同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07571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0831547

上书时间2024-05-27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 言 
两次大战之间 
德军突进 
巴巴罗萨 
珍珠港与北非战场 
苏联反击 
狂热与憎恨,混乱与延误 
纳粹主义,共产主义 
西线与东线 
结 局 
战 后 
致 谢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二战”入门普及读本,牛津大学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经典之作,快速了解“二战”的不二之选。
在经历过“一战”前所未有的破坏之后,全世界人民都在渴望持久的和平。然而胜利者更看重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不是稳定。“一战”并不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复仇的火星在“一战”的余烬中跳跃。“二战”期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全世界,包括美国和所有我们熟悉且关心的国家,都将坠入一个新的深渊,一个扭曲了科学、更加凶险或者可能更加漫长的黑暗时代。”“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个梦魇。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下,在绝望和怨恨的浪潮中,有关人类进步的观点悉数遭到了彻底的否定。七十多年来,它的阴云一直未曾消散。本书将读者带回到“二战”扣人心弦的凶险时局,深度解析一场欧洲战争如何演变为世界灾难,再现了一个扭曲了科学与人性、漫长而崩裂的黑暗时代。

精彩内容
前言
1914年的欧洲看上去非常壮观,当时,各国的首都都修建了巨大的辉煌建筑,显示出胜利的意味。比如伦敦的莫尔大街,占据世界土地四分之一的大帝国的中心就在这里;比如维也纳新建的霍夫堡皇宫,那里的民众想必已经把它当作了一件展品,而整个城市就是博物馆本身;比如布达佩斯的千年纪念碑,用以庆祝匈牙利人进入中欧1000年;再如罗马用来纪念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ctorEmmanuelⅡ)的多层蛋糕样子的巨型宫殿;还有巴黎,尽管巴黎已经拥有了拿破仑一世的建筑,而它此时的胜利荣耀则主要体现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你就会把自己想象成宇宙的主宰。即便不是在上面这些著名的首都,在别处,人们也修建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建筑来彰显胜利,比如统治着刚果的布鲁塞尔。不过,在这些建筑当中,最惊艳的一座并不在欧洲,而是英国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印度,它就是由埃德温·勒琴斯(EdwinLutyens)爵士所设计的新德里城。印度总督寇松(Curzon)勋爵曾在1904年说,英国将永远统治印度。然而实际上,英国人在1947年就不得不离开印度。而且到了那个时候,欧洲这些辉煌的都城不是被摧毁,就是被战争蹂躏得破败不堪。柏林市中心只剩下遍地的瓦砾。在胜利大街,勃兰登堡统治者笨重的半身像前杂草丛生,灌木焦黑,从附近动物园里跑出来的动物尸横遍野。20世纪的欧洲开始于一片盛况。当时,全世界的统治者基本都来到了伦敦参加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然而,没等这个世纪走完一半,帝国的演出就在1945年落下了帷幕。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间仅仅过去大约30年。在这期间,只有20世纪20年代的后半段没有出现大的灾难。在1914年之前,除去一些悲观的作家,所有人都认为世界在进步。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就是这一观念的主要宣扬者—科学将拯救人类。然而,到了1945年,威尔斯在他的最后一本书《心智的极限》(MindattheEndofItsTether)中却表现得极为悲观。这一次他又猜错了。1945年过后,至少1947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以后,和平与繁荣就成了世界的主旋律,长达30年的噩梦也逐渐远去。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生活又回到了19世纪末期。在19世纪最后的40年里,世界经济获得了自现代史以来最大的飞跃。马车变成了汽车;医院也成了康复的地方,而不再是人经由感染和疼痛走向死亡的场所;电影、飞机、心理分析、摩天大楼、电话等新鲜事物都出自这一时期。在这期间,人的预期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口数量翻了一番。在社会生活领域,当时的发展变化也是极为惊人的。对自然科学家来说,1910年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不需要护照,不需要花很多钱,他们就可以参加由比利时工业家埃内斯特·索尔韦(ErnestSlovay)组织的国际聚会,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大脑”一起讨论数学和物理问题,比如亨利·普安卡雷(HenriPoincar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和玛丽·居里(MarieCurie)。在教育方面,大多数国家进行了教育改革,使许多中学超越了今天的大学;民众熟知《圣经》和自己国家的经典著作;音乐表演的水平已经非常之高;出版繁荣,像托马斯·曼(Th?omasMann)这样的严肃作家或者像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这样的作曲家(虽然两人花钱都比较精打细算)都能够成为富有的人。但是,作家们的悲观还是得到了验证,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样的繁荣中脱胎而来,而且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接踵而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当然,简单地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德国。由奥托·冯·俾斯麦(OovonBismarck)缔造的德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与俾斯麦相比,德国的其他统治者全部黯然失色。随着德国的崛起,德国人开始轻视斯拉夫人。此外,几百万波兰人西迁到西里西亚半岛和鲁尔工业区,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社区。普鲁士国王一直都把学习波兰语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威廉二世(KaiserWilhelmⅡ)那位信奉民族自由主义的父亲阻止他学习波兰语时为止。整体上看,普鲁士与俄罗斯帝国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俄罗斯帝国的皇帝有很多是德国人,或者具有德国血统,受德国影响极深。不过到了19世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帝国成了落后与野蛮的代名词,情况随之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俄罗斯帝国甚至与德国的敌人法国结成了军事盟友,同时也从法国获得了大量的投资。到了1914年,这一战略已经颇见成效,俄罗斯帝国正在快步赶上。与此同时,德国的军方人士也大为惊慌,他们担心德军不得不两线作战,进而遭遇失败。德国的惊慌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当时,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走向崩溃,后者尤甚。但是,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着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而俄罗斯最重要的谷物贸易和许多其他行动都需要通过这一海峡。在1911年到1912年之间,当博斯普鲁斯海峡短暂关闭时,俄罗斯帝国南部的经济也几乎陷入了停滞。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德国与俄罗斯发生正面碰撞在所难免。
问题在于,除俄罗斯之外,德国与其他国家也成了敌对国。1870年被俾斯麦击败后,法国从未真正服输,他们卧薪尝胆,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军和一支有望成就霸业的海军,他们甚至征召僧侣入伍并且开始奉行一种扩张式的外交政策,还与俄罗斯帝国结成了同盟。不过,由于英国仍然保持中立,法国的野心也还只是野心。可是,德国在世纪之交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它规划了一支海军,准备奉行“全球策略”,即成为一个大帝国。然而,德国的军舰与英法两国的不同,为了保护海外贸易和殖民地,英法两国的军舰在全世界航行,因此需要巨大的储煤仓,但是受制于重量,它们的装甲钢板就要轻薄一些。德国的军舰只有很小的储煤仓,这样它们就可以安装厚重的装甲钢板。英国过了很久才认识到,德国军舰确实只想待在欧洲的海域,而且它们比英国军舰更坚固。德国海军的目的在于通过欺压和敲诈英国来获取让步,首先是英国在中国的利益,而后是英国在曾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领土的中东地区的利益。1914年前德国军舰频繁出没在北海,带来了类似于1939年之前希特勒所指挥的空军的震慑力。然而,德国的咄咄逼人不仅没有使英国屈服,反而导致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盟,此举减轻了英国在远东的压力。1904年,英法两国建立了半结盟的关系(“友好协定”)。表面上看,各国都在争夺包括北非在内的殖民地。英法两国曾在埃及发生对抗。英国先在那里建立了保护国,驱逐了法国人。法国随即在摩洛哥站稳了脚跟,并且向各国寻求支持。后来,两国达成了协议,摩洛哥归法国,埃及归英国。实际上,这是两国海军在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划走了北海,法国划走了地中海。不久后,类似的协议再次扩充,英国与俄罗斯帝国结盟,并在1911年之后与法国约定,如果德国进攻法国,英国就将为法国提供军事援助。弗洛伊德(Freud)发现了一种神经症,患者的噩梦会成为现实,而德国正是这样的患者。
《源于幻觉的战争》(WarofIllusions)是描写“一战”最著名的德语著作之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那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自信地把很多事情当作真理,结果到头来却发现大错特错。这样的“真理”不胜枚举。比如战列舰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黄金就是信用,再比如封锁出口会引发革命,要塞能阻挡入侵,士气能决定胜败,等等。此外,各国对国家荣誉的讨论也甚嚣尘上,然而正如福斯塔夫(Falstaff)所说:“什么是荣誉?一个名词而已。荣誉这个词算什么呢?荣誉是什么呢?不过是空气而已。”1914年,欧洲人的帝国世界似乎正在倾覆,地缘政治构成也在发生变迁,这一切都是因为俄罗斯帝国正在快步赶上。德国惶恐不安,它的统治者试图瓦解俄罗斯帝国,并以柏林为中心建立某种形式的欧洲联邦国家,使自己的疆域包含俄罗斯的主要地区。欧洲人的最后一个大幻觉是:战争将是短暂的。然而,1914年9月9日爆发的马恩河战役彻底戳破了幻想的泡沫,欧洲人开始领教到真正的现代战争的威力。在1914年之前,欧洲受困于两个相互关联的难题,一个是社会冲突,一个是奉行帝国主义的国家主义。到了1917年,这两大难题集中爆发,不仅俄国发生了共产主义革命,美国也卷入了战争,这意味着欧洲的帝国主义将走向终结。“一战”后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只不过是暂时的妥协,并没有太大的效力,无论在道德判断还是条款执行方面都是如此。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